K药业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2019-10-30程雪娇
程雪娇
【摘 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日趋完善,但带来的却是财务造假问题屡屡不止。为何在发展越来越好的今天,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却得不到提高?是什么促使上市企业冒险造假?本篇文章以K药业为例,阐述了其年报中的种种疑点,并对财务造假手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案例得出了启示:遏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券商的惩罚力度并完善外部审计制度。
【关键词】 K药业 财务造假 上市企业
一、引言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日趋成熟,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对于大部分未成熟的企业来说,上市使他们融资最快的渠道。但是由于资本市场的趋利性,使得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频发。财务造假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信誉,更会带来十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危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破坏资本市场规则。所以研究财务造假案例,提出遏制财务造假的方法对于我国金融市场来说很有现实意义。
二、案例背景回顾
K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创立,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国内率先把互联网布局中医药全产业链,全面打造“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体系的中医药全产业链精准服务型大型上市公司。从事的是以中药饮片为核心,从生产、流通、销售、贸易等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行业龙头企业。是我国优秀的产业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优秀”的具有很良好的成长潜力的上市企业却从2018年底开始深陷财务造假丑闻之中无法自拔。在2018年12月底,所有人准备迎来崭新的2019年之际,股市却传来不好的消息:12月28日证监会向K药业发出《调查通知书》,2019年1月2日康美药业的股票开盘就跌停。4月29日K药业发布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承认了2018年之前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并对2017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重述,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存货少计195.46亿元、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62亿元。该公司虚增货币资金多达299.44亿元,虚报金额之多令人咂舌。
三、K药业财务造假疑点分析
康美药业的财务报表中存在很多的疑点,主要有存贷双高、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水平、经营现金流和净利润的增长背道而驰和股权质押比例畸高。
(一)存贷双高。首先,据K药业2018年第三季度的年报显示,其手持377亿左右的货币资金,但是与货币资金同时增长的还有借款,公司短期借款124亿,短期融资97亿,应付债券132亿,公司的财务费用也在持续攀升。令人起疑的是,现金相比于其他资金收益最低,但K药业拥有巨额现金没有做投资也没有还贷款,却还在不断地借款,不符合正常商业操作。其次,公司的存货主要是中药材,“消耗性生物资产”占大多数,减值的可能性也比其他资产大,但是K药业却没有对其计提减值准备,还进行了资产增值,不免让人起疑。
(二)中药材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水平。K药业的主营业务中药材贸易的毛利率非常高,其中药材贸易的毛利率在24%左右,但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又是行业领先,其2013年至2017年的研发支出只有每年1亿元左右,研发支出如此之低却还能保持高出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毛利率不符合正常逻辑和商业规律。
(三)经营现金流和净利润增长背道而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往往具有一致性,现金流量的大小对净利润会产生同方向的影响,但是K药业长期以来经营现金流净额都是低于净利润,近4年多平均经营现金流只有净利润的38%,说明要么企业近年来一直在虚增利润,要么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K药业的净利润存在虚构。
(四)股權质押比例畸高。K药业第一大股东为K实业,2019年K药业的第一大股东K实业的16.22亿股票中,有16.29亿处于质押状态,质押比例在99%以上,其余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均在90%以上,而且并没有增持迹象,说明K药业的股东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十分没有信心。
四、K药业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根据证监会对K药业的调查中看,其具体的造假手段主要有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和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一)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货币资金。根据K药业《关于对K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公告显示,2017年的货币资金由原来的687.22亿元更正为387.78亿元,虚增了近300亿元。另外,另一个引人瞩目的更正是存货的调整,从之前的157亿元调整为342.10亿元,少计了183.43亿元,因为存货需要计提减值,K药业主营业务是销售消耗性生物资产中药材,极易产生减值,为了不让减值影响利润,因此K药业可能是将存货计入货币资金来逃避减值粉饰利润,或者是这大额的货币资金都不属于企业能自由支配的资金,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
(二)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根据K药业对2017年的业务自查结果来看,其营业收入88.98亿元、营业成本76.62亿元,很显然收入的奇高和现金流并不相符,其回复中称是通过伪造不实业务凭证虚增收入,从而虚增货币资金,达到现金流量表中利润增长的目的。
(三)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根据审计机构出具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说明显示,其他应收款中有差错的部分包括自查的部分有88.79亿元都是来自于关联方交易。对此,在上交所发布的问询函中要求K药业对少计如此巨额的其他应收款的详细缘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K药业这部分其他应收款的虚增就是通过将资金转入关联方,通过关联方交易维持利润,并利用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从而达到维持高利润的目的。
五、K药业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K药业发生如此严重的财务造假说明其公司治理结构上的问题很严重。而问题不仅仅是治理结构,其能长期财务造假而且数额巨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笔者通过分析案件,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