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颜色词及其在现代汉语语文词典中的收录

2019-10-30高翀

辞书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颜色词规律性

摘 要 文章讨论颜色词及其在现代汉语语文词典中的收录问题。将颜色词按性质分为指色词和描色词,按音节分成单音节颜色词和多音节颜色词。根据构词,多音节颜色词又可以分为“颜色词+颜色词、名词+颜色词、形容词+颜色词、颜色词+色、名词+色、其他类、单音节颜色词+双音后缀、单音节颜色词+三音后缀”八类,通过分析每类结构是否能够类推及语义透明度的高低,归纳出颜色词在现代汉语语文词典中的收词原则,即构词规律性强、能够类推,而且语义透明度高的颜色词词典可以不收录;构词规约性强,不可类推,而且语义透明度低的颜色词词典应予以收录。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在不同规模词典中对颜色词收录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 颜色词  规律性 规约性 语义透明度 词典收词

一、 引言

词典收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颜色词作为汉语词汇中重要的一类,在词典收录中应充分考虑其内部的系统性和特点。Brent和Paul(1999)总结了世界范围内颜色词的划分标准,使得我们对颜色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续研究则综合了认知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多学科,以具体颜色的划分及对颜色的认知为关注点继续深入。在词典学研究中也有学者关注到颜色词的收词问题,如:李红印(2003)根据现代汉语颜色词的特点、词典容量等因素,认为颜色词收词应选择收通用的、有代表性的颜色词,增强了词典收词的实践性。实际上,汉语颜色词结构复杂、语义多样,想要探索出汉语颜色词的收词规律,还应对其进行细致梳理和分类。

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词典收词原则和词汇内部的系统性进一步探讨颜色词在现代汉语语文词典中的收词问题,归纳出颜色词收词的一般性原则。

二、 什么是颜色词和颜色词的分类

(一)什么是颜色词

人类的色彩感知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和固定下来就是自然语言中的各类颜色词语。(李红印2007)即表示颜色的词就是颜色词。例如“红、白、黑、蓝、橙色、土色、橘红、橄榄绿”等。典型的颜色词可以出现在“……是一种颜色”的句式中。如“紫/土黄/蓝色是一种颜色”。

另外,词典释义中一般用“……的颜色”释义模式来解释颜色词。例如:

红 ① 形像鲜血的颜色:~枣|~领巾。[1]

绿色 名绿的颜色。

所以词典释义也可以作为判断颜色词的参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词典中并不是所有用“……的颜色”释义的词语都是颜色词,例如:

暖色 名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的颜色,如红色、橙色、黄色。

“暖色”是对有某种共同点的一类颜色的概括,其中包括了几种不同的颜色。因此它们不能出现在“……是一种颜色”的句式中。类似的还有“冷色、本色(běnshǎi)、基色”。因为不能表示具体的某种颜色,都不能看作颜色词。

(二)颜色词的分类

1. 根据音节,颜色词可划分为单音节颜色词(以下简称“颜单”)和多音节颜色词(以下简称“颜多”)。颜单大多是基本的颜色词,是人们在生活中常用常说的,汉语中较为稳固的,包括“红、黄、蓝、白、黑、绿、灰、紫”等,另外还有“褐、橙、粉、棕”等。颜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变,如“红”深一些变成“紫”;“灰”深一些变成“黑”。因此要想清楚地表述一种颜色,就需要对基本颜色词进行限定和细化。而颜多就是对颜单的进一步分类,如 “红”可再细分为“大红、深红、浅红、桃红、玫瑰红”等。颜多数量比较多,下文将详细介绍。

2. 根据用途,颜色词可分为指色词和描色词。指色词是具体指称颜色的词,描色词则是描述颜色的状态。如“乳白、雪白”的结构都是“名+颜色”,但“乳白”是指色词,指称某种颜色,《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的释义是“像奶汁的颜色”。“雪白”是描色词,描述某种颜色的状态,《现汉》第7版的释义是“像雪那样的洁白”。指色词和描色词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1)指色词后可以加“色”,而描色词一般不能加“色”,如可以说“乳白色”,而没有“雪白色”;2)指色词带“的”可以指代某种颜色,而描色词不能,如可以说“桌子的颜色是乳白的”却不能说“桌子的颜色是雪白的”;3)描色词有ABAB的重叠式,如“雪白雪白的”,指色词没有ABAB的重叠式,如不能说“乳白乳白的”。

从狭义上看颜色词只指指色词,因为它表示的才是某种颜色。但从广义上看,由于描色词的构词成分都含有颜色词,可以把描色词也看作颜色词。有的颜色词是指色词和描色词的兼类词,如“粉红、金黄”既可以加“色”构成“粉红色、金黄色”,又可以重叠为“粉红粉红的、金黄金黄的”。为了便于讨论,本文研究范围主要是指色词,同时也包括描色词。

三、 对颜色词的分析

下面對颜单和颜多分别进行讨论。

(一)单音节颜色词

颜单数量有限,可分为现代汉语的颜单和古汉语继承下来的颜单。

1. 现代汉语单音节颜色词

现代汉语常用的颜单,大部分基本义就是表示颜色,而其他意义是由颜色词发展而来的。这一点在词典释义中有所体现。例如:

红 ① 形像鲜血的颜色。② 象征喜庆的红布。③ 形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④ 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⑤ 红利。

常用颜色词表颜色的义项排列在第一。这样的颜色词是典型的形容词。其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可做定语(红花、绿树)、谓语(花红、柳绿)、受程度副词修饰(很白、非常黑)等。

有少部分颜单是由名物词发展来的,如“粉、橙”最初是名词,本义是表示事物,在用法上,逐渐发展出表颜色的意义,因此表颜色的义项排列在最后。

粉 ① 名粉末。② 名特指化妆用的粉末。③ 用淀粉制成的食品。④ 名特指粉条或粉丝。⑤ 动变成粉末。⑥ 〈方〉 动粉刷。⑦ 带着白粉的;白色的。⑧ 形粉红。

橙 ② 名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子椭圆形,果实圆球形,多汁,果皮红黄色,味道酸甜。② 名这种植物的果实。③ 红和黄合成的颜色。

由于它们是在后期发展成为颜色词,其颜色词的用法还不活跃,在句法和组合上受到限制,如“粉”只能做定语(粉牡丹),而很少直接做谓语;“橙”表颜色时不能单说,只能用于构词如“橙红、橙黄”,或跟其他颜色词对举(赤橙黄绿青蓝紫)。

2. 古代汉语单音节颜色词

古汉语遗留的颜单,一般都是人们不熟悉的语素,如“绛、翠、彤、绯、黛、绀、殷、黔”等。这类颜色词一般不能单用,在《现汉》释义中大都标有“〈书〉”,不标注词性,处理为不成词语素。例如:

黛 ② 〈书〉青黑色的:~发(fà)。

黔 〈书〉黑色。

古汉语遗留下来的颜单,有的在现代汉语中还比较常见,但一般只用于构词。如:赤(赤红、赤字、面红耳赤)、碧(碧草、碧波、碧空、碧蓝、碧绿、碧玉、碧油油)等。

(二) 多音节颜色词

颜多包括双音节颜色词、三音节颜色词及四音节颜色词。颜多都是合成词,它们的构造是词典收词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其构造做细致的分析。根据词的内部构造,颜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颜色词+颜色词[2]。这类是颜单修饰颜单构成的双音节颜色词,以下简称“颜+颜”。它们都是形容词,其中有的是指色词,如“朱红、墨绿、橙黄”等;有的是描色词,如“碧绿、黢黑、苍白”等。这类颜色词具有一定的规约性,如有“墨绿、墨黑”,却没有“墨蓝、墨紫”。词义不是两个语素的简单相加,比如“墨绿、黛绿、青绿”,尽管“墨、黛、青”意义不同,但根据《现汉》的释义,“墨绿、黛绿、青绿”都是“深绿”的意思,因此语义透明度低。

2. 名词+颜色词。这类颜色词是由单音节或双音节名词修饰颜单构成的,以下简称“名+颜”。它们都是形容词,其中大部分是指色词,如“海蓝、蛋青、橄榄绿”等,也有少部分是描色词,如“火红、油绿、漆黑”。这类颜色词有的语义透明度较高,如“橄榄绿(像橄榄果实那样的青绿色)”“火红(像火一样红)”,但它们的组合规律性不强,什么样的名词修饰什么样的颜色具有规约性,不能类推。如有“草绿、果绿”却没有“树绿、菜绿”。

3. 形容词+颜色词。这类颜色词是单音节形容词修饰颜单构成的,以下简称“形+颜”。它们都是形容词,有的是指色词,如“大红、嫩绿”;有的是描色词,如“湛蓝、通红”等。“形+颜”构成的颜色词可分为A、B两类:A类是形容词表示颜色深浅或程度。这类组合中形容词性语素大都是成词语素,可修饰颜色词,还可做颜色词的谓语。例如:

浅绿:这种绿太浅了|颜色很浅

嫩黄:这种黄太嫩了|颜色很嫩

可以说这类颜色词组合规律性比较强,只要语义上能搭配就可以组合,如“深”可以和大多数颜单组合,构成“深红、深黄、深蓝”等,只是由于语义的限制,不大可能和“白、黑”组合,“深白、很黑”一般不说。A类组合的词义就是两个语素的简单相加,比如“嫩”是“(某些颜色)浅”的意思,那么“嫩绿”就是“浅绿”的意思。因此这类词语义透明度高。

B类的形容词性语素大都是不成词语素,在语义上很难概括出共同的特点,如“湛、蔚、嫣、大、鲜、通”,它们只能修饰有限的颜色词,而且不能做颜色词的谓语。例如:

大红:*这种红太大了|*颜色很大

新绿:*这种绿太新了|*颜色很新

这些词的词义大都不是两个语素的简单相加,比如“大红”是指“很红的颜色”,“新绿”是指“初春植物现出的嫩绿”。因此这类组合具有规约性,语义透明度不高。

4. 颜色词+色。这类是由单音节或以上三类颜色词中的指色词修饰“色”字构成的,以下简称“颜+色”。如“白色、紫红色、土黄色、暗绿色”等。它们都是指色词,且是名词。

指色词都可以与“色”字组合,规律性很强,能够类推。且词义等于两个成分的简单相加,因此语义透明度很高。但有的颜色词除字面义外还有转义,如“白色”象征反动的,“红色”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这类颜色词所含的转义因不能由构词成分推导出来,语义透明度低。

5. 名词+色。这类颜色词是由名词修饰“色”字构成的,以下简称“名+色”,如“茶色、烟色”等。它们都是指色词,而且都是名词。

这类词的组合不自由,规约性很强,不能类推,如有“牙色、土色”,却没有“齿色、石色”。这类词表示的意义是“像(名词)一样/那样的颜色”,但名词所表示的物体颜色往往具有多样性,比如“米”有白色的,也有黄的和黑色的,但“米色”的意思是“像米那样白而微黄的颜色”,这说明这类颜色词的意义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语义透明度是低的。

6. 其他颜色词。这类颜色词有的是指色词,如“品红、品蓝、品绿、藕荷、榴火、藏蓝、紫花、妃红”;有的是描色词,如“飞红、青葱、刷白”等。这一类组合规约性很强,比如“品”只能和“红、蓝、绿”组合构成颜色词,却不能和其他的颜色词组合;“煞”是“很”的意思,“煞白”是“很白”的意思,但只有“煞白”,却没有“煞红、煞绿”。词义大都也不是两个语素的简单相加,比如“品月”是“淡蓝色”,“刷白”是“白而略微發青”,而且这类结构所表示某种颜色的理据有的并不明确,如“妃色(淡红色)”,很难根据语素义推测出词义,因此把它们归入其他类。这些都说明这类颜色词的语义透明度是很低的。

7. 单音节颜色词+双音后缀。这类颜色词都是描色词。其结构可以分析为“ABB式”,以下简称“颜单+双音后缀”。其中“A”是颜色词,“BB”一般认为是后缀(吕叔湘 1999),如“白皑皑、黑沉沉”等。这类颜色词虽然数量不少,但基本上不能产,规约性较强,不能类推。如“茫茫”意为:“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可以说“白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黑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黑)”,但一般没有“绿茫茫”的说法,虽然可以说“一望无边的绿”。再例如“灿灿”只能组合为有限的“黄灿灿、金灿灿”,组合面很窄。且后缀大多不成词,如“(白)花花、(白)晃晃、(黑)洞洞、(黑)漆漆”。尽管有的后缀成词,但这类颜色词的词义基本上不是单音节颜色词与叠音成分的简单相加,因此语义透明度不高。例如:

沉沉 形① 形容沉重:谷穗儿~地垂下来。② 形容深沉:暮气~。

黑沉沉 形状态词。形容黑暗(多指天色):天~的,像要下雨了。

茸茸 形(草、毛发等)又短又软又密:~的绿草。

绿茸茸 (~的)形状态词。形容碧绿、细软而稠密:~的秧苗。

8. 单音节颜色词+三音后缀。这类颜色词都是描色词,以下简称“颜单+三音后缀”。这样的三音后缀并不多,主要有“咕隆咚、不溜秋、不溜丢、不棱登、不呲咧、了呱叽、了吧唧”等,但它们的能产性很不相同,大多数能产性弱或不能产,具有一定的规约性。如“咕隆咚”,一般只跟“黑”组合。“不棱登”,也只能跟“红”组合。只有极少数三音后缀能产性很强,组合面很宽,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如“了吧唧”可和单音颜色词组合成“蓝了吧唧、绿了吧唧”等,现代汉语中基本颜色词大多可带词缀“了吧唧”构成四字颜色词。

四、 现代汉语语文词典对颜色词的收录

上文对颜色词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从音节上分为颜单和颜多,下面分别对它们的收录进行讨论。

(一)單音节颜色词的收词

吕叔湘(1958)指出:“普通语汇里的单纯词(一个词素构成的)必须保证不漏收。”由于颜单都是单纯词,因此单音节颜色词一般都要收录。词典对颜单的收录,包括现代汉语的颜单,如:“红、黄、白、蓝、绿”等,古代汉语的颜单,如:“朱、彤、绯、黛、绀、殷、靛、皤、黔、茜、黦”等,以及由名词演变而来表颜色的义项,如:“粉、灰、橙、棕、金、银”等,《现汉》作为中型词典共收录颜单50多个。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名词演变而来表颜色的义项的收录。通过比喻手法有的名词能够修饰颜色词或“色”字构成颜色词,例如:金黄、金色、土黄、土色。但是《现汉》第7版只给“金”分立出表颜色的义项,并没有给“土”分立出表颜色的义项。

金 ① 金属。② 钱:现~。③ ……⑥ 像金子的颜色:~橘|碧眼~发。

这是因为名词修饰颜色词或“色”字时,本身并没有表示颜色,颜色义是由颜色词和“色”字承担,词义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当“名1+名2”,名1表颜色义时才能够给名1分立出表颜色义的义项,而不能根据“名+颜”或“名+色”给“名”分立出表颜色义的义项。《现汉》给“金”分立出表颜色的义项是根据“金发、金橘”这样的用例,“金橘、金发”才能体现“金”的颜色义。而“土”没有这样的用例,因此不能给“土”分立出表颜色的义项。

(二) 多音节颜色词的收录

1. “颜+颜”“名+颜”“名+色”及“其他类”颜色词的收录

“颜+颜”“名+颜”“名+色”及“其他类”这几类颜色词的组合不自由,不能类推,具有一定的规约性,且大多数语义透明度也较低,因此是词汇性的,都有资格收录到词典中。《现汉》第7版已收录的“颜+颜”类颜色词共有29个,如“青绿、苍白、黢黑”等。已收录的“名+颜”类颜色词共有72个,如“橘红、银灰、苹果绿”等。已收录“名+色”类颜色词共19个,如“茶色、桃色、古铜色”等。已收录的其他类颜色词共23个,如“品红、飞红、青葱”等。

当然《现汉》是中型词典,对这几类颜色词不可能全部收录,还是根据词频做了选择。比如“菊黄、藕白、象牙白、琥珀色”等就没有收录。若是大型现代汉语词典可尽量多收录一些,若为小型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在《现汉》的基础上删减一些频率低的颜色词。

2. “形容词+颜色词”颜色词的收录

“形+颜”颜色词分A和B两类,由于A类组合规律性比较强,可以类推,语义透明度高,词典中一般是可以不收录的。如果要照顾到这样的组合,可以在单字下用配例的方式来解决,例如,在形容词“浅”“深”单字下举出“浅红、浅绿、深红、深绿”等配例,这可以算作一种间接的收词。但需要说明的是《现汉》第7版收录了“嫩黄、嫩绿、嫩红”。

嫩 形④ (某些颜色)浅:~黄|~绿。

嫩红 形像初开的杏花那样的浅红色。

嫩黄 形像韭黄那样的浅黄色。

嫩绿 形像刚长出来的树叶那样的浅绿色。

“嫩”单字下释为“(某些颜色)浅”并举“嫩黄、嫩绿”作例,这与“嫩红、嫩黄、嫩绿”等条目及释义相重复,并没有增加新的信息量,其实不收录也是可以的,只在“嫩”单字义项④下增补“嫩红”配例即可。另外,与之相对应的“老黄、老绿、老红”《现汉》第7版就没有收录,只在单字下做了交代。这也间接地证明“嫩红、嫩黄、嫩绿”等颜色词从收词系统性来讲是可以不收录的。当然,由于“嫩红、嫩黄、嫩绿”“老黄、老绿、老红”组合面不宽,如果是大型词典都予以收录也是可行的。但如果是小型词典,为了简明,这样的词是完全可以不收录的,《现代汉语小词典》第5版就是这样处理的。

由于“形+颜”B类颜色词的组合具有规约性,语义透明度不高,词典中一般都是可以收录的。《现汉》第7版已收录的B类颜色词有19个,如“湛蓝、嫣红、通红、明黄”等。当然也有未收录的,如“湛绿、湛青、鲜黄、鲜绿”等,其实这些词也是有资格收录到词典中的,尤其是大型词典,可以全部收录。

3. “颜色词+色”颜色词的收录

指色词一般都可以加“色”构成名词性的颜色词,组合自由,能够类推,意义等于颜色词和“色”字的简单相加,语义透明度很高,因此词典没有必要收录这样的颜色词,现有的词典一般也是这样处理的。《现汉》不同版本对“棕色”条目的处理很能说明这一点。

棕 ① 棕榈。② 棕毛:~绳|~毯|~刷子。(第4版)

棕色 像棕毛那样的颜色。(第4版)

棕 ① 名 棕榈。② 名 棕毛:~绳|~毯|~刷子。③ 像棕毛的颜色。(第5版)

第4版中“棕”没有表颜色的义项,因此收录了“棕色”,其构造是“名+色”。第5版中“棕”收录表颜色的义项,因此不再收录“棕色”。因为“棕”收录表颜色的义项后,“棕色”的构造就可以分析为“颜+色”。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颜单+色”具有转义,语义透明度很低,什么样的颜色词会产生什么样的转义具有规约性,所以有注解的必要。因此具有转义的颜色词词典应该予以收录。例如:

白色 ① 名白的颜色。② 形属性词。象征反动的:~政权|~恐怖。

红色 ① 名红的颜色。② 形属性词。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的:~政权|~根据地。

颜色词的转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产生的,因此《现汉》对新产生转义的颜色詞也及时地进行了增补。比如“绿色”,《现汉》第3版没有收录,第4版(增补本)收录在词典正文后面的“新词新义”中,但没有释出字面义。第5版才收录在词典正文,并释出字面义。

绿色 ① 名绿的颜色。② 形属性词。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食品|~能源。(第5版)

《现汉》第7版目前共收录了“白色、红色、黄色、绿色、黑色、灰色”6个。而收录它们的字面义是顺带收录的。没有转义的“颜单+色”颜色词,《现汉》是不予收录的,如“紫色、蓝色”等。如果是小型语文词典只收录转义,不收录字面义也是可以的。因为转义的释义一般使用了搭头词“象征、指”,说明了不是字面义,而字面义不用解释读者也能够理解,这样处理比较节省篇幅,符合小型语文词典收词立目简明的特点。

4. 对“单音颜色词+双音后缀” 和“单音颜色词+三音后缀”颜色词的收录

由于“颜单+双音后缀” 和“颜单+三音后缀”颜色词,大多组合具有规约性,不能类推,而且语义透明度不高,都是有资格收录到词典中的。尤其是后缀不成词且组合面窄的,都可以收录。《现汉》已经收录“颜单+双音后缀”的颜色词共有36个,如:“白皑皑、翠生生、黑漆漆、红通通、黄澄澄、金灿灿”等。已收录的“颜单+三音后缀”颜色词仅5个:“白不呲咧、黑不溜秋、黑咕隆咚、红不棱登、灰不溜丢”。

作为中型词典,《现汉》对“颜单+双音后缀”和“颜单+三音后缀”颜色词也不可能全部收录,是根据词频有所选择的。比如“白苍苍、白乎乎、粉扑扑、黑惨惨、蓝幽幽、蓝湛湛”等就没有收录。其中有许多是《现代汉语八百词》在附录《形容词生动形式表》中列出的。这些词有的现在的使用频率也是比较高的,作为中型现代汉语词典可酌情增补收录,如果是大型现代汉语词典则可以尽量多地收录,小型词典可以选择频率高的收录。

不过,有极少数后缀组合能力较强,如“了吧唧”,可以作“黑、白、红、蓝、黄、绿、灰”的后缀,还可以作许多单音节形容词的后缀,而且可以概括出共同的意义。为了节省篇幅,可以收录“了吧唧”并举出几个频率高的配例,如:

【了吧唧】 后缀。用在单音节颜色词或其他单音节形容词后,表示对某种颜色或状态不喜欢或厌烦:蓝~|这块布绿~的,一点儿也不好看|这个人贫~的,真讨厌。

五、 结语

颜色词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大,但它是现代汉语词汇中很有特色的部分,也是一部词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收录是至关重要的。词典对其收录需要综合多种因素,除一般常说的通用性和稳定性之外,还有两条原则,一是构词是否具有规约性,也就是词的组合规律性强不强,能否类推。规律性强、可以类推的词一般不收录,因为可根据词法规则自动生成;而规约性强、不能类推的词一般都需要收录,因为需要习得、查考。二是词的语义是否透明,也就是根据语素义及构词规律是否可以推知词义,语义透明度高的一般不需要解释,可不收录,语义透明度低的需要解释,需要收录。在实际操作中,这两条原则往往是一致的,构词模式规律性强的,语义透明度也高,而构词模式规约性强的,语义透明度也低。当两条原则不一致时要优先考虑第一条原则,只要构词上具有规约性,一般词汇化程度就高,词典可收录。构词、语义透明度都属于颜色词的内部收词因素。此外,还要考虑到外部的收词因素,即颜色词的使用频率,这是不同规模词典收词的关键因素。从内、外两种因素考虑才能使收词工作更有操作性,更稳妥。

附 注

[1]本文词语解释大都出自《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出自《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不再一一交代;出自其他版次的则随文注明。另外,为节省篇幅删去了与本文无关的义项,对某些释义及例子也做了删减。

[2]为行文方便,本文所说“颜色词、名词、形容词”有时指表颜色的语素、名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

参考文献

1. 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 高翀.语义透明度与现代汉语语文词典收词.中国语文,2015(5).

4. 李红印.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语言文字应用,2003(5).

5. 李红印.汉语色彩范畴的表达方式.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

6. 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语义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修订稿)(195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五十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16.

9. 叶军.从色彩词的规范谈规范化工作中的语用原则.语言文字应用,2002(3).

10. 叶军.谈色彩词词典的收词和释义.辞书研究,2003(3).

11. 姚小平.基本颜色调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1).

12. 杨永林.色彩语码研究一百年.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13. 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4. 赵元任.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1—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983、1996、2002、2005、2012、2016.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小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7. Brent B,Paul K. Basic Color Terms: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

(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 厦门 361021)

(责任编辑 刘 博)

猜你喜欢

颜色词规律性
What Is the Hidden Card?
基于“电场强度”角度研究高中物理的规律性教学模式
哈尼语颜色词研究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公证改革发展若干规律性认识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规律性探析
河北平原新近系热储层渗透系数规律性分析
趣味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