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才会有意义
2019-10-30杨长久裴晓娟
杨长久 裴晓娟
有“意思”和有“意义”,一字之别,差之千里。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三四年级以后,不少小学生的习作写不出,写不具体,憋来憋去就那么干瘪瘪的几个字。这就是“小学习作现象”。以往我们在指导和评价小学生的习作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强调要写得“有意义”,文章要有境界,一定要升华出“高、大、上”的思想。其实不然,学生就那么点生活阅历,去哪找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来写呢?看过的书和名著,能记住其中有趣的情节就已经很不易了,非要感悟出某个“大道理”来确实是难为学生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段习作要求有明确的说明。低年级“要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要注重发现自己觉着新奇有趣的事物……”这样的指导要求传递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信息,那就是围绕“有趣和有意思”展开习作教学。统编教科书里的课文,很多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特别儿童化,我想恰当地使用好这套教材,吸取教材的精华,引领学生学会个性化的表达,进而对写作产生兴趣,是我们所有小学语文教师迫切要思考的问题。
一、遵从童心 ,真真实实
朴实的语言中蕴藏着巨大的吸引力,这吸引力就来自于以小见大,来自于真真实实。反过来,如果文章是虚假的,例如:一提到助人为乐,就是扶老爷爷过马路,帮卖水果的阿姨捡撒落在地上的水果……这样的选材绝对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学生没有亲身经历,只是一味照搬,是不可取的。换个角度想,如果学生的习作内容真是亲身经历,那么他们一定会写得很高兴。比如学生写到:“我喜欢生病,可惜就是机会太少。”看似荒唐的一句话,是不是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教师引导学生的习作方向很重要,只要选材真实,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再比如:寫到切圆葱,有个学生写到:“不就是切圆葱吗?这有什么难,我把它放到砧板上,唰唰唰……轻松切下了很多片,切着切着,眼睛开始感觉到辣了,哎呀,眼泪顺着脸颊哗哗流,情况不妙啊,于是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小缝,一通乱切,嘴里还不停地叫着‘太难切了,受不了……”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小作者的天真,切辣眼睛的食材,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文字给人画面感,让人感同身受。唯有选材真实的文章才能触碰读者的心灵。
二、童言无忌 ,妙趣横生
学生眼中的世界是斑斓多姿的,我们成人看似无聊的事情,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去探个究竟。有这样一个学生,为了观察大鱼生小鱼,足足等了一下午。她写到:“忽然发现‘鹦鹉娘娘尾巴下面有一个小洞洞,这个洞洞似乎比平时大了一点,于是我高兴地喊:‘快来看,大鱼是不是生小鱼了?奶奶赶忙跑过来一看,‘可不,是要准备要生小鱼了。我仔细地观察‘鹦鹉娘娘,它在水里不停地摇动着尾巴,在鱼丛中游来游去,跟这条鱼碰碰头,跟那条鱼撞撞尾,好像在说:‘我要生孩子啦!我要做妈妈了!我搬个小板凳坐在鱼缸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终于,我看见有一些东西从这个洞洞里挤了出来,我问奶奶:‘我们是不是要把医生请来,帮助它生小孩呀?”你看,学生就是这样,怀着懵懂的心去探索这个世界,他们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天然的好奇心,流淌成文字,自然就变成了有意思的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总会有无数的奇思妙想,教师和家长不要误认为这个不合乎逻辑,那个不现实,也不要打压和遏制学生选择的习作素材,保护和认可学生的天真思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
三、放飞童心 ,创造想象
童话可以说是伴随着每个孩子的童年生活,善恶美丑尽在其中。为什么学生如此热爱童话?我想无外乎“奇思妙想”。教师要尊重学生天性和奇特的想象,不能去否定,更不能扼杀,通过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学生必然能写出很多优秀的文章。反之,如果教师和父母认为胡闹、荒唐,那么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是老师说怎么写,就是父母说怎么写,不会有学生自己的思想了。《神奇的鞋子》中小作者对鞋子的描写:“这种鞋子有很好的抗脏性,当脏东西落在鞋上,它能顺着鞋子滑下来,始终像新的一样,穿上这种鞋子再也不怕被爸爸妈妈批评了。这种鞋子还能通过不同光线的照射变换不同的颜色,今天在太阳照射下是白色的,明天在小雨中又是蓝色的,是不是很有趣啊!”文章对于鞋子的描写很到位,貌似荒唐,但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根本不会有那么多的“有意义”,倒是“有意思”的事情无处不在。教师要根据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大胆地引导学生选材,大胆下笔,无论善恶美丑,都可以作为习作素材。读者读文章不是追求受教育,而是追求被触动。“平淡之中见真情”,选材真实,有个性化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文章才会有生命力。尊重童心,保护好学生的“奇思妙想”,正确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地写好习作,是我们语文教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