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网蝽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019-10-30韩菲菲王欢
韩菲菲 王欢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梨网蝽的形态特征,并概述了国内近年来梨网蝽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总结了梨网蝽综合防治的关键期和防治方法,以期为梨网蝽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梨网蝽;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13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梨网蝽(Sto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又名梨军配虫、梨冠网蝽、梨花网蝽、花扁虫、花网蝽等[1-2],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苹果、桃、葡萄、李、杏、樱桃、樱花、海棠、月季、腊梅、火棘等林、果、花卉植物[3]。近年来,由于梨网蝽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林木、果树、花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成虫体小而扁,体长3.0~3.5 mm,黑褐色;头小,有复眼,无单眼;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前端伸出,不用时则沿身体腹面向后伸;触角4节、丝状,第1和第2节短,第3节细长,第4节端部略膨大;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两侧向外突出呈翼片状,半透明、具褐色网纹;前翅略呈长方形,半透明、布满网状花纹,具褐色翅斑,静止时两翅重叠、黑褐色斑纹呈“X”状;后翅膜质、透明,翅脉暗褐色;胸部腹面黑色常有白粉,胸足黄褐色;腹部金黄色,有黑色斑纹[4]。
1.2 卵
卵长0.4~0.6 mm,长椭圆形,一端略弯曲,呈香蕉状或茄子状;初为淡绿色,后渐变为淡黄色。
1.3 若虫
若虫共5龄。初孵时白色,后渐变为深褐色。3龄时出现翅芽,外形似成虫。老熟若虫体扁平,暗褐色。复眼红色。头、胸、腹均有锥状刺突,头顶具有3根刺突,中部两侧、胸部两侧各有1根,腹部各节两侧与背面也各有1根。
2 危害特點
梨网蝽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刺吸叶片汁液,叶片背面常有褐色斑点状虫粪和产卵时留下的蝇粪状黑点。被害叶片正面初期呈现黄白色斑点,逐渐转化为锈黄色,以叶片中心脉处最严重并向叶缘蔓延。在盛发期,被害叶片反卷脱落,影响其光合作用,甚至造成嫩枝枯死,对树势、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5]。
3 发生规律
1988年,王立维[6]对鄂东地区梨网蝽的发生与危害进行了调查,表明梨网蝽在该地区1年发生5代,以成虫越冬;防治的关键期有3个,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防治越冬成虫、5月下旬防治第1代若虫和6月上旬防治第1代成虫。1991年,赵魁杰等[7]对江苏省苏北黄河故道果区梨网蝽进行为期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梨网蝽在淮阴市 1年发生5代,以成虫在杂草、落叶、土石缝、枯枝等处越冬,4—11月发生,其中7—8月危害最为严重;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为4月中旬越冬成虫出蛰后期到上树为害前和5月下旬第1代若虫孵化末期。2000年,刘先琴等[8]对武汉地区梨树上的梨网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该地区梨网蝽1年发生4~5代,以成虫越冬;梨网蝽田间消长每年形成2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7月上旬(主要与前期梨园的农业防治有关,如果未经清园处理又忽视药剂防治,就造成种群量累积,出现第一个高峰期)、第二个高峰期在8月下旬(由于梨果相继开采,施药减少,如果不注意物理防治和人工防治,就容易导致梨网蝽再次猖厥)。2010年,方维国等[9]对安徽省全椒县梨树上的梨网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梨网蝽在该县1年发生4~5代,以成虫越冬;防治的关键时期为4 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越冬成虫出蛰高峰期和7月上中旬至8月中下旬的成虫危害期。2012年,王铤[10]对成都地区海棠上梨网蝽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该地区梨网蝽1年发生4代,全年以8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危害最为严重,遇到高温、干旱气候,危害更重[11];化学防治主要是抓住3个关键时期,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成虫的出蛰盛期、5月下旬第1代卵孵化末期以及8月上旬至9月下旬成虫准备越冬期。2015年,王晓娜等[5]对重庆市园林植物上梨网蝽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网蝽1年发生5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1年有2次危害高峰期,分别是5—6月和8—9月;通过对重庆市梨网蝽种群的自然消长规律及生命发育历期的研究,推测在每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活动产卵之前进行化学药剂防治能够有效地减少梨网蝽的虫口数量,控制梨网蝽的发生。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4.1.1 减少越冬虫源。梨网蝽主要以末代未经交尾的成虫越冬,越冬场所有枝干裂缝、翘皮、果园附近的土石缝中及附近的杂草、枯枝落叶处等。应在冬季彻底清除园内杂草、扫净枯枝落叶、刮除果树老翘皮集中烧毁以及填塞树干裂缝和虫洞等,并进行翻耕改土,减少害虫的栖息场所。9月在树干上束草,诱集越冬成虫,清园时一并处理,减少虫源。
4.1.2 加强园区管理。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物健壮生长,增强植物抗虫能力。改善环境条件,合理调节园区温湿度,通过及时排水、整枝打杈、合理修剪等,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4.2 物理防治
针对果树,可以采用阻隔法,通过挂果期果实套袋等措施防止梨网蝽危害。5月中旬至10月底,可以在园区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杀虫灯以100 m间距直线排列[12]。
4.3 化学防治
王立维[6]曾报道,对梨网蝽的防治效果以磷胺最好,在喷药后的第2天检查,成虫死亡率达90%以上,对若虫的杀灭效果达100%。但磷胺为剧毒农药,又对蜜蜂有毒,已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322号文件)中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禁止销售。赵魁杰等[7]报道,在梨网蝽发生的关键时期,以20%氰戊菊酯和10%氯氰菊酯乳油5 000倍液、50%甲基1605乳剂3 000~4 000倍液等于每株成龄苹果树干根际喷洒1 kg,越冬成虫减退率为73.74%~97.98%。采用上述药液进行叶部喷洒防治,第一代若虫的减退率为91.60%~97.30%。在梨树上防治梨网蝽还可选用2%阿维菌素2 000~4 000倍液、11.5%阿维·吡虫啉2 000~3 000倍液、48%乐斯本1 500倍液+25%灭幼脲1 500倍液,或2%阿维菌素2 000~4 000倍液+25%灭幼脲1 500倍液喷雾[13];发生严重的果园7~10 d后再喷1次,再喷施时需采用 2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也可加入增效剂以提高药效[14-15]。杨廉伟[16]报道,11.5%阿维·吡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对梨网蝽均有很好的防效,其中11.5%阿维·吡可湿性粉剂兼具良好的速效和持效性;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速效性不及40%毒死蜱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但持效性较高。吴迅[17]报道,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和0.25%胜邦乳油2 000倍液施药后2 d对梨网蝽防效分别达到93.03%、92.42%;此后药效持续增高,药后 20 d,防效仍能保持84.79%以上,建议田间用药浓度以2 000~3 000倍为宜。
4.4 生物防治
4.4.1 利用天敌防治梨网蝽。蝽象黑卵蜂、草蛉、蜘蛛、蚂蚁等是蝽类的天敌,在梨网蝽成虫发生期,可以采用田间释放蝽象黑卵蜂或人工收集蝽象黑卵蜂寄生的卵块,待寄生蜂羽化后放回园区,以提高寄生率。当天敌数量较多时,应尽量减少药剂喷施,以保护天敌。
4.4.2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梨网蝽。李晓刚等[18]报道,利用克螨灵(阿维菌素)、施尔兴(苏云金杆菌)和苏维士(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3种微生物菌剂与常规农药吡虫啉对梨网蝽进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田间防效差,苏云金杆菌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以两者混合效果最好;与对照药剂吡虫啉相比,苏维士的速效性稍差,但持效性较好。
5 结语
在梨网蝽的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应用最为广泛,但通常是大发生时才进行防治,效果不理想。农业防治经常被忽视,造成虫源基数大,老园区更为严重。生物防治目前研究规模较小,生物农药品种少,且效果大多不如烟碱和菊酯类化学农药,所以园区使用较少。在梨网蝽发生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应加强农业防治,减少虫源基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交替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提高农药使用率,从而减轻梨网蝽对寄主植物的危害。
6 参考文献
[1] 萧采瑜.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355.
[2] 张飞跃.梨网蝽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117-119.
[3] 许思学.梨网蝽发生规律及防治[J].江西植保,2003(3):114.
[4] 莫章刑,佘安容.梨网蝽的发生特点及防治[J].植物医生,2009(5):27.
[5] 王晓娜,任四维,帅明蓉.重庆市园林植物害虫梨网蝽的生物学特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6):19-20.
[6] 王立维.梨网蝽的发生为害与防治[J].中国农学通报,1988(5):36-37.
[7] 赵魁杰,王志春,史传善,等.梨网蝽的发生及防治[J].昆虫知识,1991(3):143-145.
[8] 刘先琴,秦伸麒,李先明.梨网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00(6):26-27.
[9] 方维国,袁克伍,刘轩武,等.梨网蝽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7):201.
[10] 王铤.成都地区梨网蝽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37.
[11] 王旗针.梨网蝽的危害不可忽视[J].江西园艺,2003(3):13.
[12] 郭长征.梨网蝽的防治[J].湖南农业,1998(9):10.
[13] 王继灿,凌正轩,杨仁伟.梨网蝽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浙江柑桔,2009(2):37-38.
[14] 陈新锋,杜素苗,胡作栋.梨网蝽在苹果园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2008(6):25-26.
[15] 王玖荣,吴雪燕,陈亮.等.梨花网蝽的发生及防治[J].山西果树,2005(1):50-51.
[16] 杨廉伟.梨网蝽药剂防治的筛选试验[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0(10):41.
[17] 吴迅.几种药剂对梨网蝽的药效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02(3):51-58.
[18] 李晓刚,金陵,杨青松.等.几种生物农药田间防治梨网蝽药效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06(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