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历史机遇 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纪念新中国成立70 周年

2019-10-30张建君朱韵洁

社科纵横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甘肃发展

张建君 朱韵洁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1〉

一、甘肃经济社会70 年的成就巨大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甘肃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吃不饱、穿不暖、行路难、住房差实现了向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历史性跨越。当前,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八个着力”作为甘肃发展的战略举措,全力谋划甘肃经济转型升级、后发赶超的新路子。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经济社会70 年的发展历程,完全当得起成就巨大的历史评价,展现出了伟大道路所创造的发展奇迹。1949 年,全省人均收入只有90 元左右,2019 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957 元和8804 元。甘肃2018 年经济总量(GDP)8246.1 亿元,增长6.3%,居全国第23 位,是1952 年的620 倍,是1978 年的127 倍。18 个县区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县从75个减少到57 个,贫困发生率5.6%,这是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我省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净减少,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上年的4800 元增加到5390 元[1]。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图1 1952-2018 年份甘肃省生产总值情况

(一)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1949 年甘肃公路总数为34 条,可供汽车通行的3200 多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仅0.7 公里。截止2018 年底,甘肃公路总通车里程达14.32 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1.52 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总通车里程达4242 公里,14 个市州政府驻地均能够以高速公路贯通,全省82 个县(市)区中有55个县(市)区通了高速公路。所有县(市)区政府驻地均能达到以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贯通,所有乡(镇)及有条件的建制村通了硬化道路,乡(镇)班车通车率和建制村客车通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8.3%,“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目标基本实现。目前,甘肃已进入高铁时代,“座中联六”区位东西横跨、南北通畅,“千里陇原一日还”已成为现实。

(二)平台建设不断突破

甘肃省依托“一带一路”黄金带重大机遇,立足区位优势,构建了陆路海路贯通联动、文化经贸相互促进的开放格局,对外合作交流逐渐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获批了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国家级发展平台。

注射用青霉素钠(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L121021);生理盐水(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7B12121705);石蜡(上海华永石蜡有限公司,批号20140506);大鼠BNP试剂盒(批号201704)、大鼠Ang II ELISA试剂盒(批号201704)、大鼠β1‐AR ELISA试剂盒(批号201704)、大鼠AT1 ELISA试剂盒(批号201704),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2012 年8 月20 日,兰州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2012 年—2017 年,兰州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6.57%,为建成之初的3.2 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6.61%,为建成之初的29.4 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15.82%,为建成之初的2.1 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62.78%,为建成之初的11.4 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62.18%,为建成之初的11.2 倍。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平台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以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交流平台,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战略平台,承载着非常重要的国家使命。

(三)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甘肃省近五年来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多达243.8 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05 倍。58 个贫困县实现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全覆盖,贫困乡镇实现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51%提高到80%。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4%。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102.8 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72 万户,63.48 万人。建成贫困村卫生室5600 个。一、二类低保对象保障水平超过现行贫困线标准,实现政策性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317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0.5%下降到15%。

(四)公共服务持续提升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4]的七有目标,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愿盼的问题,持续做好民生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努力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持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要结合我省实际,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各级各部门要对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进行再摸底、再排查、再处理,下更大气力打通堵点、纾解痛点、化解难点。同时,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要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五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提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的构想,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工作重点,持续有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打好“平台”“通道”“外向”“交流”四张牌。坚持把平台打造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将以兰州新区、敦煌文博会、兰洽会为代表的经济、文化、经贸合作平台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推进。立足战略通道和区位优势,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向西开放的陆港和空港建设。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在敦煌学、岐黄中医药、丝路文化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向西文化传播,带动民心相通、贸易往来。同时,注重多方联动,合力推进向西开放,举办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发布了《敦煌宣言》,会址永久性设在敦煌市;建立了政府、银行风险共担的专项基金,以“财政补助+企业互助担保贷款”的方式撬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带动和引导信贷资金投入非公企业,推进外经贸领域非公企业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扩大向西开放步伐。

(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予美多巴(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81102,规格:250mg/片)62.5mg,口服,每日3次,以后每周口服量增加62.5mg,症状稳定后维持剂量不变。

甘肃省依托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唯一的国家级文化发展创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重要战略平台,坚持“保护祖业、繁荣事业、发展产业”三业并举、“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两手齐抓、“历史再现、乡村舞台”两项带动重要原则,立足建设文化大省,形成以人文始祖伏羲为核心的陇东南伏羲文化历史区;以敦煌莫高窟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以黄河之滨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丝绸之路”成功申遗、“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运行,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种类丰富的博物馆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突出公益属性,大力提升非遗保护水平,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时期。长期以来,甘肃在苦干实干中创造机遇,在把握机遇中书写历史,伴随新中国的发展获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与进步。在新中国成立70 年来,甘肃发展迎来过四大历史机遇:

二、新中国70 年甘肃发展的四大机遇

自然灾害是导致脱贫人口返贫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大地广袤,自然灾害并不少见,如严寒、酷热、干旱、洪涝、泥石流、瘟疫、虫灾等,这些自然灾害亦是导致农民返贫的重要因素。

一是三线建设的政策机遇。20 世纪50 年代,党中央提出对全国工业作一、二、三线设防的战略布局。甘肃因其富集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被确认为国防“三线建设”重要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从1964 年至1980 年,甘肃三线建设历时17 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冶金工业建起酒钢公司、西北铁合金厂、兰州炭素厂等企业;有色金属工业建起西北铜加工厂、西北铝加工厂、兰州铝厂、连城铝厂、甘肃铝厂、金川有色金属工业公司等企业;机械工业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门类较为齐全的机械工业体系;新建铁路支线183 公里,新建公路5752 公里;国防工业、电子工业从无到有,建起基本体系。三线建设也推动了甘肃的城市化发展,建起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等新兴工业城市,成为甘肃经济新的增长点。

小麦普通加工与高科技加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普通加工的产业链不完善,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而高科技加工则能够形成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加强与副产品的联系,并且提高利用程度。二是普通加工属于初加工范畴,高科技加工则属于精细加工范畴,加工质量与效率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三是普通加工缺乏科技含量,不利于长久的发展,高科技加工则更有利于未来发展前景,更有利于国际市场的竞争。

三是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1999 年为扭转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现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甘肃实施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以来,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备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更好满足,全省发展开始从短缺走向富有、从贫困走向小康。经过两轮的西部大开发,现在甘肃正面临着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历史机遇,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甘肃一定能够抓住这次宝贵的历史机遇,实现后发赶超式的发展。

二是改革开放的改革机遇。新中国70 年的光辉历程中,改革开放是浓墨重彩的历史华章,甘肃也分享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甚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甘肃省委省政府毅然推动了农村土地大包干改革,走到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甘肃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异军突起受到广泛的关注,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遗憾的是,由于我省国有企业比重高、资源能源型产业占比大、距离改革开放的前沿较远,在实现自身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逐渐与兄弟省市的发展拉开了较大差距。伴随全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甘肃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自由市场的力量不断得到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日益奔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带来的发展红利不断显现,甘肃必将在体制机制的持续改革中获得自我超越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活力。

四是新时代甘肃新愿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甘肃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规模,但更重要的是解决发展质量问题,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要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切实增强发展后劲。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进一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可喜的是,当前甘肃再一次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8 月19 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甘肃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甘肃之行是“点亮如意甘肃,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行动,为甘肃描绘出了“大美陇原,如意甘肃”的新愿景。当前,全省上下正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努力方向、着力重点和措施办法,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的讲话精神和“如意甘肃”的美好愿景加以有效转化并全力推动,幸福美好新甘肃就一定能够成为未来甘肃的全新发展景象。

三、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迫切需要实现六大发展

(一)实施“补短板强弱项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我省要通过大力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打造较为优越的基础设施、较低物流成本和较好城市氛围,全面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能力和综合水平。目前,国内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和较量,已经从单纯的政策承诺,优惠条件等硬实力拼杀,转向了生产生活条件和营商环境等软实力比较。事实上,一个在劳动用工、土地使用、物流运营等方面成本相对较低,而在生活成本、教育医疗、居家出行等方面都条件较为优越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密集区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例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珠海、汕头等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中期的苏州、东莞、昆山等城市,改革开放后期的成都、贵阳、西安等地,都具有都市圈和城市群的优越位置和生活环境。现在,这些地方的各种成本与费用的持续上升正是倒逼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力,要很好的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就是要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新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形成都市圈城市群+产业基地的转移模式。同时,这些新的都市圈和城市群要既有较好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又具有较为低廉的生活成本和较为方便的社会环境。这为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开发就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通过都市圈城市群+产业基地的打造,就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甚至多雕的目的。在我省要加快打造沿兰白都市圈、环兰白城市群、沿河西走廊城市群、天宝陇南城市群、银川庆阳西安都市圈+城市群、沿黄河城市群等等,充分挖掘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所带的区域开发潜力与动能,全方位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社会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和宜居宜业的城市化生活氛围,这就既抓住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牛鼻子问题,更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开发潜力与动能。有较为优越的基础设施、较低的物流成本和较好的生活氛围,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也不排除我省会出现一些像东莞市、昆山市这样的全国经济百强县市。

(二)大力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打造东西产业合作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聚焦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2]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弱项,一直是制约我省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如全省有近30 个县市区不通高速公路,有8 个市州不通高速铁路,近一半的县区不通铁路;水的问题更是制约甘肃发展的短板,甘肃的发展既从兴修水利中深受其益,也因为水的制约而大伤脑筋。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在眉睫,能不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已经成为甘肃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事实上,基础设施的投资具有先行性和基础性,能够产生明显的乘数效应,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经济产出,是提振地方经济的有力抓手。为此,我省要紧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制约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弱项进行科学梳理、系统谋划,制定《甘肃省强基础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补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首先,要增强对国家产业布局与规划调整等政策变化的敏锐性,顺应国家政策承接转移;其次,要不断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水平和对接能力;最后,要大胆做出全域谋划而不是零敲碎打。如果能够结合国家发展的长远趋势,大胆谋划就能够影响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那就站着巨人的肩膀上了,无疑是达到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效果。为此,我省有必要对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一个全新的称谓和政策平台,即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东西产业合作示范区”,一是高度聚焦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主题,二是以示范区形式形成全国的美誉度与影响力,三是直接对接国家有关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政策。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明确指出“前段吋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甘肃要抓住机遇,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发展,加快发展步伐。”因此,我省要积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创造性的转化政策机遇和比较优势,扣准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做出全新的产业谋划与承接思路,形成全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全面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

生态是制约甘肃发展的显著短板,习近平总书记的甘肃之行,生态保护与治理是重中之重。在视察黄河治理与保护时,他明确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强调“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我省应该尽早谋划打造“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或者“黄河经济带”建设,充分有效地转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现在,一方面是国家政策为生态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政策利好,如近期政策提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和纵向生态补偿机制”[3],不但要健全生态保护的区际补偿,而且提出了生态补偿的纵向机制;明确提出“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提供有效转移支付”[3]。这充分彰显了生态功能区建设和地方生态保护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生态改善所带来的文化旅游价值,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21 世纪人们把旅游称作“没有烟囱的工业”,我省地理地貌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复杂性,终将为我省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富矿。因此,总书记视察祁连山生态保护的变化时,语重心长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结合黄河生态保护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我省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加大环境风险和污染防治力度、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持续提高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筑牢西部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切实落实《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265 个、总投资8200 多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重点项目,把十大生态产业包括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清洁能源、通道物流、文化旅游、中医中药、循环农业、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从专项行动规划转化为支撑我省21 世纪全新发展的产业引擎。

(四)全面挖掘文化旅游强省的战略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四天的甘肃之行,走遍了神秘的河西走廊,充分展现了河西走廊敦煌文化、长城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的多彩多姿,实地调研了祁连雪域与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的交相辉映,充分挖掘了红西路军血战河西与甘肃人民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在全省前期致力于大景区打造的基础上,我省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打造成为甘肃文化旅游的“振兴之路”,让甘肃文化和旅游的潜力和优势充分彰显并全面提升。在突出生态保护与文化底色的基础上,统筹推出“红色甘肃”精品旅游和干部培训线路,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之滨的兰泵站旧址冠名“很美厅”“如意厅”,请专业团队进行进一步的改造提升,打造兰州旅游新名片,连接读者集团打造“读者·黄河文化产业园区”,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甘肃新时代的旅游胜地。充分利用总书记甘肃之行所形成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有效实现文化旅游吸引力、区域影响力、城市竞争力等高度融合,打造甘肃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五)坚定不移的推动民生事业幸福战略

2017 年8 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明确,我省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包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8 个领域的80 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保障标准、支出责任、责任单位等。包括公共教育领域,免除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劳动就业创业领域,为150 万人次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基本社会保险领域,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力争达到75%;特别扶助制度方面,计生家庭失独给予一次性2 万元补助;基本住房保障方面,公共租赁住房以60 平方米小户型为主。

(六)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2]在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动力培育方面,我省要结合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扬长避短、有所作为。在第一产业的发展方面,坚定不移的发展商业附加值大的特色农业,以生产现代寒旱农业和特色优质农产品为抓手,切实推动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订单农业等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和品质提升;在第二产业的发展方面,以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为样板和示范,推动我省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机遇,推动有色治金、石化、煤炭、建材、电力等优势产业,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型消费经济的发展态势和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业态创新,让消费潜能充分涌流。因此,发展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生态产业体系,是我省从根本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新旧能转换、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

财务公司需要对成员企业账户进行统一管理,收集和汇总各个成员企业的信息,监控成员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等,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在经营过程中,财务公司需要构建信息数据库,对成员企业账户进行分类,并设置信息检索页面,方面查询成员企业的全部资金账户信息。同时,要对信息数据库进行定期更新,监控资金信息,注意账户信息的变更。

2)重难点分解型,有些学科知识的重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可以把复杂的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微概念或形象直观的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人口数量与区域生产能力的关联度分析——以清至民国陕北黄土高原为例……………………………………王 晗(182)

四、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站在新中国70 年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既要认真总结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机遇,也要看到更为辉煌灿烂的发展前景,当然还要看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特别是从全省实际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的背景下,要抓住发展机遇,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实干”精神。面对越来越重的改革任务,我们必须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面临的各类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中,我们既要做好改革的促进派,又要当好改革的实干家,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干部作风,全面转化甘肃的发展机遇,以开拓创新团结一心的奋斗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着力”正是立足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大扶贫、优环境、惠民生、善管理、转作风等工作着力点,回应了甘肃发展的挑战与困难,是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和战略举措。8 月19 日—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甘肃,再次强调了干部作风转变的问题,甚至总书记面对祁连山生态乱象的治理成果时,意味深长地提醒甘肃干部:“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总结新中国辉煌巨变的70 年伟大成就,党的领导和人民的艰苦奋斗,是最宝贵的两条经验。总结甘肃70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走党所指出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发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新中国最宝贵的两条经验在甘肃的具体实践。甘肃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的治沙事迹,从今年3 月份八步沙“六老汉”喜获中宣部“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再到最近荣获“最美奋斗者”的荣誉称号。可以说,八步沙“六老汉”已经成为甘肃精神的活的载体和当代样板,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故事和成功秘诀,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与全球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现在,面对甘肃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切实加大干部作风的转变力度,让干部作风与甘肃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相结合,推动甘肃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可以说,70 年革故鼎新,神州巨变;70 年改天换地,甘肃崛起。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2600 万陇原儿女将进一步以砥砺奋斗的坚强意志、坚不可摧的奋进力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不断开创富民兴陇的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甘肃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行走甘肃
甘肃卷
我叫甘肃,花开时节待君来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美甘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