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不同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差异性研究

2019-10-29王彦博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服务提供者比率年龄段

王彦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100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也造成一定程度地资源浪费[1]。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但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给后续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减轻环境恶化速度和重新利用资源,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迫在眉睫。不同人群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但较少的研究关注到这个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对北京市朝阳区207位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分析不同特征人群对垃圾分类认知的差异性[2-4]。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调查问卷包括纸质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问卷,共计207份,其中,纸质调查问卷6份,网络调查问卷201份。

本研究调查问卷207份中,男性76人,占36.71%,女性131人,占63.29%;年龄结构方面,17岁及以下114人,占55.07%,18-25岁12人,占5.8%,26-35岁18人,占8.7%,36-45岁29人,占14.01%,46-55岁28人,占13.53%,56岁及以上6人,占2.9%;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6人,占2.9%,高中119人,占57.49%,大学本科64人,占30.92%,研究生及以上18人,占8.7%;户籍方面,77.78%的人拥有北京户籍;居住时间方面,高达95.03%的人居住时长超过10年。表1为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统计。

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2 、不同特征人群认知基本概况

图1和表2为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调查对象都已经知晓北京将要开展强制生活垃圾分类,其中,年龄段55岁及以上的人群知晓率最低为83%。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增设装修建筑垃圾投放点,其中,年龄段在26-36岁,46-55岁的人群最高,这与该年龄段人群购房和装修需求有关。按垃圾箱标识投放垃圾率整体达到70%,其中年龄在36-45岁的人群相对最低。不同年龄段人群在接受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比率有较明显差异,其中,18-25岁的人群接受程度最低为42%,36-45岁的人群接受程度较高为86%。接受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的比率整体比例在60%以上,接受程度整体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的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的人群各占50%,其中,55岁及以上的人群更倾向于实施垃圾分类效果较好者会受到政府奖励。

从表2可以看出,在获取生活垃圾分类信息来源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存在差异。生活垃圾分类的信息从朋友圈话题讨论和新闻报道获取在年龄较小与较大者占比较小,从社区海报宣传获取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从朋友交流获取整体呈随年龄增大而减少。

图1 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情况

表2 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情况

图2和表3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知晓北京将要开展强制生活垃圾分类的比例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其中,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的人群知晓率最高为100%。认为需要增设装修建筑垃圾投放点的比率不同文化程度有较小的差异。按垃圾箱标识投放垃圾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接受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比率有较明显差异,其中,文化程度为高中的人群接受程度最低为59%。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接受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的比率有较明显差异,其中,文化程度为高中的人群接受程度最低为65%,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习惯于之前商家主动提供一次性消费品的生活经历有关。对于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程度高低的奖惩措施,随文化程度升高,倾向于奖励机制的比率增加。

从表3可以看出,在获取生活垃圾分类信息来源方面,朋友圈话题讨论和新闻报道呈现随文化程度增加而比重增加的趋势,文化程度越高,对社区海报的宣传的关注度越高。

图2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情况

表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情况

图3和表4为不同居住时长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情况。从图3可以看出,居住时间在2年及以下的人群知晓北京将要开展强制生活垃圾分类的比例最小为50%。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增设装修建筑垃圾投放点的比率整体较高。按垃圾箱标识投放垃圾率随居住时间变长而下降。接受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比率随居住时间变长而下降。接受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的比率随居住时间变长而下降。居住时长2年及以下和10年及以上者更偏向于实施垃圾分类效果较好者会受到政府奖励,居住时长5年左右者更倾向于不实施垃圾分类会有惩罚。

从表4可以看出,在获取生活垃圾分类信息来源方面,生活垃圾分类的信息从朋友圈话题讨论获取在居住时间10年及以上的人群占比较少,新闻报道和朋友交流获取在居住时间10年及以上者占比较多,从社区海报宣传获取在居住时间2年及以下者占比较多。

图3 不同居住时长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情况

表4 不同居住时长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情况

3 、不同特征人群相关性分析

图4 不同特征人群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相关性分析

图4为不同特征人群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相关性分析,计算不同特征人群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相关系数,选择0.8作为强相关的临界值,选择“*”作为显著性标识。

从图4可以看出,年龄为17岁及以下的人群与18-25岁的人群的相关系数较高,原因为同属于一代人,具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年龄为17岁及以下的人群,18-25岁的人群与46-55岁的人群相关系数较高,原因为46-55岁的人群是大多数17岁及以下的人群和18-25岁的人群的家长,说明家庭是影响生活垃圾分类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为46-55岁的人群与在京居住10年及以上的相关系数较高,说明该年龄段迁入迁出人口较少。年龄为46-55岁的人群,文化程度为高中的人群和文化程度为大学的人群彼此的相关系数较高,说明该年龄段人群具有相似的教育经历。

4 、结论与建议

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在京居住时间的人群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对生活垃圾分类信息的获取上。

为了更好的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建议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采取不同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段,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针对不同在京居住时长的人群开展不同的社会活动,使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提高,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心增强,达到社会资源合理运用的目的[5]。

猜你喜欢

服务提供者比率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研究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研究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理论困境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