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田无效井治理效果跟踪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2019-10-29郭福军

石油科技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辽河油田油量采油厂

李 晗 郭福军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经济评价中心)

无效井是影响油田效益的根源,辽河油田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层总体动用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井进入低效益或无效益生产阶段[1-8]。2014年油价断崖式下跌以后,高油价时代掩盖的重产量轻效益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面对低油价严峻形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强调,只有将工作重心调整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9],全面推进降本增效工程,坚持经济效益导向,才能打赢老油田生存发展的攻坚战。

1 辽河油田无效井及治理评价现状

辽河油田无效井基数高,地层结构复杂,油品种类多,无效井治理难度较大。以2017年底统计无效井为例,共评价出无效井4004口,占总评价井25.3%,其中有产量无效井2626口;核实年产油量占总产量的5.3%;年操作成本占总操作成本的23.0%(图1)。从评价结果来看:5.3%的产量花费了23.0%的操作成本。这类井大多为末期井,仅以提升产量为治理目标不仅收效甚微,还会增加大量操作成本,导致利润下降。因此,系统分析这部分无效井的无效原因,加强成本管控,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对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图1 2017年底无效井评价结果

面对这一问题,辽河油田依托单井效益评价系统,创新打造具有辽河特色的效益评价管控模式[10-17],2018年共治理无效井1378口,其中789口井实现效益升级,升级率达到57.3%,单位操作成本下降3129元/t,充分体现了经济评价对无效井治理的决策指导意义(表1)。

表1 辽河油田2010—2018年无效井治理效果

传统的无效井治理效果跟踪评价方法较为笼统,分析不够深入,不易提出针对性治理意见,且对各厂无效井治理结果缺少定量结论。因此,需要建立无效井治理效果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无效井治理效果的定量评价,满足油田公司精细化采油管理和降本增效的需求。

1.1 辽河油田无效井治理评价现状

辽河油田无效井治理效果跟踪评价以单井效益评价系统[18]为中枢,将评价得出的上年无效井资料下发给各采油单位经济评价部门,采油单位经济评价部门协同地质、工艺部门对上年无效井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治理方案,交由采油作业区执行。采油单位经济评价部门按月度维护单井效益数据及无效井治理信息;油田公司经济评价中心编制无效井治理季报及年度无效井治理效果报告,对各采油单位无效井治理效果进行分析与评定,再结合效益评价系统得出本年度无效井资料,从而完成一个年度的工作循环(图2)。除去常规的季度、年度无效井治理效果跟踪评价工作外,依靠单井效益评价系统的阶段大数据特性,同样也可以对跨年度、指定评价期的无效井治理工作进行评价。

图2 无效井治理评价流程

辽河油田依照“辽河油田分公司油气井效益评价管理办法”,将无效井定义为:评价期内的油气及伴生产品税后收入等于或小于该井的最低运行费用的油气井。油气井最低运行费用[19]是指维持油气井正常生产所必需发生的操作费用,包含油气井上直接发生的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直接人员费、维护性井下作业费、拉油费和稠油热采费,以及进行简单处理的油气处理费、天然气净化费和分摊的驱油物注入费,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min——最低运行费,元;

Q——评价期内油(气)产量,t或m3;

I——商品率,%;

P——不含增值税油(气)价格,元/t或元/m3;

R——单位税金,元/t或元/m3;

B——伴生产品税后收入,元。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经济评价中心将无效井原因分为阶段性无效井与临时性无效井两大类:高含水、低效吞吐、措施效果差、井下状况差等为阶段性无效井的主要原因;措施时间短、注汽时间短、新井投产时间短等为临时性无效井的原因。对于阶段性无效井,按照常规季度年度周期完成无效井治理跟踪评价工作;对于临时性无效井,如见效期不小于1年的大型措施井,或是年末开始注汽井,将结合下一年无效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判断该类井的治理效果。

1.2 目前无效井治理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

无效井治理效果评价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以采油厂分类,统计各家采油单位产量、无效井升级及单位操作成本的变化情况,以表2为例。

表2 各采油单位低效井治理效果统计

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反映出各家采油厂的综合治理水平。各参数具体优缺点如表3所示,仅从单位操作成本降幅、无效井治理井数、治理效益升级率这些参数研究、反映治理水平较为片面,且未建立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无法给出采油单位无效井治理效果的定量结论。

表3 目前无效井治理年度评价采油指标优缺点对比

其二是以地质类措施、管理类措施两大类分别对比分析各类措施的治理效果。以地质类措施为例,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该方法能够统计出全油田无效井治理实施措施的整体趋势,缺点是过于笼统,未结合采油单位自身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论深度不够,无法提出针对性建议。

表4 地质类措施治理效果统计

续表

2 无效井治理效果评价新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无效井治理效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无效井治理效果评价方法:首先要排除采油厂规模大小因素影响,对治理参数进行统一化处理,确保不同规模采油单位治理效果均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对比;其次是要从结果入手,结合具体治理措施细化分析无效井治理效果差的原因,实现措施分析与采油单位治理效果评价相互融合;最终给出采油单位治理效果排名,并提出各采油单位下一年治理意见。

2.1 指标选定

采油单位无效井的治理工作效果由治理工作量及治理效率两方面因素决定。判断无效井治理效果的直接参数是无效井治理工作产生的利润。但是由于各采油厂规模不同,无法通过治理利润对其工作效果进行统一对比。因此,定义平均单井治理利润和无效井治理率两个概念,将各单位工作效率及工作量统一化处理。

(1)无效井治理率:当年无效井治理井数占去年年底评价无效井井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式中EI——无效井治理率,%;

ng——当年治理无效井井数;

nI——上一年年底统计无效井总数。

(2)平均单井治理利润:采油单位当年治理每口无效井平均税后增量收入扣除操作成本增量之后的利润。依据不同油品的油价差异,可以求得不同油品无效井的治理利润值,实现不同油品治理利润的统一对比。计算公式为:

式中MI——无效井治理利润,万元;

Δqi—第i口井治理后增油商品量,t;

Po——当年原油价格,元/t;

Taxo——吨油税费,元/t;

Δgi——第i口井治理后增气商品量,m3;

Pg——当年天然气价格,元/m3;

Taxg——天然气税费,元/m3;

ΔCi——第i口井治理前后操作成本增量,元。

(3)平均单井增油量:影响无效井治理收益的主要因素有增油量、变动成本、油价、税金等。同一年度做对比时,油价、税金等因素可考虑为定值,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井下作业费和增油量,而增油量也是采油生产管理中关注的重点。因此定义平均单井增油量作为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 Δq'I——平均单井增油量,t;

Δqci——第i口无效井治理后油气商品量增量,t。

无效井治理率将各采油单位无效井治理工作归一化处理,能够统一比较不同规模采油厂无效井治理工作量的高低;平均单井治理利润将无效井治理收益分摊到所有治理井上,能够体现各采油厂无效井治理的总体水平及平均单井治理效率;平均单井增油量为当年全部治理无效井增油量与治理井数的比值。在无效井治理效果年度分析时可以结合平均单井增油量、无效井治理率、平均单井治理利润3个指标综合分析,从而找出采油单位无效井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下一年治理建议。

2.2 雷达图分析法

2.2.1 雷达图分析法介绍

为结合上述3项指标综合分析对比采油厂无效井治理效益,本文选取雷达图分析法作为治理效果评价手段。雷达图分析法又称综合财务比率分析图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状况系统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20-25]。通过雷达图可用二维形式展示多维数据,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分析无效井治理效益。静态分析是以油田公司整体水平作为基准对采油单位进行横向比较;动态分析是以阶段时间内的3项指标数据值进行纵向对比。

2.2.2 无效井治理效果雷达图绘制

以年度单井效益评价数据为基础,结合各单位年度无效井治理统计表,计算出无效井治理效果评价3项指标,以2017年底无效井2018年治理数据为例,以油田公司平均水平为基准,对各采油厂绘制雷达图,本文选取具有明显特点的B、D、E、G共4家采油单位进行分析,其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各采油单位无效井治理效果雷达图实例

2.2.3 分析示例

(1)B厂:治理率接近油田公司平均水平,单井增油量较低,但平均单井治理利润高,说明该单位无效井提产增油效果不明显,但是投入措施成本低、操作成本增量小,因而治理效益较大,建议下一年将提高无效井产能作为无效井治理工作的重点。

(2)D厂:单井增油量远远高于油田公司平均水平,但平均单井治理利润增幅与单井增油量不成正比,说明措施增油效果明显,但成本增量较高。数据统计表明,D厂全年治理无效井34口,操作成本增量589万元,其中措施费用达308万元。其中的CG1-6井于6月14日进行补层,作业费80万元,2018年提升为效益一类井,且目前仍在措施有效期内,因此建议对大型措施井持续跟踪观察,并加大降本增效工作力度,降低操作成本增加幅度。

(3)E厂:全年治理无效井415口,治理率为79.4%,在11家采油单位中排名第1,但是单井增油量及平均单井治理利润较低,表明该单位大型措施较多且增油量较低。经统计,2018年E厂无效井治理措施投入达6528.26万元,其中大修井12口、堵补44口、侧钻16口,全年无效井治理增油量共2.1×104t。但大型措施井中有19口是在第三季度以后实施的,因此措施增油量在2018年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可结合下一年数据再进行综合评价。

(4)G厂:单井增油量高达245.2t/井,仅次于D厂;平均单井治理利润70.8万元/井,也高于油田公司平均水平,但治理率仅有26.5%,在11家采油单位中排名第8。经统计,G厂全年治理的27口井中,XG7-24-22井带压检泵后年增油量达3683t,平均单井治理利润1007万元;M20-20-22井及S229块的S229-38-40井增油量也分别达到800t以上,远远超过其他治理井。G厂单井增油量较高主要由这3口井带动所致,建议G厂下一年加大治理力度,提高治理率,全面提高治理效果。

2.3 综合治理效益法

综合无效井治理工作量和单井治理效率两方面因素考虑,最终定义综合治理效益值,用于评价各采油单位年度无效井治理工作。

综合治理效益:平均单井治理利润与治理率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式中Ic——综合治理效益,万元/井。

依据综合治理效益对油田公司各采油单位2017年无效井2018年综合治理效益值进行计算,最终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2017年无效井2018年各采油单位治理排名

计算结果:各采油单位2017年无效井2018年治理工作中A厂综合治理效果最好,综合治理效益为98.5万元/井;其次为B厂,综合治理效益45.7万元/井;C厂位列第三,综合治理效益为29.6万元/井。

3 结论与认识

(1)建立了无效井治理效果评价新体系,定义无效井治理率、平均单井治理利润和平均单井增油量3个指标,实现采油单位无效井治理参数统一化对比。

(2)雷达图分析法实现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应用于无效井治理效果评价效果良好。

(3)定义综合治理效益值,评比各家采油单位无效井治理综合能力,给出无效井治理效果评价的定量结论。

(4)本文提出的指标计算公式所需参数均为油气田效益评价工作所用,参数易取,公式计算简便,需要注意的是油价应根据不同采油厂油品性质分类选取。

(5)本评价体系在辽河油田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充分发挥了效益评价在辽河油田降本增效、成本管控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辽河油田油量采油厂
油田地震资料处理监督的探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靖边采油厂
燃油喷嘴小油量非线性区补偿算法研究
Theshiningblackpearl
辽河油田拟建全国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
自制油量表
通信用固定柴油发电机油量分析
吴起采油厂提前8天完成248.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
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