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应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对产后出血预防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9-10-29薛静
薛 静
(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人民医院(金坛东城街道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江苏 常州 213000)
在临床上,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发生产后出血,产妇可因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止血而发生全身的循环血量进行性下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最终导致死亡[1]。一般临床上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2],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及凝血功能的作用备受关注,它可以促进子宫有效的规律收缩。在本文中,选取本院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如下正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年龄平均值(26.58±6.29)岁;平均孕周(38.25±0.25)周,初产妇:经产妇=13:12例。观察组,年龄平均值(27.75±7.02)岁;平均孕周(38.59±0.78)周,初产妇:经产妇=12:13例。以上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各项资料显示,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行剖宫产术后,将羊水清理干净,胎儿分娩后给予缩宫素,宫体注射20U,注射后若宫体收缩效果不好,继续注射20 U。
观察组:本组患者缩宫素20 U,同时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后若宫体收缩效果不好,间隔15 min后,宫体继续注射250 u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1.3 观察指标
在剖宫产术前用吸水布垫在产妇身下,手术后再换新的,统计剖宫产术后2 h的出血量以及24 h的总出血量,测量公式为:(胎儿分娩后吸水布等的敷料重量-敷料干重)g/1.05(血液比重,g/ml),若胎儿分娩后,产妇的出血量>1000ml ,则为产后出血[3];计算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4]。在术前以及术后采集2组产妇的静脉血放于EDTA试管中,经处理后,检测各项凝血功能指标:TT、Fib、APTT。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版本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的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达,运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的方式表示,用x²来检验。当P<0.05时,显示各项指标的对比具有统计学的含义。
2 结 果
2.1 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术后2 h出血量为(240.52±75.12)mL,术后24 h的出血量(318±90.57)mL,比对照组的低;观察组的产妇术后出血发生率为8%,比对照组的40%低;P<0.05,见表1所示。
表1 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2.2 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凝血功能比较
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 TT(15.02±2.35)s,Fib(2.98±0.89)g/ml,APTT(42.13±7.25)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见表2所示。
3 讨 论
在临床上,产后出血主要是因为子宫在产后发生收缩乏力[5],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在分娩后的24 h内,产妇发生出血的量大于500 mL,或在剖宫产术中大于1000 mL[6],它是产科最危险的症状之一,可有生命危险。
表2 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凝血功能比较
表2 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凝血功能比较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对比,P<0.05
组别 TT(s) Fib(g/ml)APTT(s)观察组(n=25) 15.02±2.35 2.98±0.89 42.13±7.25对照组(n=25) 25.12±2.10 3.85±1.25 55.42±8.45
本文当中,为研究剖宫产术(中)应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预防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我们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对2组各25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的术后2h出血量为(240.52±75.12)ml,术后24 h的出血量(318±90.57)mL,比对照组的术后2h出血量(360.54±80.85)mL,术后24 h的出血量(445±78.23)mL;观察组的产妇术后出血为2例,发生率为8%,比对照组的10例,发生率40%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TT(15.02±2.35)s,Fib(2.98±0.89)g/mL,APTT为(42.13±7.25)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
总而言之,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预防以及凝血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