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认识与思考

2019-10-28张广斌

人民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人工智能

【摘要】课程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载体,课程现代化转型是落实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研究立足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从课程价值、制度设计、物质载体、实施主体等层面和工具、价值维度,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结构样态,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策略路径,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框架。

【关键词】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

【作者简介】张广斌,教育郭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北京100029)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席卷全球,极大提升了人类智力所创造的价值,拓展着人类的智能,推动着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智能社会的到来,提供了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发展新机遇,更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基础教育课程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培养适应智能社会的新人类。

一、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人工智能时代背景

1.人工智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人工智能(AI)最早诞生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Dartmouth)学会,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的目的是促使智能机器会听(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会看(图像识别、文字识别等)、会说(语音合成、人机对话等)、会思考(人机对弈、定理证明等)、会学习(机器学习、知识表示等)、会行动(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经过60多年跌宕起伏,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驱动下,大幅度跨越了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迎来井喷式发展新高潮,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性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美国2019年启动《人工智能倡议》,欧盟成员国2018年签署《加强人工智能合作宣言》等,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新机遇。我国2017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標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和引领未来的战略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2.智能社会呼唤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人类

人工智能如同蒸汽时代的蒸汽机、电气时代的发电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推动人类进入智能社会。人工智能是高度智能化的技术,能极大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力水平,驱动经济向服务化、高端化方向转型,驱动需求向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驱动社会向灵活化、智慧化方向转型,为人类提供更多自由解放空间。人工智能技术也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面临着伦理道德框架、隐私与安全保护等挑战,以及人类未来生存发展不确定性等风险:第一,人工智能技术会改变就业结构,技术性失业将全面来临,大量失业将加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动荡,社会将面临“更少工作的未来”,未来社会可能会出现“无用阶级”。第二,人工智能挑战人类社会秩序,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出现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如拥有人类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Sophia)“人权”问题,人工智能创作内容的知识产权、无人驾驶系统的交通法规,以及人工智能一旦掌握个人信息和隐私引发的社会权利结构问题,等等。第三,人类生存面临的人工智能“奇点”风险。美国作家卢克·多梅尔在《人工智能》中提出机器在智能方面超过人类的“奇点”概念。一旦人工智能跨越这个临界点,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慧。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预言,“2045年左右,人工智能将来到这个‘奇点”,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第四,人工智能技术自身风险。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虽然还处于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而无通才的弱人工智能阶段,但其自身不成熟造成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如软件错误、黑客攻击和“魔法师学徒”式的误解(指人工智能系统严格执行人的指令,却不明白指令代表的深层含义,从而导致误解误判)等。

智能时代必将引发重大的社会、经济、思想、教育和文化等变革,必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的出现,将直接参与人自身的改写和塑造,人工智能的深入运用将在本体意义上动摇我们原有的对人存在意义的追问,对教育的理解、判断和追求,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焦虑。智能社会万物互联,万事万物、各种复杂关系等将转变成数据信息,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由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延伸到更加广阔复杂的信息空间,人类关系也将由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关系延伸到人与“机器人”的关系。未来社会,我们要具备在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生存发展的能力,要具备与“机器人”和谐共处的能力。以培养智能社会新人类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问题是人类走向智能社会的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性问题,也是当前教育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解决的首要的根本性问题。

二、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结构样态

课程现代化是以现代思想、价值、观念统摄课程领域并顺应现代化社会和学生发展的全面的整体的课程变革,既是一个动态发展目标,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人工智能时代,课程现代化转型要建立在智能社会和智能社会新人类新内涵新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借鉴英克尔斯“现代人”研究范式,从课程价值、制度设计、物质载体和实施主体等层面,从工具和价值两个维度,整体把握智能社会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结构样态和关键要素。

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课程现代化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已超出技术的范畴,传统的流水线的标准化的教育形态将会消失,课程现代化改革的傳统范式也将退出历史舞台。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上几方面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将是决定人工智能在课程现代化乃至未来教育能够走多远的关键,更是考量智能社会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维度。

三、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策略路径

课程现代化进程中,课程诸要素的不同层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课程领域各方面不可能同时推进,也不能顾此失彼。如果说前几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是人的功能器官功能延伸,人工智能革命则是人“大脑”外延产生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是伴随人工智能技术急速增长,人类进入智能社会,课程领域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变革内在需求。

1.厘清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新特征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现代化,是智能社会价值观念下,根据智能社会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由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的课程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的变革,表现为课程的整合、融合和淘汰过程。人类历史上前几次产业革命推动下的课程现代化主要在西方国家发起,经历了从古典课程到现代课程的转化、更迭和淘汰的漫长过程。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轫国,是智能社会“新人类”“原住民”重要推进国,具有课程现代化的典型早发内生型特征。同时,我国国情又决定了我国课程现代化转型具有多元发展的特点。比如,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现代化程度上的差异性,但人工智能技术具有的时空穿越性为不同地域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契机,近年来贵州“三大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以及截至目前全国19个省份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等,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基础格局已经初具规模。这些人工智能战略布局必然会导致课程现代化转型在时间上的序列性和过程中的差异性。

2.掌握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动力机制

传统与现代之间存在的对立性、同化性和支撑性等关系,以及工具与价值理性之间存在的冲突、平衡和融合等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推动课程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和关键要素,决定着课程现代化转型中的模式多样性和机制多态性。总体来看,推动课程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包括:一是对立冲突型。现有课程中的某些内容或课程体系与课程现代化相互对立、冲突、排斥,严重阻碍了课程现代化的人工智能时代转型,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现代化重构。二是同化平衡型。课程主体按照人工智能时代课程现代化进程要求,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造,并纳入课程现代化结构之中,在工具与价值理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三是支撑融合型。现有课程的某些内容不仅不会制约课程现代化转型,反而会支撑、推动课程现代化转型,能实现工具和价值理性更好地融合。这三种不同课程现代化转型动力模型反映了课程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性和适应性,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是课程现代化在价值理念、工具载体和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孕育并沉淀着传统课程、现代课程和未来课程。现实中,三种课程现代化形态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更多是其中某一种占据主导而已。因此,对于课程我们不能非此即彼,更不能厚今薄古,课程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更多体现出时代的发展性和契合性。

3.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既是一个持续过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目标。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的课程现代化,从改革伊始的制度设计、价值理念重塑和工具载体重建,经过近20年改革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精神被广大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社会所接受,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距离应然状态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以至于社会和家长对学校行动滞后于课程理念现象反响强烈,这也是当前课程现代化面临的主要困境。因此,推动课程现代化向人工智能转型的实践探索,要做好顶层设计,确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建立弹性课程制度,分步骤实施推进。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确定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建立研究团队,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共识,确立行动方案。汲取以往课程变革经验,系统分析智能社会课程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特征,确定课程现代化转型的切入点。

第二,推动课程现代化制度创新,建立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推进机制。选取有代表性区域、学校开展课程现代化改革实验研究,制定课程现代化行动方案。一方面,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的课程现代化改革探索;另一方面,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推进人工智能时代教学方式变革的新策略。及时做好经验积累、模式提炼和策略提升,总结推广。

第三,开展教师研修,提升课程主体的价值共识,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现代化改革共同体。课程价值观念涉及价值取向的主体差异、价值传统的影响,价值层面的变革远难于制度层面的变革。价值层面的现代化涉及社会中心、学生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取舍,是社会、学生、知识、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整合融合。变革主体对课程的工具、价值、制度等层面作出判断和取舍时,受到诸多客观条件和自身价值观念的制约。说到底,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现代化问题,实质上是人的现代化问题。

总之,智能社会将属于掌握人工智能的新人类,人类、人工智能将相依为命,形成新的物种形态。我们始终坚信,人工智能是帮助人类、为人类服务的,不是替代人类。我们的教育也必须坚守“人是新物种形态主人”这一底线。如果有一天人类生命安危被交到人工智能系统手中,那我们必须保证人工智能能够按照人类设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去工作,带给人类的应该是安而不是危。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价值原点。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国家重大课题“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VFA180003)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李帆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