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19-10-28张蓝予
张蓝予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正是由于经济转型,就业市场面临较大压力与挑战,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而高职院校相较于本科院校,其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困扰高职院校的难题和社会各界的焦点。本文首先阐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对问题的研究得到影响学生就业困难的具体因素,再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策略,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前言
由于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近几年经济出现下行趋势,国内经济建设呈現出产能过剩的情况,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融入就业市场寻找工作岗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直接关系着人们生活水平,因此,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存在较多问题,用人单位的因素和自身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水平都导致就业过程面临着困难,教育部门在制定相应的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措施时,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使策略更加具有可行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单位招聘标准倾斜
随着就业市场的压力加大,本科学历的学生比高职院校学生拥有更多招聘机会,大多数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科生具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在面对与本科生就业竞争中,高职院校学生则存在较大的劣势。
(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品质,而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所欠缺的方面,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个人表现欲高于整体团队,不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不能够应对突发事件,更多得是存在好高骛远的工作思想。
(三)学生的就业取向模糊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取向是根据学生的三观和教师的引导,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作出整个设计和假想。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讲述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职业目标,形成长远的就业眼光,不能够不为一时利益而影响未来的发展。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
(一)社会层面因素
1.毕业生数量剧增
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人数中,高校毕业生数量高达一半以上比例,因此,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2.就业群体加大
我国目前就业群体主要有这几个部分组成,包括高校毕业生、失业再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等。根据相关的统计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中有接近50%为社会失业人数,其中还有高达50%以上的是高校毕业生[1]。正是由于就业群体人数的持续增加,岗位量低于求职者数量,导致社会就业市场压力大。
3.人才市场就业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的就业体系仍需要不断完善,不健全的就业体系,无法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准确的岗位信息,同样,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也存在制度缺失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没有就业系统的指导,对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都较低。
(二)学校层面因素
1.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课程时过于追求热门的就业专业,导致大量的毕业生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的自身教学特点,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够满足市场岗位需要,形成了社会脱节现象。
2.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关注在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了实践学习,没有帮助学生切实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导致学生在今后就业中缺乏创新实践意识和能力[2]。
3.就业服务不到位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要求,高校都需要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过于形式化,没有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活动,学生也无法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信息,对市场上的就业岗位要求等信息存在盲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实践能力
1.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优势,需要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和就业结构,通过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突出专业的特色,注重实践课程的安排,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教学方案。
2.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通过到企业中的实训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建立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平台,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3.加强学生社会实践锻炼
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进入社会中进行自我锻炼,不仅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锻炼,同时也是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具备较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应用在社会实践中。
(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注重就业能力培养
1.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中心
学校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中心,使指导工作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招聘具有就业教育水平的专业人士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通过举办就业指导讲座活动,丰富就业信息传递途径。
2.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
学校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在通过多样化的新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宣传和指导。同时借助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提供最为全面可靠的就业信息,提高学校就业工作的秩序水平。
3.建立健全就业跟踪反馈机制
高職院校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进而能够掌握更多学生的就业动态信息,并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三)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加强高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需要组建一批就业指导水平过关的教师队伍,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
2.围绕核心价值观提升主题教育的新高度
学校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就业主题活动,围绕核心价值观以班会、讲座等形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水平,并通过建立榜样目标的形式,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并能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
(四)推广创业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1.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安排时,需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纳入课程教学中,并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加强研究力度。对于一些科学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结合基础知识课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学校也要充分发挥出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的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给予创业指导。
2.学校联动企业共同创新
根据国家制定的高校教学活动要充分结合区域经济,与企业建立沟通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并向学生讲述创业观念,更多的提倡先就业,再创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面临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政府部门需要给予政策支持,学校需要完善就业指导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而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提高自己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常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J]. 科教导刊, 2017(3):176-177.
[2] 沈秋娜.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立体式推进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 大众科技, 2018(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