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需淬勉,自觉角色展杏坛
2019-10-28王海涛
王海涛
教师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可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是关键且必要的,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各有做法和独特之处。以下结合两所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案例,阐述唤醒教师自觉角色的启示。
一、教师专业成长案例诠释
以下案例是从学校最突出的一个方面来选取的,既有交叉,也有侧重点。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从课程研发、人文生态、专业社群三个方面作为诠释的侧重点和切入点。
1. 案例A校
【案例】A校重视基于少子化挑战下教育资源投放和分配的观念。强调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践行“适性扬才,终身学习”来成就每一位学生的理念与目标,让学生自发自愿学习以实现共好未来。为此,学校透过以前的学科背景,推动自身发展与管理辅导,提出“启发生命潜能、陶养生活知能、促进生涯发展、涵育公民责任”的课程设计目标。以此推动学生实践,并要求教师把推动的重要思考点落在学科思维之外,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以人为本的终身学习者,关注自主行动、社会参与、沟通互动,让课程接入核心素养所支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让课程在生活情境之中实现。同时关注课程连贯与统整的实现,让教师的心“在一起”,把个体教师组成专业学习社群,开展焦点讨论,进行观课议课,通过工作坊系统推进,社群培养让深层价值成为重心的伙伴关系,以此激发教师动力。
【分析】A校的校本课程设计中,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采用策略联盟为组织形式,开展“课程目标,规划增能,共备观课议课,复制成功教学经验,建置分享教学档案”的运作模式,形成模式化的课程资源工具,让更多教师通过开发模组,辅以课堂讨论与发表、课堂学习单、电台录音稿撰写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减轻备课压力。同时,开发研学活动,延续校本课程的生命力。为让跨学科教师在共同主题下输出同等质量的教学,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标准化、工具化、流程化的指导,以及社区成员教学示范和修正。要求教师配合校本课程实施,唤醒意识与行动自觉,愿意参加创新课程实施。
【启示】首先,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具有规律性和阶段性,如果没有持续的外力促进,易出现职业倦怠。学校有一套好的课程建设机制,能够作为持续的外力作用于引领教师的成长。例如Y老师的课程设计思维是创设真实情景让新闻客观与文学演绎融合,Z老师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必须对其做出回应,而这种回应首先要体现在教师自觉角色的定位上,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中自觉超越自己。当教师追求专业发展形成了一种氛围,也形成了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
其次,适度的外部刺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力量。案例中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是针对教师素质的客观现实,来选择教师管理和专业发展的外部刺激策略。案例启示我们:学校应针对教师不同的专业程度,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和方法。当教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更多的是自我更新、专业自主的发展,最好的方法是以其所输出的成果来激励其更上一层楼,给教师发展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专业自主性。当教师的专业发展走向独立自主的轨道时,这将是教师自我生长的最佳境界。
2. 案例B校
【案例】B校从学校出发,透过社区协作,设置艺术篇、自然篇、社会篇、人文篇、文学篇的人文风范五部曲,基于培育未来人才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去解决未来的问题。结合社区资源,营造终身阅读的校园环境,链接校园和社区环境的发展,本着传承、突破、创新、蜕变、永续的文化理念经营学校,体现治校者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思维。学校空间环境设计亮点突出,位于学生活动中心区的图书馆,处于师生动线上的聚焦点。教学、活动的规划执行上都有较好的设计,艺能课以美感教育为主,定期举办文创讲座,展现艺术教育的特色与活力;自然课依托科学实验室,以资优教育为支撑,进行多项社会科学实验;开展“童军团”“斐然阁”等文化社团,以社群合作凸显学校的文化角色,体现教育不是远离的艺术,发展不是射线式的状态。
【分析】教师专业成长,与所在学校的精神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学校的办学历史及文化传承是教师育人风范、精神与气质的集中体现,这给予教师共同认可的价值。B校通过学校文化及其氛围作为促进教师不断提升的动力,认为只有让学生走向成功,教师才能更自觉地走向成功。学校从“培養完整人”的角度实施教育,实现以学生系统发展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要求教师开设一系列选修、大学先修等课程,设置人事制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个别辅导等课程规划,让教师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开设资优生课程,与高等院校展开专业对接,使学生较早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情况,与此同时,通过课程开发帮助教师成长,走向成功。
【启示】教师情感是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的因素之一。B校以人文滋养唤醒了教师的成长情感,激发了其主动成长的情感动力。总体来说,校园面貌体现出高度重视环境教育、习惯教育、感恩教育和生涯教育,这些均能激发教师的情感。这种情感来源于教师的认知,随着教师对于特定事物认知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是教师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有意义互动。教师情感依托于教师所处的学校文化,教师与学校环境的互动,特别是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成为反映教师情感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凯尔卡特曼(Kelchtermans)认为:“在教师的情感与认知、自我与环境、道德判断和有目的的活动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互动和关联,只有立足于这种复杂性,教师的职业活动才可以被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从这一角度出发,以教师情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一个点燃教师主动作为的过程。
二、塑造教师的自觉角色
1. 以学校机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管理机制属于学校的顶层设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师发展、评价管理、激励等机制,才能有效推动教师自主成长。前述的课程开发就是一种灵活机制。教师“活化”教学知识后,以自身价值观判断、选择、重组成动态知识,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学校管理者给教师自主的课程开发权,在教师自主选择的学习菜单中变“必修”为“自修”,体现教师个性发展。
2. 以学校人文滋养教师自主发展
学校人文生态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向心力。学校通过创设环境、尊重教师等方式让教师产生认同感,从而植根于人文生态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强烈。教师的教育专业思想是動态发展的,随着自己的教学阅历不断增长而形成,学校的人文环境能够激发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文化创校”体现了教育所能发挥的作用性、价值性,并与教师的核心价值永续。学校文化角色加重,对教师核心价值中“每位教师发挥出社会典范精神”的师道有很大的指引性。文化创校需要“精致和永续”“创承”,这与教师专业成长是密切融合的。社区营造也凸显学校文化角色,教育与社区活动相融合,既是教育中应关注的一个方面,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要学习的。学校通过提供“适性”发展于学生,“潜能”发现的人文生态滋养,把学生的“潜能性”化为“实在性”,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3. 以专业社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这两间不同区域的中学都不约而同地通过“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来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轴,促进各教育阶段之间的连贯以及各领域(科目)之间的统整,以此构建一个真实环境,让学生和老师都体会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学习社群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跨领域社群打造教师人力资源网络,通过跨界、创新和合作一起设计多元化课程,这需要教师的“自发性”“协助性”“融合性”“创新性”。例如教师专业发展社群开发的《绿屋顶》课程,由生物、物理、化学老师共同在屋顶上培植蔬菜,生物老师负责种植与管理蔬菜,物理老师负责电路设计,开发自动浇水系统,化学老师负责检验水质、记录蔬菜的生长过程、分析营养成分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专业发展既需要教师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独立学习,也需要教师专业社群的合作。
社群学习对于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发展具有增智、聚能的作用,可基于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来构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笔者认为,专业社群作为一种合作的、互动的团队学习形式,其组建方式可以是教师自愿组合,也可以由学校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社群学习形式可以是规范的,也可以是沙龙式的。学校管理者应将社群学习摆在学校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激励教师自主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效的教师培训需要有外界的推动和教师自身的需求,才能促进教师真正的自主发展。
有以下几点启示与思考:社群组成应由行政带头开始;校长应设定学校发展任务与专业主题;同一学科或不同年级、不同领域可以成立任务型社群、校标社群、学科社群、跨学科社群、主题社群;学校行政应大力支持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如安排教师内部合作和讨论的空间与时间,给予相关资讯、设施设备、图书、网络与经费等资源;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内容;定期关怀、支持与肯定各社群的召集;安排每年的校内成果分享或对外发表等交流推广活动。
三、结语
当前,教师的专业生活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有利于教师实现自身的内在超越,但需要通过唤醒进入“自觉”成长。如通过社群活动和灵活的机制唤醒,在特定的环境与任务中,使教师表现出自觉角色。学校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刚性制度,开放、公正的教师奖励机制,建设民主和谐、多元参与、积极进取的学校文化氛围,完善专业社群协作机制,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