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师誓词的时代内涵与传播途径

2019-10-28方增泉谌荣彬

中国教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仪式感师德建设

方增泉 谌荣彬

【关键词】师德建设 仪式感 教师誓词

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根据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不同特点,准则分别提出十个方面的准则要求,提出倡导和希望,划定基本底线。新时代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就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人民教师誓词(征求意见稿)》,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统一的中国教师宣誓制度揭开了帷幕,建立和实施中国特色的教师宣誓制度已然上升为国家意志。

一、教师誓词的时代内涵

目前,国内的教师誓言版本较多,有全省范围的,如贵州教师誓词、河南教师誓词、上海教师誓词等;有市区范围的,如青岛教师誓词、南京教师誓词、成都教师誓词等;还有学校范围的、教师集体或个人撰写的教师誓词,如李镇西“人民教师誓词”等。这些誓词的立誓依据、行文风格、涵盖内容、文字长短、仪式规范、实施效果等参差不齐。建立统一的教师宣誓制度并达成社会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和“同心圆”,实施时机和条件越来越成熟。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教师誓词作为教师职责和教育理念的高度浓缩,要立足这一根本问题,既要反映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融入其中,使教师群体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教育事业的代言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

一是要体现职业定位和价值理念。新时代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健全个性人格,提高道德水平,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要体现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教师承担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必须范示群伦、为人师表。教师誓词中明确教师职业的行为规范,既有对教师的警醒要求,也为教师提供了行为指导。因此,教师誓词要强化对于师德师风的表达,强化宣誓者作为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内在约束,促进社会对教师行为的监督作用,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是要体现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在信息化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累扎实的学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和专业进步。因此,教师誓词要表达教师应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学识和灵活的教育教学知识,强调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是要体现职业情怀和尊生爱生精神。教育是一项“仁而爱人”的事业,需要教师坚持用爱心去感染和引领学生。教师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坚持崇教爱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传统。教师誓词中纳入尊生爱生的内容,有助于引导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中国教师誓词的建议文本

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文件要求,我们草拟形成《人民教师誓词(建议稿)》,具体内容如下:

我宣誓:

我志愿做一名人民教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传道授业,立德树人,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启智求真,敬业乐群,以终身学习完善和超越自我,传承人类文明薪火,筑梦未来,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奋斗!

宣誓人:某某某

此誓词内容包含了我国教师的身份定位、职业定位、育人理念、职责规范、知识素养、目标追求等多方面的要求,誓词的基本结构为导入语部分、主体部分、结束语部分和署名部分。

第一部分是誓词的导入语部分,即“我宣誓:我志愿做一名人民教师”,供宣誓人表明宣誓主体身份和职业身份,并郑重表达自己从事该职业的强烈意愿和使命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都应该属于人民教师行列。每一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成為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的人民教师。

第二部分是誓词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主要陈述了宣誓的具体内容,集中体现人民教师的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目标等多个维度的要求。一是教师的职业定位和价值观念。“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突出了人民教师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等要求,“传道授业,立德树人,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强调教师要将敬业爱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准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二是教师的师德规范和育人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表达了人民教师为学、为人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教育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严以律己,做良好道德品格的实践者和示范者。三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学识发展。“启智求真,敬业乐群,以终身学习完善和超越自我”,体现了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前沿知识,争当自身知识专业领域的教育专家。四是教师的职业情怀和社会责任。“传承人类文明薪火,筑梦未来,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奋斗”,反映了教师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承担着传承和创新人类文明的重任。

第三个部分是誓词的署名部分,符合誓词的一般框架结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宣誓人郑重承诺的主体意识,强化了教师庄严而郑重地表达献身我国教育事业、争当“四有”好老师的决心和意志。

三、教师誓词的宣誓仪式设计

宣誓仪式是指在特定的场合中,宣誓者对誓言接受者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并请誓言接受者监督,同时形成内心的自我约束,谨守誓词的要求并始终执行。宣誓仪式具有特殊的效力,这种效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誓言接收者的监督、仪式氛围的感染和誓词带来的自我约束。

第一,在宣誓仪式中必然有宣誓者和誓言接受者双方,宣誓者诵读誓词,在这一过程中把对自己的监督和违背誓言的处置权力交给了誓言接受者,从而形成了宣誓的约束力。

第二,宣誓仪式是由几部分组成,具有特殊的流程,这些特殊的流程营造了一种庄重严肃的氛围,我们在宣誓过程中内心的神圣感便源自于此。宣誓流程的设置情况对宣誓制度的功效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宣誓过程是宣誓者请誓言接收者监督的过程,那么誓詞就是宣誓者做出的承诺,其中规定了自己应该努力达到的理想目标和标准。进行宣誓就是对誓词的统一和肯定,同时,宣誓者内心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有意识地遵守誓言而不违背誓言。

正是由于这三方面形成的特殊效力,宣誓仪式才具有重要意义,并广泛运用于医生、律师、公务员等各个行业之中。我国教师宣誓制度产生较晚,没有确定的宣誓仪式和流程。目前,升国旗、奏唱国歌、宣誓者宣誓等基本的宣誓流程已经形成,但在一些具体内容上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第一,宣誓仪式要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目前的宣誓流程适用于其他职业的宣誓中,是共通的、基本的流程,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仪式设计还不够。教师宣誓要在流程制定中,设置体现教师工作特点、具有教师特色的特定流程。

第二,宣誓仪式要提升约束效力。当前宣誓仪式带来的约束更多的是道德和良心的自我约束,宣誓制度真正作用的发挥难以考量。在仪式环节的设计上思考提升宣誓仪式约束效力的方法,如邀请学生或家长等参加宣誓仪式、新教师代表做感想和表态发言等,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宣誓仪式要规范严谨。目前,宣誓仪式效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恰当的仪式环节的设置,有的地方存在表演的嫌疑,这大大影响了人们对于宣誓制度的信任度和认可度,需要在这些方面不断细化、完善,才能形成规范严谨、体现教师职业特色的宣誓仪式。

四、教师誓词的传播途径

教师誓词及其宣誓仪式需要在实际推行中不断传播推广,以职业精神和职业文化为内涵,在广大教师群体中产生共鸣和认同,进而提高教师的参与力度,逐渐建立并完善教师宣誓制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广教师誓词。教师誓词作为广大人民教师共同的职业承诺和价值宣言,其研究制定需要在广泛调研、多次修改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统一确定的誓词文本和宣誓仪式。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教师誓词活动,积极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把广大教师的认识和行为统一到教师誓词所蕴含的精神上来,将宣传和践行教师誓词作为加强师德建设、坚定教师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校办学阶段、办学传统、办学特色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宣誓的具体仪式和流程,强化教师誓词的积极作用,广泛宣传人民教师淡泊名利、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积极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环境,把“教师誓词”真正内化为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目标和行动指南。

二是开展内容解读,提高教师群体认同度。教师是教师职业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要着力深化教师群体对于教师誓词的理解和认同,充分发挥教师誓词的激励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于教师誓词的宣传解读,将教师誓词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开展专门报告会、学习会、座谈会、主题征文等活动,认真学习教师誓词精神内涵,强化思想认同。同时,在校内教师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积极融入教师誓词内容,将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教师誓词结合起来,将身边的教师榜样与教师誓词的学习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宣传引导,广泛建立社会公众认同。积极采取多种宣传传播手段,在社会上宣传教师誓词内容,宣扬营造尊师重教、崇教爱生的社会氛围。组织策划教师节宣誓、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发掘树立一大批教育战线上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与教师誓词相结合塑造新时代中国教师的新形象。在传统的电视媒体和纸质媒体中,宣传报道教师誓词内容和精神解读,挖掘教师队伍中符合誓词精神内涵的典型人物身上的特色故事,从各个层次展示教师誓词的内涵。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在教师节等时间节点制作同主题的歌曲MTV、形象大使宣传片、公益宣传短片等多媒体作品进行传播,组织发起类似“我的教师照片”“教师誓词之我见”“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网络热点话题,鼓励不同职业的人参与讨论,扩大话题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是增强传播的互动和议程设置功能。借助公众熟知的形象,进行感性的信息传播。例如,邀请在荧幕上扮演过经典教师形象的明星重塑人物形象,录制宣誓视频并转发,与粉丝互动,将传播人群从学校的师生扩散到全社会范围,增强活动热度和公众参与度。邀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人教师,以穿插宣誓的方式拼贴成宣传片的主要内容,起到强化的作用。利用网络传播和社交媒体等传播平台,在新浪微博等平台上组织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官微如教育部、中国教育报等账号主体,发起类似#教师誓词之我见#的话题,鼓励不同职业的人参与讨论,特别是教师、学生、家长几个主体,扩大话题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微信朋友圈,针对目标受众(教师、学生、家长等)发起微信广告,制作H5或者短视频,以小故事开篇,强化叙事,抓人眼球,感受教师的付出,尊重教师职业。举办创意性活动,从各个层次展示教师誓词的内涵,让人可感可学,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东芳.如何构建中国的教师誓词—美国“教育者誓词”给我们的启示[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4(6).

[2] 曾智昌.教师誓词设计的基本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5(1).

[3] 李继星.中小学教师誓词三论[J].中国德育,2013(9).

[4] 方增泉,谌荣彬.我国教师誓词及宣誓制度亟待完善[N].中国教育报,2019-4-11.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师誓词研究”(项目编号:16YJA710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仪式感师德建设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从师德现状看师德培养建设“供给侧改革”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安托南·阿尔托对后现代戏剧的影响探微
少年成长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