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10-28江西省抚州市东临新区湖南乡中心小学邓信良

小学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国学语文文化

江西省抚州市东临新区湖南乡中心小学 邓信良

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与需求越发强烈。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强调“文化自信”的概念,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是实现特色中国化发展道路的基础。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逐步建立了多元文化生态,对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进一步突出了国学经典教育的价值,促进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小学生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为此,作者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围绕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研究,通过对国学经典教育价值的分析,探究了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就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渗透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能够对促进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感染价值的发挥,为小学阶段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

国学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精华与结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学经典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无与伦比,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和生生不息的基础,对青少年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纵观人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小学生正值语言感受能力与记忆能力敏感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其审美体验,有助于其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表达能力等综合提升,并帮助他们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国学经典中还孕育着优秀的思想纲常,如仁德理智、尊老爱幼,在这块丰沃土壤的滋养下,学生情感情操得到了熏染,有助于其思想境界的提升。尤其是在高度开放的互联网应用环境下,我国多元文化生态形成,其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并对学生成长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进一步突出了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从文化的角度上讲,国学经典可谓传统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璀璨文化,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基础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将球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应充分考虑各部分组成或参与要素的影响,包括教材、教师、教学等,唯有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本节提出了以下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基础建设举措,具体论述如下:

1.解析教材

国学经典是中国语文文化的精粹,其教学与传播应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在既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性特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界面,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国学经典融载着中国人上千年的传承,几乎关涉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亦或通俗易懂,亦或奥义深刻,并非所有的都适宜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此,小学应针对学龄儿童的认知特点,确立学生发展目标,围绕养性、养德、养志等主题,科学选择国学素材,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业情况,节选国学经典内容,可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需尽可能触涉多个门类,增强其可读性。小学生正值身心发育初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限,尚未积累丰富的语文文化知识,并对图文相合的读本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因此,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渗透,还需配置与主题内容紧密相关的插图,尽量做到解说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2.认知学生

在后现代教育观的导向下,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其课堂组织的系统性,着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了解其个性特征及差异,进而塑造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事实上,科学视角下的课程,不应将之单单视为是一门学科,而是认知到其是一个包含着个体经历、体验与价值观的“混合体”,唯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及经验,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冲破抽象认知和主流观念束缚,实现自我建构,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对其自主学习亦有莫大好处。由此看来,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分析与认知,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这亦是对素质教育发展的具体践行方略。据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感知觉尚未成熟,对时空的概念模糊,对于客观事物的观察只存在一些孤立面,易造成文字混淆,并且他们的注意力极其不稳定,容易受新奇刺激的吸引,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国学经典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音乐、绘画、剪纸等方式,发展小学生的感知力,并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3.优化设计

纵观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整体,教学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该项工作成效。语文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化实践工程,需要教师、学生、教材等多重构成元素的有效配合,以先进的思想观念为先导,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根据交往教学理论,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特定主题交往的过程,在其彼此间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形成学习共同体。对于教师而言,这就要求其必须要深度理解素质教育精髓,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重视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建设,并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环境,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为国学经典渗透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在具有的教学实践中,还需遵循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指导,组织多样化的文体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参与体验,潜移默化中完成国学经典的渗透。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定位是拓展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情趣,不可过度追求字、词、句的反复讲解,倡导以鼓励为主,按照“授之以渔”的思想指导,帮助学生诵读经典国学的行为习惯。

三、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合理恰当的教学策略,对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若反之,势必会影响教学活动进程。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1.夯实基础工作

新课程改革导向下,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引导参与角色,其综合素养水平表现,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是国学经典渗透的关键。现阶段来看,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最突出的薄弱环节体现在师资力量匮乏上,尤其是优秀教师资源更是紧俏。国学经典中孕育着丰富的精神思想,其文化价值之高毋庸置疑,但却未有固定的参考内容及教学策略,因此教师的准确认知与把控尤为重要。对此,新时期,应加紧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步伐,结合实际需求,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教研活动,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明确国学经典教育价值及目标,并就其相关内容进行深刻解读,强化教师创新意识,树立其终身学习观念,在不断的互动讨论中,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从而提供更好的语文教学服务。另外,小学生正值成长发育初期,对时空的知觉尚且模糊,不能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点,对相似文字的学习容易混淆。因此,教师还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其个性差异,科学选择符合其成长特点的国学经典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这要求教师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不断加强教研力度,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了解学术发展前沿,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2.增强课堂趣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我国的教育大家孔子亦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某种程度上讲,兴趣是一种富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为人们主动认知事物、探索真理提供了不竭动力。尤其对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兴趣养成,对其后续参与国学经典阅读至关重要。事实上,若要引导学生朝着他们适合的方向发展,最佳的方式无疑是快乐。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无论是诵读还是赏析,都需要以兴趣为基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概念、思想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并由此获得满足感。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国学经典中的古诗文与学生现代生活有着不小的距离感,应注重从学生既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多样化、创新的教学途径完成其中内容的形象化、趣味化,必要时可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化学生理解,做到浅尝辄止,将深奥难懂的部分止步于学生可接受范围内,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内驱力。

3.注重引导参与

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可能会阻碍教学活动开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采用同步教学的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对其能力性、创造力培育不利。某种角度上讲,国学经典所传扬的是一种抽象知识,透过一定的生活场景、问题情境等进行讲授,更富有生命力和活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运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为国学经典教学创新提供了利好条件。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教师需深入解读国学经典内容,通过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的有效组合,创设情境,完成形象化的转变,触发学生兴趣,使之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从中吸收思想及知识,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或品质。同时,教育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过程中,还需注重生活化的转变,如将经典文化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直观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4.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总能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影响学生发展。正如荀子所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因此,学校应注重营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自身隐含文化魅力,将国学经典置于其中,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化作为学校灵魂般的存在,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核心所在,彰显了其办学理念、学习风气以及人文气息等。新时期,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教育阵地优势,提升书香文化气息,将国学经典渗入到每个角落,让学生感到美好,并从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在此过程中,可在合适的位置张贴一些国学著作经典,涵盖文学、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多元文化领域。同时,学校还可组织多样化的文体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如诵读经典、话剧演出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之余,激发学生参与活性,使之获得成长。另外,学校还可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优势,组织经典文化学习,带领学生到历史古迹进行参观,加深其主体印象,并从中获得感知感悟。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还是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因而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对各方面参与构成要素提出了要求。作者希望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在社会上引起人们对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意义的重视,使更多的社会研究人士能够广泛地加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以此从社会各个方面为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供更为广泛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促进本课题研究体系的完善。

猜你喜欢

国学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谁远谁近?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