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0-28李健华向永孝王帅杨威吴双张健通讯作者
李健华 向永孝 王帅 杨威 吴双 张健(通讯作者)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显微外科 湖南 衡阳 421000)
近年来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式临床应用增多,为进一步探明其临床疗效[1],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6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性骨折,对比分析了钢板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6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性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因外伤导致四肢长管状骨折,已排除骨折史者、麻醉禁忌症者、严重骨质疏松者等。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45.16±20.1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10d,平均6.07±4.03d。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45.16±20.1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10d,平均6.07±4.03d。两组患者在骨折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骨折近端作切口,探查骨折情况,骨折复位并局部剥离骨膜,选择合适的钢板,骨折端部位后方区域,套入固定器,将钢板放入骨折位置,拧紧固定,骨折端适度加压,检查固定效果满意后,对准钢板孔进行钻孔(钢板两端各钻一小孔),钻透皮质骨,检查骨孔直径并调整,选择合适长度的螺钉(短斜的骨折处采用加压螺钉),依次拧入对应位置,经钢板孔斜穿骨折线,检查固定效果满意后关闭切口。
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后,近端作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端后,X线片下确定中央入点,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大小的髓内钉,钉入预定位置,检查固定效果,再使用配套瞄准器完成锁定操作(短斜形骨折锁入远端锁钉),回击主钉检查近端锁钉固定效果;检查清理创面后,关闭。
1.3 观察指标
1.3.1 骨折愈合效果比较 采用John-Wruhs分级[2]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该量表将骨折愈合效果分为4级:优,复查X线显示骨折完全愈合,患肢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无畸形愈合、功能障碍表现;良,复查X线显示骨折完全愈合,患肢关节活动度轻微受限,无畸形愈合,存在轻微功能障碍表现;可,复查X线显示骨折基本愈合,患肢关节活动度部分受限,无畸形愈合,存在轻微患肢功能障碍表现;差,复查X线显示骨折未愈合,或患肢关节活动度严重受限,存在畸形愈合、功能障碍表现;优良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100%。
1.3.2 骨折愈合效果 术后,两组患者每月复查1次,统计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患肢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肢骨折愈合优良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患肢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14±1.03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2±1.43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固定治疗术式是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治疗的常用手段,但是目前内固定采用的生物医学材料较多,不同材料的预后康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必须选择合适的生物医学材料。
交锁髓内钉、钢板螺钉在骨创伤内固定治疗中应用较多,而两者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各有差异。
钢板螺钉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抗疲劳和韧性等,交锁髓内钉的机械强度和金属抗疲劳则相对低于钢板螺钉。在固定稳定性方面优于交锁髓内钉,对于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等较大骨骼的固定效果更佳。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相关临床文献报道显示,钢板螺钉可降低骨折部位受力负荷,有效保护骨折位置,为骨折断端再生与修复提供良好的支持,维持较强的稳定性,整体性能上优于交锁髓内钉。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两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肢骨折愈合优良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钢板螺钉可有效提升骨折愈合效果,临床疗效可靠。此外,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14±1.03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52±1.43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康复效率,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相比,预后更佳。
综上所述,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较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进一步改善了患者预后,骨折愈合速度较快,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