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交通指标体系研究

2019-10-26朱晓东薛丹璇高佳宁罗瑞琪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核算定义

朱晓东 ,薛丹璇,高佳宁,罗瑞琪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202)

0 引言

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增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道路工程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唧泥翻浆、路面断裂、路面塌陷等。道路的维修不仅影响交通,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了缓解这些问题,绿色交通这一理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绿色交通并非指单一的交通工程,它是低碳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和安全长寿的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绿色交通以交通工程为导向,以基础设施为载体,旨在通过促进环境友好型交通方式的发展和安全耐久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满足正常交通的通达、通过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为高效地利用能源,更为合理地利用资源,使得城市更为适宜居住,满足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城市交通系统。

1 绿色交通指标体系理念

绿色交通指标体系以安全、高效、低碳、生态及智慧为整体定位,以行业引领、功能提升、弹性韧性、集约低碳、循环节约、自然共生、价值创造及智慧服务为基本属性。

绿色交通指标体系涵盖城市交通工程和城市道路工程,既考虑城市交通网络的通达、便利、节能和减排,又考虑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安全、耐久、高效和舒适。交通工程立足于智慧管控、快慢融合、安全高效、绿色舒适、低碳集约,城市道路立足于安全耐久、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能源节约和资源循环。绿色交通指标体系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建立城市绿色交通系统,评估现有城市交通系统并加以绿色化改进。

2 交通工程指标体系

2.1 指标汇总

绿色交通工程[1]的定义主要偏重绿色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对生活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其中,包括促进人们在短距离出行中选择自行车和步行,推动公交优先发展的出行模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等。表1为交通网络指标总表。

2.2 指标释义

2.2.1 绿色交通出行率

(1)指标定义与内涵

指通过各种绿色交通方式出行的总量与区域交通出行总量的比值。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等方式。

(2)核算方法与依据

由住建部批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院主编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25—2017)[2]中指出,城区建立优先绿色交通出行的交通体系,并要求城区的绿色交通出行率应大于65%。

表1 交通网络指标总表

2.2.2 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

(1)指标定义与内涵

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是指按照相关规范设置的标志、标线、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中央分隔带设施等交通管理设施占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总量的比例。

(2)核算方法与依据

标志、标线应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3]施划,道路交通信号灯应按照《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4]和《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 14886—200)[5]的要求设置。主要需核算内容有以下几项:

a.交通标志的规范设置率在95%以上;

b.交通标线的规范施划率在95%以上;

c.交通信号灯的规范设置率在85%以上;

d.行人过街设施的规范设置率在80%以上;

e.中央分隔设施的规范设置率在80%以上。

表2为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分级表。

表2 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分级表

针对绿色道路交通系统而言,该指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

2.2.3 城市道路网密度

(1)指标定义与内涵

城市道路网密度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指道路铺装的宽度3.5 m以上的城市道路)。

(2)核算方法与依据

针对绿色道路交通系统而言,该指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见表3)。

表3道路网密度分级表

2.2.4 人均道路面积

(1)指标定义与内涵

指市区拥有的道路面积与市区人口的比值。

(2)核算方法与依据

针对绿色道路交通系统而言,该指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见表4)。

表4 人均道路面积分级表 m2/人

2.2.5 公共交通系统完善等级

(1)指标定义与内涵

研究区域内应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公共交通系统,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

(2)核算方法与依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公交500 m覆盖率达到100%;

b.轨道交通站点800 m覆盖率达到70%;

c.沿地面公共交通主要走廊设置了公交专用道;

d.公交系统具有人性化服务设施;

e.公交站点、枢纽的设置应满足高强度集聚客流的需求。

针对绿色道路交通系统而言,该指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见表5)。

表5 公共交通系统评分表

2.2.6 慢行系统完善等级(1)指标定义与内涵

根据城市特点,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建设步行道系统、非机动车道系统和无障碍通行系统,综合考虑连续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加强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2)核算方法与依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主次干道两侧均设置了步行道、非机动车道,且系统连续,路权有保障;

b.步行道上设置盲道,并进行了无障碍坡道处理,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设置无障碍坡道引导;

c.步行道、非机动车道上必要的设施设置符合规范要求,没有被其他市政设施、车辆等非法占用;

d.步行道、非机动车道有适当的提示标识或警告信息,标线施划准确、清晰;

e.按标准设置了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

f.制定了步行道、非机动车道维护及管理办法。

具体分级见表6。

表6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评分表

针对绿色道路交通系统而言,该指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

2.2.7 平均交通噪声

(1)指标定义与内涵

城市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产生动力噪声及轮胎噪声;二是非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刹车声。该指标考察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损害的严重程度。

(2)核算方法与依据

主要道路和交叉口交通噪声白天不应大于70 dB,夜间不应大于55 dB。

2.2.8 汽车尾气污染

(1)指标定义与内涵

汽车尾气污染是指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是衡量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尾气排放量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指标。

(2)核算方法与依据

2016年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6]规定,小型汽车CO的限值为700 mg/km,NOx的限值为60 mg/km,PM的限值为4.5 mg/km。

2.2.9 交通出行成本

(1)指标定义与内涵

出行时间成本是指用货币来衡量出行者在整个出行过程中消耗的时间,不同的出行方式其出行成本系数不同。

(2)核算方法与依据

式中:Vot为某城市单位时间价值,元/h;GDPi为i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k为影响区分区数;P为影响区的总人口数;Pi为第i个地区人口数。

不同出行方式出行成本不同,对公共交通而言,出行成本应控制在0.6~0.8元(/人·km);小汽车约为2~2.5元(/人·km);出租车为1.6~3元(/人·km)。

2.2.10 智慧交通系统

(1)指标定义与内涵

智慧交通是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城市电子收费系统、城市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车和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

(2)核算方法与依据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a.智慧停车的应用;

b.智能公交的应用;

c.智能电子收费系统的应用;

d.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

e.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率达到50%。

具体分级见表7。

表7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评分表

针对绿色道路交通系统而言,该指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

3 道路工程指标体系

绿色城市道路[7]基于道路工程本身,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道路的设计、施工、运营过程的各个阶段,在城市道路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并能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舒适、公平的出行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3.1 指标汇总

将道路工程各指标进行汇总(见表8)。

表8道路工程指标总表

3.2 指标释义

3.2.1 长寿命路面

(1)指标定义与内涵

城市道路尤其是主干路和快速路,路面设计寿命超过规范规定路面设计基准期,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低,对交通影响小,在全寿命周期内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2)核算方法与依据

长寿命路面在美国被称作长效性或永久性路面。美国沥青路面协会(APA)关于永久性路面的定义为:路面使用年限至少为35 a,并且在使用年限内确保路面不发生结构性破坏,只需进行周期性养护,平均罩面时间不小于12 a。国内对于长寿命路面的定义是指设计寿命超过40 a的路面结构。故绿色道路指标基准值选取40 a。

3.2.2 多功能路面

(1)指标定义与内涵

路面功能的提升,包括透水路面、降噪路面、彩色路面、降温路面。

(2)核算方法与依据

在道路路面中有无以下4项技术:透水路面、降噪路面、彩色路面、降温路面。

3.2.3 近远期结合设计

(1)指标定义与内涵

道路设计应满足远期交通功能需要,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应预留管线位置,控制道路用地,给远期实施留有余地。

(2)核算方法与依据

在道路设计时有无考虑以下3点:

a.设计方案中道路设计近期应综合考虑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附属设施及其关系;

b.道路与管廊管线布置结合设计;

c.远期根据交通组成变化,调整路幅布置等设计要素,避免二次建设。

3.2.4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1)指标定义与内涵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及地热能等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使用比例。

(2)核算方法与依据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设备数量/总设备数量

根据《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将同类设备或设施中使用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比例定为15%。

3.2.5 行驶质量指数

(1)指标定义与内涵

主要是对市政道路的路面行驶质量进行评价。行驶质量指数越高,汽车轮胎磨损越低,汽车尾气排放量也越低。

(2)核算方法与依据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2016)[8]中规定,行驶质量指数RQI由国际平整度指数计算。

式中:RQI为行车质量指数,取值范围为0~5,值越大,行驶质量越好;IRI为国际平整度指数。

3.2.6 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

(1)指标定义与内涵

在项目范围内继续利用或再利用旧路面材料的比例。旧路面材料指项目范围内用于现有路面结构(包括面层和基层)所有材料,包括行车道和路肩。

(2)核算方法与依据

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量/旧路面材料总量。

根据《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第1部分:绿色公路》(JTT 1199.1—2018)[9]关于公路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的划分,选取最高等级95%作为绿色道路的基准值。

3.2.7 温拌沥青使用率

(1)指标定义与内涵

温拌沥青路面面积占沥青路面总面积的比例。

(2)核算方法与依据

温拌沥青使用率=温拌沥青路面面积/沥青路面总面积。

根据《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第1部分:绿色公路》(JTT 1199.1—2018)关于混合节能技术中温拌沥青使用率的规定,选取10%作为绿色道路的基准值。

3.2.8 道路绿化覆盖率

(1)指标定义与内涵

道路红线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之和与道路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面积包括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2)核算方法与依据

根据最新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10]中的要求,城市道路路段绿化覆盖率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城市道路路段绿化覆盖率表

城市景观道路可在表9的基础上增加绿化覆盖率;城市快速路主辅路并行的路段,仅按照其辅路宽度适用表9。

3.2.9 植物乡土性

(1)指标定义与内涵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生物演变,对本区域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植物。乡土植物具有适应性强、物种资源丰富、能够抵御外来物种入侵以及保护生态安全等功能。

(2)核算方法与依据

针对绿色道路工程而言,该指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见表10)。

表10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评价标准表

3.2.10 施工噪声

(1)指标定义与内涵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损害的严重程度。

(2)核算方法与依据

施工现场应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昼间不应超过70 dB,夜间不应超过55 dB。

3.2.11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

(1)指标定义与内涵

对比绿色道路和传统道路在建设、养护、维修过程中的经济成本。

(2)核算方法与依据

采用寿命周期费用净现值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所有费用的总和,并把不同时期发生的费用折算为现值,然后加以比较,就能比较直观地反应分析期内建、养、修的各项费用。

3.2.12 智慧设施与交互

(1)指标定义与内涵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的智慧载体,实行道路服务品质化、管理科学化和运行高效化,有效提高出行体验。

(2)核算方法与依据

智慧设施有无以下几个方面:

a.智慧报亭;

b.智慧公交车站;

c.智能走道屏显系统;

d.智慧路灯杆。

4 结论

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交通工程和道路工程两部分,软硬件相结合,既考虑交通网络的通达、便利,又考虑交通设施的安全、耐久,针对不同的属性提出不同的指标,并提出指标的基准值,为绿色交通的评价提供参考,也为指导绿色交通的建设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核算定义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成功的定义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