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语堂的读书艺术

2019-10-26李杰胜

青春期健康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东方文化性灵盲从

文/李杰胜

读书不能盲从,要跟自己的兴趣相符。如果一个人一心想成为一个“有教育的人”,而硬性规定自己要读完哪些经典名著,那他是体会不到读书乐趣的。

民国时期凝聚东西方智慧的学者林语堂,论及读书,曾阐发不少颇有见地的看法,至今依然适用。

在《读书的艺术》里,林语堂写道:“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

诚然,读书是与前人的交谈,是拓宽人生视野的一种途径。读书,使我们可以经历自身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思考自身没有思考过的问题,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满而美好。

读书要与兴趣相符

“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读书不能盲从,要跟自己的兴趣相符。如果一个人一心想成为一个“有教育的人”,而硬性规定自己要读完哪些经典名著,那他是体会不到读书乐趣的。

读书的过程好比跟良师益友交谈的过程,如果这交谈无法对上频道,那就只是你有你说,我有我听,没有思考的余地。苏轼在读庄子的时候,遇见另一个自己;尼采读叔本华,则蜕变出一个全新的自我。心灵契合的读书方法,才会真正有所得。

一个人如果寻找到他所爱的书和作者,他自然会读得津津有味;如果遇到怎么也读不进去的书,那么无论他如何头悬梁锥刺股,也会无甚所得。

我的一个朋友喜欢东方文化,看到别人运用人工智能为主题做出了颇有看点的策划案,于是他也纵身“跳”进去,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读得焦头烂额却依然云里雾里。而当他利用过往沉浸过的东方文化的相关知识来做策划案的时候,反而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所以,读书要对得上自己的口味和兴趣,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读书为了培养性灵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说破读书的本质,心灵而已。”

——林语堂《论读书》

读书是最自由的运动,因为你可以在书的世界里自由地想象,你可以提出任何问题,并得出自己的解答。

因读书而得的功名利禄都是附带的、次要的,读书的真正本质是促进心灵的蜕变与成长。

所谓心灵的蜕变与成长,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谈吐魅力。这不是说一个喜好自由读书的人说话的时候经常引经据典,而是说他有自己的见识和丰富的阅历,言语之间透露着智慧的花火,很有感染力。

例如,在欣赏古埃及艺术文物的时候,没有通过阅读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而妄加评论,那么他的言语就是粗鄙的。反之,则可见出这个人的心灵智慧之光。

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是因为,如果不读书,则性灵得不到浇灌,思想便会日益枯萎,并通过语言和面目表现出来。

相反,常常读一些适合自己的好书,那么不仅他的心灵得到滋养,而且他的整个人生都因此而更具深度和广度,因为阅读使得书籍里的故事、情感和思想,成为心灵的一部分,照亮他的生活。

猜你喜欢

东方文化性灵盲从
盲从
盲从
新新人类
多样解构
博雅文学社:抒性灵之真情,写人生之华章
杂说书家之性灵
东方文化符号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哲理思辨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中西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