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保健好,健康迎春节
2019-10-25吕斌
吕斌
A.大寒:谨防病从寒生
每年1月份是最寒冷之月,因为这里面有个大寒节气。中医认为,寒为冬季主气,大寒作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最低的时期,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又有“十病九寒”“百病寒为先”之说,可见寒邪对人体的影响之大。西医也认为,寒冷季节呼吸系统及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病、胃病、风湿免疫类疾病等多发。大寒养生以藏为主,顺时养阳、起居保阳、饮食助阳,保护体内阳气。
1.天气干冷,疾病多发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此时,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在二十四节气里,小寒、大寒、小暑、大暑、处暑等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和大寒节气,都是以气温走低著称,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冰团”,那么,小寒大寒究竟谁更冷呢?
根据中国气象网的数据统计,北方地区小寒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更冷的“宝座”,而南方则是大寒优势更大一些,这与海陆气团主导以及日照条件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在这种干冷天气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出现井喷,不少医院呼吸科门诊、住院部都人满为患。
2.百病从寒起
祖国中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受寒邪发病后,可导致肌肤收缩、汗孔不开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病人寒邪入侵后主诉身上不出汗很难受,到处去寻找出汗的方法。
阳气受损,人体可能会出现阳虚阴盛的寒症。寒邪侵袭肌表,就会出现怕冷等感冒的症状;若是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就会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若心肾阳虚,就会出现手足冰凉等症。
此外,一旦阴寒之邪偏盛,阳气受损,则经脉气血会失去阳气推动而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如颈椎痛、关节炎等。血液流动不畅,会引起淤血阻滞,从而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
西医也认为,冬季气候寒冷,气温骤降,人体耗氧量增加,肌体为保存热量,维持正常体温,血管收缩,易致血管痉挛、血流缓慢、血压增高、心脏负荷随之增大,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此外,冬季因排汗减少,饮水量减少,老年人血液会因缺水导致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脑梗塞和心肌梗塞发生的概率。
再者就是冷空气刺激气道,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易侵入发病,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也会明显增多。
大寒季节,白天的平均相对湿度一般低于50%,如果室内供暖,湿度常常只有30%左右,这种干燥的气候无疑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3.曬太阳、泡脚护阳气
大寒节气,大自然阴气渐渐衰落,阳气刚要萌生,人体脏腑、四肢关节均处于寒凉状态。此时养生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
大寒时节应早睡晚起。早睡可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养阴气。
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或下午,应多到外面晒晒太阳。重点晒头顶、后背等部位。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 吸收天地的灵气,日月之精华。
防止寒邪入侵,最主要的就是御寒保暖。除了要注意室内保暖,外出要戴口罩、帽子、围巾等,尤为关键的是足部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故此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还应注意调节情绪,心境平和,使体内气血和顺,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降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B.饮食上遵循保阴潜阳原则
由于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应略有不同。
大寒时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当然也不宜燥热,可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枣、黑豆、核桃、黑芝麻、桂圆、木耳、银耳等。
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如香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辣椒、生姜、大蒜、茴香等,但不可过食。
大寒饮食还应重视补充热量。植物的根茎是蕴藏能量的仓库,多吃根茎类的蔬菜,如芋头、红薯、山药、土豆、南瓜等,它们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多种维生素。大寒时节应忌食生冷黏腻之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晨起过早锻炼,因为冷空气容易刺激气道,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易侵入发病。还要注意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于孕妇、65岁以上老年人或具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可以提前注射流感、肺炎等疫苗,以减少感染机会。
C.大寒保健可以这样做
1.双手搓腰暖肾阳。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经常按摩能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至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至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2.常做足浴。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在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至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
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
3.戴围巾穿立领装。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D.大寒要防这些病
大寒时节更要做好防病措施,才能以最健康的姿态迎接新年,以下这几种病要特别注意预防。
预防一: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是寒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特别是流感肆虐,对于免疫力低的老人和孩子来说,倘若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容易合并感染。
冬季老年人患有慢阻肺、肺心病的概率大。据相关数据显示,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
预防二:胃病
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人冬季就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如果在饮食上不注意,也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
预防三:心脑血管疾病
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最高。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增大。
E.大寒时节宜用色彩治愈抑郁
伴随着天寒地冻,情绪低落、心理抑郁也成为了影响市民心情的“头号杀手”。对此心理医生建议:心情抑郁时不妨试试色彩治愈法。
众所周知,色彩是视觉传达信息的一个重要因素,能表达情感,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绪、精神以及行动反应。在冬季感到忧郁时不妨试试通过色彩来调节自己的心情。
红色会使人产生活泼、生动的反应。它饱含着一种力量、热情,当一个人心情抑郁时,看到红色可以改变心情状态。
橙色具有富丽、炫耀、炙热的感情意味,像太阳光,使人产生活力,诱发食欲,利于恢复和保持健康。
綠色是大自然色,给人和平、年轻、新鲜的感觉,它安宁静止的特性有益消化,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能舒缓人们疲劳的脑神经和视神经,对好动或身心受压抑者有益。它还对消极情绪有一定的克制作用。
知道了色彩的心理暗示作用,就可以通过颜色搭配来调节情绪了。比如当心情郁闷时,可以多穿橙色衣服,或者在家里的墙壁上贴一些绿色的壁画等。人的情绪是多变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色彩就是一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适当选择服装的颜色,科学安排居室的色调,合理搭配不同颜色的食物,不仅能带来视觉的享受,而且能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