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腿、X型腿,现在矫正还来得及这些康复训练在家就能做
2019-10-25
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医院,第一句话就是“医生,孩子走路不好看,应该怎么办”?
一部分孩子走起来就表现为“O”型腿和“X”型腿。“O”型腿和“X”型腿其实就是膝内翻和膝外翻的临床表现,那是不是所有的膝内翻和膝外翻都需要治疗?如何帮助孩子恢复呢?不妨来听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专家是怎么说的。
问题1:什么叫膝内翻或膝外翻?
膝内翻、膝外翻是膝部向外、向内的成角畸形,在小儿下肢畸形中较常见。膝内翻主要表现为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即所谓的O型腿;膝外翻主要表现为两足并立时,两膝关节碰在一起,而两足内踝无法靠拢,俗称X型腿。
问题2:膝内外翻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膝内外翻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膝內外翻是小儿发育阶段的正常生理过程。在学步年龄,多数幼儿都有轻微内翻,因为内翻是一种稳定状态,便于站稳。1~2岁,这种内翻会改变为外翻。一般2岁内小儿腿不直,若是非常轻度,多是生理性的膝内翻。超过2岁,小儿腿部肌肉发育,平衡能力明显提高,生理性轻微的膝内外翻会自然矫正。
病理性膝内外翻的原因有很多,如佝偻病、外伤、炎症及一些先天性疾病等。
问题3:什么样的膝内外翻需要干预?
家长可以进行粗略测量,如果两脚内踝超过3厘米或两腿膝关节间距超过3厘米,大约是成人的两个手指宽度,或者走路时两腿经常相碰、易摔倒,就要考虑可能是病理性腿畸形,需要医疗干预。
临床上一般采用X线片的方式评估膝内外翻的情况。骨骼发育不良的宝宝,可能需要行核磁共振检查。需要提醒的是,若两脚内踝或两膝间距不超过3厘米,一般不需要拍摄X线片,属生理性,可以自行恢复。
问题4:哪些是在家就能做的康复训练?
1.注意坐姿、站姿和运动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下肢各关节正常力线;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和运动模式,也就是X型腿患者小腿不要外翻、膝盖不要内扣、膝盖要冲着脚尖,O型腿患者大腿不要外翻,不要跷二郎腿等。
2.针对X型腿患儿的强化肌力康复训练
加强髋外旋肌、臀大肌等大腿后侧的力量,如蚌式开合动作:侧身躺平,稳定好上身。两只脚叠在一起,放松。用臀部发力,将上侧腿打开抬起,如需更大阻力可加弹力带。
加强外展肌、臀中肌等大腿外侧的力量,如侧卧抬腿动作:侧身躺平,稳定好上身。两只脚伸直叠在一起,放松。用臀部发力,将上侧腿抬起,必要时可使用弹力带增大阻力。
3.针对O型腿患儿的强化肌力康复训练
增强髋内旋肌力量,做髋内旋动作。
髋内收肌,锻炼大腿内侧肌肉力量,做髋内收动作。
4.平衡稳定训练
运用康复气垫改善平衡觉和本体感觉;注意运动方向、角度及强度。
问题5:不及时矫正会有什么后果呢?
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出现双膝间距超过10厘米的膝内翻或两内踝间距超过10厘米的膝外翻,就要考虑进行骨科手术了。手术年龄尽量推迟到12岁以后,以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