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幸福生活新船歌
2019-10-25徐朝
徐朝
“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观看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称赞“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这句赞扬让赫哲人对赫哲文化的传承更有信心了。为了让民族文化迸发新活力,村里扩办了伊玛堪传习所,开办了赫哲手工艺品培训,赫哲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如今的同江已成为全国赫哲文化传承保护最为完备的地区之一,民族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缺少文字记载,会让文化的传承变得困难。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就面临着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问题,“会说赫哲语、懂赫哲文化的人越来越少”是党中央和各届政府一直关注的问题。
如今,这一千年难题在新时代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同江市从文字入手,编写《赫哲族语言》《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六套民族教材,在街津口和八岔两个民族乡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让赫哲语言文化的学习成为赫哲同胞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教材编写得很实用,《赫哲族语言》还在全省推广使用。同时,从娃娃抓起,同江市群众艺术馆定期举办赫哲族少儿培训班,让孩子从小了解赫哲文化,喜爱民族文化。目前,已经累计培训民族学员6000多人次,并有50多名学员被选送到上级艺术院校学习深造,一举改变了过去赫哲族语言只有70岁以上老人讲说的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汇聚传统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伊玛堪是赫哲族独特的说唱艺术,它在传承赫哲族语言、信仰、民俗和习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2年赫哲族伊玛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项目。同江市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向国家、省、市申报赫哲非遗保护项目,开展各类非遗保护工作。鱼皮制作技艺和伊玛堪说唱艺术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乌日贡大会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口弦琴等7个项目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
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至关重要。在同江涌现了吴宝臣、尤文凤、尤秀云、吴桂凤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全市建立了3处伊玛堪传习所和鱼皮制作技艺传习所。
为创造良好的文化保护传承氛围,同江市先后建设了赫哲族文化中心、赫哲族博物馆、伊玛堪传习所、赫哲族风情园等项目,并成立了赫哲民俗文化旅游集中展示区,让赫哲文化有了集中展示的地方。
文字有了,传承人多了,活动的地方具备了,同江市着手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民族文化扎根,走进人们的生活。他们成立了赫哲族研究会、民族歌舞团、伊玛堪艺术团、八岔民间艺术团等众多文化团体,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举办赫哲族旅游节、乌日贡大会、赫哲渔猎文化节、冬捕节等节会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参加。仅中俄边境文化季系列活动,就包括论坛交流、文艺体育、文化旅游等7大板块130余项活动,吸引了全国各省、港台及俄罗斯远东各州区203支团队参加,打造了中俄边境文化盛宴。
精品传世,历久弥新,启迪后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就要创新与开发并举,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在深入挖掘赫哲族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同江市加大赫哲族文化精品创作力度,大型赫哲族伊玛堪歌舞剧《拉哈苏苏》在第三届黑吉辽蒙四省区优秀戏剧展演中获得优秀剧目奖,并于2017年12月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剧团晋京展演,获得高度评价。《打渔的哥哥回来了》获得黑龍江省“群星奖”声乐赛事金奖。《冬钓》《桦皮高帽舞》等文艺节目还远赴俄罗斯、日本等国进行了展演。
如今的文化,不仅是搭台,更以主力军的作用,活跃在同江的大街小巷,活跃在赫哲族人民生活当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精美的鱼皮制品无疑是赫哲族发展第三产业的良好载体,同江市实行全民创业行动,鼓励扶持赫哲族群众发展鱼皮衣、鱼皮画等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马华赫哲鱼皮文化公司(同江市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馆),展馆和加工厂区面积1700平方米,以加工、生产、展示、展览、传承、培训等为内容,带动地方鱼皮文化产业成熟化和规模化发展。街津口乡岑立杰鱼皮制作合作社,现有员工20多人,年纯利润达20万元左右。
八岔乡还建设了天赐湖公园、赫哲族渔猎文化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留念室等文化旅游设施,开办了赫家鱻特色餐厅和34个赫哲家庭旅馆,规划了“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脚步、赫乡民俗体验游”等旅游线路,打造“赫哲第一村”品牌。2016年以来,两个民族乡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
描绘赫哲风情、讲述民族发展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赫哲族人民唱响了幸福生活新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