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温补脾胃养阳气
2019-10-25杨敏春路晨雯汪涛
杨敏春 路晨雯 汪涛
一、夏季养生的原则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也相应进入较快的新陈代谢阶段,阳气在外,伏阴于内,常常感烦躁、胃口不佳、乏力、汗多。中医养生提倡顺应四季,人体在这一阶段,也应顺应自然,在这阳气升发的季节,提升自己的阳气,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黄帝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说在这壮美秀丽的季节,人们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厌倦于天长日热,要调神精气,不怒不躁,让自身的阳气自然宣发,顺应夏气。总的来说,夏季养生,在精神上宜调神静气,戒躁戒怒;起居上宜晚睡早起,注意避暑;饮食上,宜春夏养阳,省苦增辛。
1.调神静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使志无怒。”意思是说夏季人们不应动怒,怒则伤肝,使肝气过于充盛,根据相生原理,心气易太过,夏季本应“通于夏气”,却适得其反。此外,夏季炎热,应注意“用热远热”,如《摄生消息论·夏季摄生消息》所说:“更宜调息净心, 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与之相反,夏季宜多保持心情愉快,乃是养生之道,心主喜,保持心情愉快,可以调畅心气,得以外泄。
2.夜卧早起
而夏季的晚睡早起,乃是因为要顺应夏季的昼长夜短,晚睡也不是一味地要求晚睡,而是因为夏季日落的延后可适当推遲休息时间。所谓“顺于正阳,以消暑气”,即是这个道理。另外,当暑气过盛之时,也应注意避暑,以防暑气太过,损伤人体正气。但现代人群多喜欢使用空调、电扇,特别是将冷风直对人体皮肤,夏季皮肤腠理疏松,毛孔多张开,这样容易使得寒邪入侵,导致气滞血瘀,损伤体质。正确的夏季避暑方法,因如《摄生消息论·夏季摄生消息》中所记载:“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
3.少苦增辛
《摄生消息论》有云:“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以减苦增辛以养肺。”夏季炎热,心火容易亢盛,火克金,容易损伤肺气,而苦味入心,辛味入肺,故夏天可适当地减少苦味,而食用一点辛味的食物,如紫苏、生姜、砂仁、豆蔻等。
二、夏季脾胃运化的特点
到了夏季,人们普遍会感觉到烦躁,困倦,乏力,特别是恶心,食欲不佳。杨维佳副主任医师指出:其原因在于夏季多“暑”“湿”,而脾喜燥恶湿,故容易损伤脾胃,影响水谷运化,消化能力下降。暑、湿有碍于脾胃,影响到食物消化、输送营养,易使人感到疲乏,体力虚弱,运动能力下降。而食物消化不良,会导致代谢的废物无法运输出去,从而进一步降低食欲。暑天人体出汗增多,大量水分流失后导致血液浓缩,血液中代谢废物比例增加,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不能为机体提供足够能量养分从而出现头晕恶心等各种不良反应,如此下去容易导致恶性循环。
另外,夏季炎热,人们又多贪凉爽之饮食,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腹泻、腹痛等,故夏季应注意切勿多食寒凉之物。在中医夏季养生中,自古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提出“冬吃萝卜夏吃姜”。故顺应夏季阳气的升发,提升自己内在的阳气,适当进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夏季温补脾胃的方法
自古有云:“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内经》认为春夏之季节,自然界阳气逐渐旺盛。人们也应顺应自然,借此阳气升发之际,适当进补来提升自身的阳气。故阳虚、怕冷、易感冒的人群在夏季应适当进食补阳温燥之品,减少甚至不吃寒凉饮食。当然,如果素来存在阴虚、内热、阳亢的人群,当咨询专业医生意见后进补,勿擅自使用大量温燥之品。
此外,在夏天食用生姜是一个温补脾胃的好方法。姜,辛温。辛能散,具有发汗、解表之功效,还可温中止呕,温肺化痰。“形寒饮冷则伤肺”,夏季阳浮于外,阴寒内盛,当过食寒凉之物时,容易损伤肺胃,而姜能发散肺胃之寒从而温补肺胃。砂仁、豆蔻、罗勒、紫苏也可作为夏季助运脾胃的常用佐料。
此外,夏季温补,应注意不宜过凉,不宜过温,亦不宜过于滋腻,而要兼顾于“清补”。湿为夏之主气,夏季暑湿之气过重,脾又喜燥恶湿,湿邪容易困脾,从而影响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故夏季也要注意健脾化湿,消食开胃,可以进食药粥而食疗,如西瓜皮粥、芦根粥、荷叶粥、丝瓜粥,以达到健脾开胃的目的,也可补充夏季人体因为炎热丢失的许多水分,维持体内水液平衡。
四、冬病夏治
夏季三伏时令,为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而冬病夏治的手段不仅仅是“三伏贴”,还可以是饮食调理、汤药空腹,甚至膏方调理。
浙江医院中医内科的杨维佳副主任医师在门诊中发现一些脾胃虚寒的人,在三伏天的时候,平时常见的大便稀溏、容易腹泻的症状好转了,平时不敢碰的生冷也可以稍微吃一点了。对于这些患者,此时最好不要因为症状的减轻而掉以轻心,而应该抓住时机,培养阳气,未病先防,这也是冬病夏治的一种。
汤药内服,可以根据疾病、症状以及个人体质的不同,辨证施以不同的方药,更具有针对性。三伏天阳气旺盛,既是防病保健的好时机,也是治疗虚寒性疾病的好时机。对于肺气虚寒的患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老慢支、哮喘等),可以用甘草干姜汤、六君子汤等补土生金,健脾益肺。
针对脾胃虚寒的患者(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消化不良,遇生冷、空调、风扇等即腹痛腹泻者),可以温补脾胃,以助阳化湿。
而对于肾气虚寒的患者(关节炎、腰背冷痛,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频数、遗尿等),则可以温补脾胃,以后天滋先天。
血虚肝寒的雷诺病、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则可以温补脾胃,以助气血生化。
此外,中药外治也有助于冬病夏治,门诊中,一部分冬季手足冰冷的患者,让她们在夏季,用浙江医院自制的“通络活血散”泡脚后,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
五、夏季养生食谱
夏季養生食补有别于其他季节,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食谱,以供参考:
●四神干姜汤
用料:排骨250g(猪肚、猪小肠均可),薏仁30g,莲子(去芯)或党参30g,芡实15g,茯苓15g,干姜3~5g,盐少许。
做法:排骨洗净,入沸水中氽煮2分钟去除腥气。将薏仁、莲子(或党参)、芡实和茯苓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约1000mL),大火烧沸后放入排骨、干姜,继续用小火烧煮30~60分钟。加盐调味。
功效:温中健脾,除湿止泻。
注意事项:适宜脾胃虚寒,受凉易腹泻者。大便干结、口气秽臭者不宜食用。
●丝瓜姜丝粥
用料:丝瓜150g,大米100g,生姜10g。
做法:将丝瓜洗净,切片;大米淘洗干净,备用。生姜切细丝或切成生姜米,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米煮粥,八成熟时加入丝瓜片、生姜丝,再煮至粥熟即成。
功效:开胃进食,益气清暑。
●西葫芦烧豆腐
用料:西葫芦300g,豆腐200g,盐、葱花、猪油各适量。
做法:将西葫芦去瓤,洗净。入沸水焯一下,捞出洗去苦味切段;豆腐切小块。油锅烧熟,下葱花,煸香,放入豆腐、盐和适量的水烧至入味,加西葫芦至入味即成。
功效:清解暑热,益胃生津。
●农家四宝
用料:香芋、南瓜、淮山、番薯各250g,碎适量。
做法:将香芋、 南瓜、淮山、番薯去皮切成3cm厚的薄片,加入碎珧柱,一起蒸熟,用高汤打芡即可。
功效:甘润益脾。
●荷叶茯苓粥
用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g,粳米或小米100g,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利湿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