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顶红在华南地区的栽培技术与园林应用
2019-10-25汪华清高欢欢朱秀鹏黄少玲张倩
汪华清 高欢欢 朱秀鹏 黄少玲 张倩
摘 要:该文介绍了朱顶红的繁殖技术和栽培关键技术,分析了朱顶红在华南地区的园林应用情况,并对进一步扩大其市场认可度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朱顶红;栽培技术;园林应用;华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R155.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7-0041-04
朱顶红(Hippeastrum spp. Hybrid)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原产于秘鲁巴西一带,花茎挺拔,花型美观,花朵硕大,花姿大方,花色艳丽,观赏价值高[1]。在华南地区,于4—5月份开花,通常1茎4花,单朵开花7d左右,单株开花14d左右,多用于鲜切花制作、盆栽、庭院美化等[2]。自引入中国以来,多以盆栽、鲜切花等形式,作为高档花卉供应各大节日市场[3]。
朱顶红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低于5℃则无法在户外安全越冬,适宜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华南地区种植。适应性强,耐贫瘠,耐盐碱,可在轻中度盐碱土中生长,添加酸性有机肥后即可在中度盐碱土中生长[4],现主要作为地被植物广泛应用于园林建设中。为加快朱顶红的产业化进程,使朱顶红在华南地区栽培应用的效果更佳,依托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朱顶红产业化生产示范及推广应用研究》,笔者开展了朱顶红在华南地区的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探讨了其园林应用方式,以期为华南地区优良园林花卉植物提供技术支持。
1 繁殖方法
朱顶红既可以进行有性繁殖,也可以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即通过种子繁殖;无性繁殖种类多样,主要有分株繁殖、鳞茎切割繁殖及组培繁殖等。
1.1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即播种,朱顶红在自然环境下可以借助气流进行授粉,也可进行人工授粉进行育种。朱顶红种子成熟后即可播种,不可长时间储藏,以免种子丧失生命力[5]。朱顶红产生的种子量大,出苗率高,幼苗易成活,因而种子繁殖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的特点。但由于市场上现有的朱顶红品种多为杂交品种,种子繁殖表现不稳定,且朱顶红无性繁殖能力强,既可进行分株也可进行鳞茎切割繁殖,组培技术也趋于成熟,因而产业化生产多采用无性繁殖。
1.2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大田生产最常用的繁殖方式,每株朱顶红每年平均可产生1.1个分株,利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种球的进行分株繁殖。也可通过人为干扰,增加朱顶红栽培环境的胁迫程度,如利用盐碱土、贫瘠土壤栽培,可提高朱顶红的分株能力[4]。通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会在销售、移栽的同时进行分株繁殖,以节约扩繁成本。
1.3 鳞茎切割繁殖 石蒜科鳞茎基盘有多个未分化的芽点,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因而鳞茎切割繁殖是朱顶红一种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6-7]。选用灭菌后的蛭石或草炭作为扦插基质,将朱顶红种球剥去外面老化的表皮,用洗衣粉水清洗掉表面杂物,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1‰升汞浸泡20s消毒,再用75%酒精消毒1min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效果毒的手术刀沿鳞茎盘切分成宽度为1cm左右的鳞片,每段鳞片末端都要带鳞茎底盘,将切割好的鳞片基部埋入培养基,埋深2cm喷施浓度为1‰的多菌灵溶液,定期喷蒸馏水确保培养基湿润,约20d可出现新生苗,培育2个月左右即能达到移苗需求。鳞茎切割的繁殖速度快,1个直径6cm的种球可切分30个鳞片,但是操作过程复杂,开放式操作无法满足对洁净度要求,易产生污染[8]。并且不同品种成活率差异较大,很难作为产业化快速繁殖手段[9]。
1.4 组培繁殖 组培繁殖原材料丰富,可以利用朱顶红幼嫩花器官、小鳞茎进行组培繁殖。目前,已有双龙、樱桃妮芙、白肋等品种,可以通过幼花器官(花瓣)组培形成愈伤组织,从而进一步分化获得组培苗[10-11]。利用花瓣进行组织繁殖存在组培繁殖常见的缺陷,即愈伤组织产生率不佳,诱导分化程度低等。目前,朱顶红的组培快繁技术主要是采用小鳞茎组织培养。与鳞茎切割相似,利用鳞茎基部大量未分化芽,切割后在组培培养基上扦插,在组培环境中的清洁度较高,诱导新植株污染率低。1月内即可产生新的组培苗,无需经过愈伤组织及诱导分化环节,每株组培苗可继续切分增殖,从而极大地缩短了组培苗的生产周期,并且增殖只需要使用MS基础培养基即可,操作简单。因此,利用小鳞茎组培诱导新植株是朱顶红产业化繁殖的重要手段。项目组优化培养基,在MS基础培养基上,将MS缩减为2/3MS、1/2MS、1/4MS,对比各培养基小鳞茎分化效果。组织培养环境温度控制在25℃,每天光照14h、黑暗10h。每批诱导组培苗平均出苗周期30d,是较优的繁殖手段。
2 关键栽培技术
2.1 选择最佳炼苗基质 除播种苗和分株苗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能快速适应大田栽培环境,鳞茎切割繁殖幼苗、组培苗育苗环境与大田种植环境差别较大,需要进行炼苗。研究不同配方基质,选取长势一致的朱顶红生根苗移栽到不同栽培基质,采用蛭石、园土、珍珠岩和河沙4种惰性基质配方进行移栽种植,筛选最佳的炼苗基质,因为惰性基质性质稳定,不易变酸或变碱,可以有效维持栽培环境的pH。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种植,以蛭石的效果最佳,试管小鳞茎成活率达90%以上,其他依次为园土>珍珠岩>河沙(表1)。
2.2 优化种植基质 种球生产基质配比研究,依据朱顶红喜肥沃疏松之沙壤土的特点配置,将珍珠岩、泥炭土、蛭石、蘑菇渣、甘蔗渣、牛粪、花生麸、肥料发酵剂、聚丙烯酸钾和生物肥功能菌按照一定质量百分比的混合堆沤,得到一种朱顶红种球生产专用基质[12],并与常规花卉育苗基质作应用效果对比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即处理1:朱顶红种球生产专用基质,处理2:泥炭土、珍珠岩、蛭石三者的质量比为2∶1∶1,处理3:园土、腐熟鸡粪二者的质量比3∶1。分别作为基质,用于100株球茎为8mm的朱顶红幼苗移植。3個月后,对植株球茎、叶片长宽、叶片数量的平均值进行前后对比,得到各项增长量,统计叶斑病的发生率,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处理1对朱顶红种球膨大及叶片的大小、数量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叶斑病的抵抗作用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2.3 适时移栽,强化保护 通过对不同季节炼苗移栽成活率进行调查发现,各季节炼苗移栽成活率分别为:春季43.4%,夏季29.5%,秋季39.3%,冬季80.1%。分析原因如下:组培苗炼苗移栽应避开雨季和高温暴晒季节,并保证移栽后前7d内避免暴晒。对移栽后遮阴与不遮阴的移栽成活率进行调查,认为除冬季外,其他季节炼苗移栽前7d,都应采取搭棚遮阴的方式避免烈日灼伤幼苗,7d后即可掀掉遮阳网。在原来使用现代化温室栽培基础上,3—5月雨水多发季节季,在大田铺蛭石后,设计搭建小拱棚;待雨季过后,撤除小拱棚。结果表明,小拱棚雨季遮雨的功能减少了基质营养被雨水淋溶,使水肥的作用得到保证。移栽的株行距以25cm×25cm为最佳。
2.4 及时防治病虫害 针对石蒜科植物夏季高发多发的红斑病和褐斑病(炭疽病),采用吡唑醚菌酯、多菌灵和百菌清等喷施防治,比较几种杀菌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发病期,喷施吡唑醚菌酯可有效地抑制炭疽病菌的繁殖,有效抑制褐、斑红斑的扩展,可有效地预防这2种病害的发生。同时,硫酸链霉素的喷施效果也较显著,可有效地预防软腐病的发生。针对小刺蛾和菜青虫等虫害,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氯甲维盐进行防治,针对蚧壳虫病,采用矿物油、速扑杀和蚧必治进行防治,比较几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鳞翅目昆虫的预防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预防昆虫病害;速扑杀和蚧必治可以有效地预防蚧壳虫。
2.5 合理施肥与管护 种植田要注意做好排水措施,防止雨季高温高湿带来病虫害威胁植株健康。种植后早晚立即浇水,雨季无需特意浇灌,朱顶红在移苗时无需施用基肥,移栽定制后进入营养生长期,30d后每隔1个月施肥1次。选取花多多水溶性肥料(通用型)20-20-20、进口挪威复合肥15-15-15、国产芭田复合肥15-15-15等肥料,对比不同浓度梯度下朱顶红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同等浓度下,花朵朵水溶性肥料的效果普遍优于其他2种的,花朵朵水溶性肥料的最优浓度为0.5mg/L,以叶面喷施的效果佳[13]。大田种植花卉除草需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因而可采用地膜覆盖防草除草。通过试验对比不同地膜的除草效果,上年9月份采用覆膜大田种植,每隔3个月测量平均球茎,翌年3月份结果显示,各处理差异不显著;6月份结果显示,透明地膜球茎较小,银灰地膜与黑地膜差异不显著;9月份结果显示,银灰地膜优于黑地膜和透明地膜。因此,以银灰色地膜为最优防草膜。
3 园林应用
作为引种植物,因传统分球繁殖方法繁殖速度低,种子繁殖后代遗传稳定性差等因素,以及国外进口种球价格昂贵,使得朱顶红的应用成本较高。长期以来,朱顶红主要作为鲜切花和盆栽花卉进行应用[14],而园林应用较少。朱顶红抗逆性高、适应性强,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华南区域广泛种植,是较好的园林地被植物选择。其不仅花姿绰约,叶形也如君子兰一般高雅,即可观花又可观叶,可孤植、可丛植、可搭配、可大面积种植,应用形式多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组培快繁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朱顶红的繁殖速度提升,本研究中利用小鳞茎组培快繁技术,使朱顶红工厂化繁殖得以实现,极大地降低了繁殖成本。栽培技术的优化,也提升了朱顶红种球的质量,降低了应用成本,使得朱顶红广泛应用到了城市园林绿化与景观美化中。
3.1 鲜切花与家庭园艺 鲜切花、单株盆栽、组合盆栽是朱顶红最早、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可通过调节种球的储存温度,在9℃冰箱中储存45d再进行种植,使种球提前休眠,促进花芽生长,控制开花时间,从而达到定期批量生产鲜切花的目的。作为优良的盆栽花卉,既可单株盆栽,也可进行组合造景,适宜作为家庭园艺对家庭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15]。
3.2 花境与花坛 朱顶红花冠较大,花茎高出叶片而耸立,株型紧凑,花型、叶型多样,花色丰富,植株生长整齐,除适合盆栽造景外,也适合花境与花坛种植。目前,国内有朱顶红品种100余个,按花型分为单瓣与重瓣;按颜色分为大红、粉色、白色、黄色、绿色、白底红边、白底粉边、玫红、杂色等,叶片既有绿色也有像白肋品种叶脉白色如镶嵌银边。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花色、花型、叶片形态的朱顶红单独或组合种植于花坛,也适宜花境的构造,例如,营建朱顶红专类园,具有很高观赏价值,也能带动种质资源库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在园林工程上,用花坛分隔空间是园林设计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法,在不同区域之间设置不同形式花坛,可起到似隔非隔的效果,也可充实空间,增添环境美。在花坛中植以高矮一致、开花整齐繁茂朱顶红,通过花坛规整的几何轮廓种植床,表现一幅富有鲜艳色彩的植物群体装饰图案。另外,朱顶红厚实的绿叶可吸收氯、氟、硫、汞等有毒物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周围环境。
3.3 近水域与景石点缀 园林水景及石景设计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布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其充满诗情画意,深受现代园林园艺工作者的青睐[16-18]。通常通過堆砌景石、利用天然水域改造等形式营造山水美景,为人们提供观赏游玩之所。而近水域和景石周边点缀地被植物是常见的造景手法。在景石周围植以成片的朱顶红,配合草坪组成景石植物小景,布置随意,与环境相协调,在园林景观营造中起了到很好的添景效果,并且植物与景石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美感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野趣。景石点缀、装饰花坛、丛植于观景台前小花池、点缀于林下、在独木成景树下点缀等与其他园林植物形成植物群落。
3.4 快速美化 朱顶红对环境要求不严,便于短时间内快速繁殖与生产,种植成活率高,养护简单,可以带土带营养钵带叶甚至带花移栽或摆放至广场、室外大型花坛、路边、屋顶等裸露表面,从而达到快速造景、美化环境的目的,满足人们对环境美化的需求,可广泛应用于花卉租摆等快速美化中。
4 结语
随着组织快繁技术的改良与栽培技术的优化,使朱顶红能更加多样的应用到园林绿化与景观美化中。华南地区气候条件与朱顶红原产地相似,且朱顶红对土壤环境要求不严,更应重视其繁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朱顶红的园林应用。但由于目前园林苗木市场对朱顶红的认可度还不高,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推广宣传的力度,积极推进园林应用,为朱顶红的规模化园林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林,成海钟,周玉珍,等.朱顶红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225-228.
[2]Ilczuk A,Winkelmann T,Richartz S,et al.In vitro propagation of Hippeastrum×chmielii Chm. influence of flurprimidol and the culture in solid or liquid medium and in temporary immersion systems[J].Plant Cell Tissue & Organ Culture,2005,83(3):339-346.
[3]原雅玲,張延龙.我国朱顶红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C]//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2008年会暨球根花卉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
[4]高欢欢,刘黾,冷江明,等.南疆地区朱顶红引种驯化适应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6):132-134.
[5]徐振华,钱金娥,张鸿景,等.朱顶红种子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1999(2):27-28.
[6]江生泉,姜自红,薛正帅,等.石蒜属植物栽培繁殖技术及园林应用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76-79.
[7]邹水平,郭翔,袁嘉铭,等.朱顶红组培苗小鳞茎切割诱导新植株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8,No.391(4):13-15.
[8]邵和平,张宁宁,衡燕,等.朱顶红鳞茎切割扦插繁育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158-160.
[9]邵素娟,史益敏.朱顶红小鳞茎切割繁殖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26(1):5-8.
[10]刘铎,梁树乐.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J].现代园艺,2018(3):23-25.
[11]朱顶红幼嫩花器官离体诱导试管小鳞茎的研究[C]//美丽大丰 球宿花开——中国球宿根花卉2015年会论文集.2015.
[12]黄少玲,刘黾,于波等.一种朱顶红种球生产专用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中国,CN108605805A[P].2017-01-13.
[13]丁雨霜,张磊,郭翔,等.不同施肥模式对朱顶红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3).
[14]原雅玲,张延龙.我国朱顶红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C]//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2008年会暨球根花卉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
[15]马媛媛,吴沙沙,焦雪辉,等.朱顶红的栽培与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0(8):55-61.
[16]梁爱丽,陈月华.柳州园林景石与植物配置初探[J].科技信息,2009(34):454.
[17]孙丽芳.景石在现代岭南园林中的运用——以广州、深圳两市公园绿地为例[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8,34(5):103-109.
[18]路毅,董艳桐,李庆军.园林水景生态型护岸设计研究[J].北方园艺,2008(5):152-15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