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19-10-25高婵
高婵
摘 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转型发展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选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传递模式去中心化,教学理念革新但师资力量失衡,这就要求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转换思政教育模式以及改革思政教育体系,这是经济全球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应该坚持育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三大理念,实施思想引导与政治教育并重的教学策略,积极应用新技术来赋能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持续探索新模式来保持思政教育的生命力,最终通过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8-0107-04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经济的频繁交流与协作带动了国际政治、文化、科技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对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各个国家的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方面,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交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正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更加丰富,思政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与互动更加频繁等;另一方面,由于各类文化及价值取向的出现,高校学生的思想变化与价值取向也会出现各种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开导与价值引导难度提升,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转型发展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选择。鉴于此,本文对经济全球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提出经济全球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提高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所裨益。
一、经济全球化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
探究经济全球化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型发展路径,必须首先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理论逻辑,分析清楚转型的必要性、迫切性、重要性,这是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向的基础与前提。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传递模式去中心化、教学理念革新但师资力量失衡,这使得传统思政教育实效需要提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需要转型,传统思政教育体系需要改革,这是经济全球化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传统思政教育实效需要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与西方各国的思想交流与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这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层面的重要特征与集中体现。在此过程中,不同国家与社会的优秀文化理念与庸俗的价值观念夹杂在一起传入我国,这将对于我国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外部的文化环境与思想潮流对其三观的影响非常显著。正是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不够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非常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导,集中表现就是在各种文化与理念交融的社会里,大学生难以对各类思想与意识形态进行有效辨识,从而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念开始多元化,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降低,如近年来出现的精致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在此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压力快速提升,如果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显得非常重要。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转型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传递模式去中心化,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需要转型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这使得新媒体逐步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由于信息传递模式去中心化,目前高校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海量信息,虽然这些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但非常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并且,随着自媒体的出现,大学生自身也可以成为这些海量信息的传递者与创造者,这将增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毫无疑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具有去中心化的效应,从而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受到抑制,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有效开导学生的思想与引导学生进行政治学习,这将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较大的冲擊。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迅速研究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应对信息传递的去中心化问题,如何在海量的信息平台中获得学生的关注,并引导舆论走向正面,这些都需要改革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实现,这是经济全球化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理论逻辑。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学理念革新但师资力量失衡,传统思政教育体系需要改革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先进教学理念的交流是教育学领域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教学理念的革新过程中,高校师资力量的流动造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的失衡。诚然,高端、优质、复合型教学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是必然的现象,但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越来越缺乏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顶级的教学人才往往容易流失,这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带来较大的资源冲击,不利于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加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改革,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水平。
二、经济全球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
基于对经济全球化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理论逻辑的分析,文章本部分主要探究经济全球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背景下,结合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检验,笔者认为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坚持育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三大理念,实施思想引导与政治教育并重的教学策略,积极应用新技术来学习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持续探索新模式来保持思政教育的生命力,真正提升高校思想作者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一)坚持育人为本,实施思想引导与政治教育并重的教学策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因此,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学生的要求来进行开展。在大学时期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不成熟,故而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也不够成熟,容易冲动、偏激,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化解的重要问题。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要实施思想引导与政治教育并重的教学策略。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课堂落实,并融入生活,真正的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辅人员必须要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向,若出现突发情况要及时处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开导;另一方面,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现实案例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教师自身也要以身作则,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合理的约束,树立榜样,以期确保学生在工作生活中能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应用新技术来赋能思政教育教学实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这是高校思政教育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第一,在教学内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注重对内容的更新,避免出现一个教案使用好几届学生的现象,教学内容及安排要特别注重与时代紧密相连,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脱离,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前提。与此同时,由于思政教育课程还包含了对国家政策方针的解读与分析,故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与方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在教学工具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转变观念,并加快提升自己应用新技术、新工具的能力,要积极应用新的教学技术,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新的信息传播工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从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看,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思政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坚持创新发展,持续探索新模式来保持思政教育的生命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创新发展,这是高校思政教育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重要保障。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及辅导员等思想政治人员,要坚持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工具创新、模式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保持思政教育的生命力。第一,高校管理者要全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管理与监督,具体包括: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业务素质与研究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并给予培训交流的机会,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其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监督与评价,如加强对教师教案、教学安排计划等内容的监督与评价;再者,制定权责利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效性。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并且不断学习与反思,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加速转变教学态度,真正通过提升教学质量来吸引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辅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团学活动、学生日常管理中,要积极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并且通过组织相关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排解负面情绪,培育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具体来说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模式等方面进行革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层面的频繁互动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与价值的碰撞,并且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与交互,学生的价值观念开始多元化,老师的教学理念持续革新,但也存在师资力量配置失衡、学生思想引导难度增大等问题。新时期,为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项挑战,高校应该坚持育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思政教育原则,实施思想引导与政治教育并重的教学策略,积极应用新技术来赋能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持续探索新模式来保持思政教育的生命力,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晓.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学园,2017,(08).
〔2〕张玉,孙雅静.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05):22-24.
〔3〕汤小苗.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5):54-55.
〔4〕韩红艳.探析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青春岁月,2016,(04):176.
〔5〕郭毅夫,匡令芝.创业教育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04):75-76.
〔6〕曹玉霞.“互联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6):81-85.
〔7〕任菲,陈彪彪.基于互联网+视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探究[J].才智,2018,(06):89-90.
〔8〕唐春兰.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5,(08):40-41.
〔9〕汪国林.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作用、挑战与改革——以安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06):101-105.
〔10〕张明,宋中发.转型发展高校思政课慕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J].长江丛刊,2017,(36):260-261.
〔11〕张志会,张华星.转型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探析——以铜仁学院转型发展中的人才工作为例[J].黑河学刊,2016,(03):151-153.
(责任编辑 赛罕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