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模式下既有建筑改造成养老建筑的可行性研究

2019-10-25莹,吴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疏散楼梯医养养老

金 莹,吴 伟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118

我国养老床位空缺,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有大量养老需求.但城市用地紧张,根本没有多余的土地用于养老建筑建设.例如北京的城市中心仅有二三家养老机构,其他的都在用地不紧张的郊区,因而市区内的养老床位异常紧张.考虑到养老建筑的易达性与环境因素,把养老建筑设置在城市内可提高市区内的老年人对于养老建筑的接受程度,所以在无法新建的情况下,对既有建筑进行“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改造是解决目前养老建筑紧缺的“一剂良药”.

既有存量建筑是近年来我国养老建筑的主要建设方式,既有建筑结构体系、设计年代、功能设计各有不同,在改造设计时要注意区分,根据建筑自身状况,再结合当地客观条件,综合得出是否适合进行“医养模式”下的既有建筑改造[2].近年来,对既有建筑改造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改造前先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样的既有建筑适合改造成‘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的问题,概括起来应满足下列条件:

(1) 在改造中需注意保证改造后的建筑能够通过消防审查,例如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两部疏散楼梯、多层的养老建筑必须采用封闭楼梯间、二层以上医养建筑须配备医用电梯等,门窗必须使用乙级的,完备的消防设施才能保障老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老人的生命线不容忽视.

(2) 既有建筑的功能结构最好与养老建筑类似,因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如果既有建筑的功能结构与养老建筑有较大差异,会加大改造难度,甚至浪费资源.

(3) 结构体系要灵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隔墙不承重,在改造时可以灵活地拆除隔墙,根据需求分隔房间.

(4) 建筑的体量要符合要求,建筑进深不宜过大,宜小于11 m,这可获得较好的通风采光,建筑的标准层面积不宜过大,便于养老院内部的管理.

(5) 既有建筑入口处有足够的空间配置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利于老年人的出行方便,卧室和走廊之间的高差要取消,防止老年人踏空摔倒.

1 消防审查

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既有建筑改造中,消防审查能否通过事关改造的成败,如果改造后不能保证其安全性能,那么也就失去了改造的价值.

在消防改造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消防楼梯数量能否满足疏散要求;对不满足疏散要求的,要仔细考量建筑本身状况与外部空间环境是否允许在外部添加疏散楼梯.然而,有些既有建筑因各种原因的制约无法增设楼梯间,比如场地、当地规划要求、城市管理部门及周边居民的意见.这些都是改造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某小型建筑如图1(a)所示,其本身规范要求只需一个疏散楼梯即可,但要将其改造为养老建筑,须增设一个疏散楼梯(如图1(b)所示),才能满足疏散要求[3].该栋既有建筑的外部空间较为宽敞,可在其外部添设一个楼梯,因而适合改造成养老建筑.

(a) 改造前(a) Before transformation

(b) 改造后(b) After transformation

既有建筑改造成医养建筑,根据防火规范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两部疏散楼梯,因此在周围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外部加建疏散楼梯,外部空间紧张的可在建筑内部加建疏散楼梯.

2 建筑功能

如果既有建筑与养老建筑的功能布置相差过大,那无疑加大了改造的难度,其施工难度大、任务重、情况复杂,不仅增加改造成本,还有可能达不到满意的改造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建筑适合改造成“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呢?通常而言,带有居住功能的建筑更适合被改造成养老建筑,养老建筑的核心功能是居住疗养,既有建筑居住空间可直接改造成老人居室疗养空间,如酒店类建筑(如表1所示)只需对其空间内部加以改造即可,功能属性没有变,因而居住类的建筑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大大降低了改造难度,且其内部也自带餐厅、厨房等用餐空间,内部功能都可以经过改造后直接投入使用.

表1 酒店与酒店改造成“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建筑的对应关系Table 1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tel and the building for the aged under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除了酒店和社区养老院之外,还有很多闲置的办公类建筑、库房和工业建筑也可以改造成养老建筑,但其改造难度较大.这主要由于功能与设施管线需重新布置,涉及到相应的变动,需要解决诸多问题,故改造工作量与难度颇大.如乐善居的库房,由于其靠近新奇医院,可方便接入医院内的医疗资源[4].

3 结构强度及体系

有些既有建筑由于其建造年代过于久远,加上废弃之后没有进行定期维护修缮,其结构体系受到风雨等自然环境的侵蚀,故在改造前一定要进行结构安全鉴定,以确保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

(a) 门洞(a) Doorway

(b) 走廊(b) Corridor

结构体系是否灵活也对改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存量巨大的既有建筑结构体系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年代较为久远的既有建筑,多为砖混结构,这类建筑隔墙都有承重的作用,因而不能随意拆除改造,这极大地限制了内部功能的重新划分,改造难度巨大,有的就不适合进行改造;另一类是较新的建筑,一般为框架结构,这类建筑依靠梁柱承重,因而其内部隔墙可拆除,便于空间的重新划分,改造起来比较容易.

在检查结构体系时要着重查看:一是门洞大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过去的门洞设计较小,不利于轮椅与护理床位的进出如图2(a)所示,影响使用;二是走廊宽度能否满足双轮椅通过,一般尺寸应不小于1.8 m,如图2(b)所示的走廊尺寸不满足轮椅回转尺寸要求.

4 建筑体量

一些既有建筑诸如办公、库房等(如图3(a)所示),通常采用内廊式,进深过大,不利于建筑的采光,将其作为老年居室不符合规范,通常需要通过添加庭院和采光井来加大采光,其工程量较大,经济效益较低.而另一类建筑为单廊(如图3(b)),进深6 m ~ 9 m比较适中,可获得较好的采光,因而比较适合改造成养老建筑[5].

(a) 内廊(a) Interior corridor

(b) 单廊(b) Single corridor

5 交通可达性

交通的可达性不仅表现在解决水平交通的高差问题,更需解决无电梯的垂直交通问题.

高差问题在建筑中较为普遍,但过多的高差会增加老年人的体力负担,严重影响其使用体验.通常解决高差问题要加建无障碍坡道,而一些建筑入口处空间有限,无法加设无障碍通道,这样的建筑则不适合被改造成养老建筑.最好在出入口处设置平坡作为过渡,其坡度不宜大于1/20,如被改造建筑入口处空间宽裕,坡度可放宽到1/30[6].

由于一些老旧建筑内部没有电梯,这给老年人以及需要进行配餐与污物处理的工作人员带来极大不便,因而加建电梯势在必行.有的比较独立的建筑较为容易加建电梯,而一些在市区内的建筑与周围建筑关系较为紧密,加建电梯则较为困难[7].因此,周围用地紧张或者城市规划不允许在外部加建疏散楼梯与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不适合改造成“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

6 实际改造案例

按照《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2018年版)要求,老人居室冬至日的日照时长不宜低于2 h[8].因此,适宜改造为养老设施的既有建筑宜以南向、东南向且具有良好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的建筑为主.办公楼、住宅和医院病房楼等建筑的设计规范均对其主要空间提出了日照要求[9],在日照时长上均可满足养老设施的日照要求.这些建筑多采用廊式布局,可按图4形式进行改造.

图4(a)为南北内廊式建筑,朝南的空间适合改造为老人卧室,而北向空间因采光较差,适合改造为公共空间,图4(b)为改造后的平面图.原本图4(a)中内廊的两侧均有功能房间,靠北一侧的房间通风、采光效果均不甚理想,作老年人卧室显然不适合,因此需要拆除虚线部分原有墙体,扩大南侧房间的进深,改成两个老人卧室,而北侧的房间则改造成公共空间,如图4(b)所示.

(a) 改造前(a) Before the transformation

(b) 改造后(b)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图4 某南北内廊式建筑改造前后的平面图(mm)
Fig.4 Plan of the north and south inner corridor building before and after transformation(mm)

7 结语

我国城市用地、城市养老需求与日俱增,医养结合的养老床位、康复护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但既有建筑的存量却巨大,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医养模式下既有建筑改造的课题.

改造前应充分考量消防审查、建筑功能是否与养老建筑类似、结构强度是否良好、结构体系是否灵活可变、建筑体量是否合适、交通的可达性、养老建筑及既有建筑特点、经济造价等问题,以快速判断既有建筑是否适合于改造成“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为盘活既有建筑,解决养老床位和康复护理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疏散楼梯医养养老
医养当兴
简述医院建筑中疏散楼梯的精细化设计
住宅地下疏散楼梯间防烟设施设置的分析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浅析公共建筑中的楼梯设计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