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洱海入湖河道水质评价及面临的挑战

2019-10-25张天力顾世祥

陕西水利 2019年9期
关键词:入湖洱海河流

李 磊,张天力,顾世祥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洱海流域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位于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红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涉及大理市、洱源县两个行政区,流域面积2565 km2,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泊,云南高原上第二大淡水湖,被大理人民称为“母亲湖”。洱海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特别是随着流域内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近年来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洱海流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不堪重负[1];随着流域内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降水稀少,从而导致洱海的入湖水量、水质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入湖污染负荷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保护治理的进程[2],如任其发展下去,洱海的生态环境将承受灭顶之灾,加强洱海流域水环境治理、发展新形势下的节水技术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解洱海入湖河道的现状,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及查阅云南省水资源公报等方法,从入湖河流水环境及发展趋势、水质现状评价、河道治理状况对洱海入湖河道现状进行分析。

图1 洱海地理位置及水系分布图

1 入湖河流水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

洱海流域内主要入湖河道有27条,是洱海的主要补水来源,调查显示近年来苍山十八溪、永安江、罗时江等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较差且有逐年加剧的趋势。

(1)弥苴河

弥苴河[3~4]入湖口断面在2004年前水质总体为Ⅳ类,2005年后下降为Ⅳ类,虽然在2006年和2008年水质略有改善,能够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但之后又下降为Ⅳ类,进入2011年以后基本维持在Ⅴ类。总氮(TN)是主要超标因子。2015年弥苴河河口处水质1月~3月为IV类,4月为Ⅴ类,5月为Ⅳ类。总体来说,近十年来弥苴河入湖口处水质都劣于洱海本体水质,见图2。

图2 弥苴河多年水质变化趋势图

(2)永安江

永安江[3]水质指标以TN为主要超标因子,从时间跨度上来开,由于TN超标导致2004年~2007年,永安江水质一直处于劣Ⅴ类,进入2008年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TN浓度有所下降,水质改善为Ⅴ类;之后一直到2011年,水质最高达到Ⅳ类,但进入2012年以后,水质又开始逐年恶化,到2013年又回到了劣Ⅴ类,见图3。

图3 永安江多年水质变化趋势图

(3)罗时江

2004年间以前罗时江水质为Ⅳ类,2005年-2007年水质下降维持在劣Ⅴ类;2008年经整治水质达到Ⅳ类,但之后水质又下降到了Ⅴ类,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也是总氮,见图4。

图4 罗时江多年水质变化趋势图

(4)苍山十八溪

根据王心的洱海流域入湖河流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技术集成[3]研究结果表明,在十八溪[5]中有5条为Ⅱ类,3条为Ⅲ类,4条为Ⅳ类,1条为V类,5条为劣Ⅴ类。结合图5调查数据,在苍山十八溪的主要三条河流白石溪、白鹤溪和万花溪3天支流中,万花溪水质最差基本维持在Ⅴ类,白石溪水质较好多年水质基本能达到Ⅲ类,白鹤溪次之。根据水质数据调查结果,苍山十八溪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TN)和总磷(TP),尤其是TP。另外,从十八溪的分段水质监测结果来看,上游河流水质明显好于下游,入湖水质到达劣Ⅴ类的支流有白鹤溪、双鸳溪、龙溪、中溪和桃溪。

图5 十八溪3天主支流多年水质变化趋势图

2 入湖河流水质现状评价

表1为入湖河流水质现状评价表。洱海流域入湖河流分属的8个水功能区现状水质均未达标,仅海西海水库开发利用区枯季部分月份达标。弥苴河源头水保护区、弥苴河洱源保留区、凤羽河洱源开发利用区和洱源西湖开发利用区等4个一级区水质污染较严重,部分月份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有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总氮[6]。

表1 入湖河流水质现状评价表

3 入湖河道防洪治理现状

由于洱海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水文气候因素,导致洪灾频发,局部地区暴雨或大雨造成的洪灾历时短、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8月。近年来,加之部分河道被侵占,一些重点河道年久失修,防洪能力降低,每年汛期灾害造成的损失较大。各级政府历来重视洱海入湖河道治理工作,截止2015年底,流域内共治理河道长度195.25 km,治理后现状见图6。

图6 洱海入湖河道已治理河段现状图

4 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根据洱海流域现状水资源、水质、防洪、污染负荷、管理现状分析,结合综合治理目标,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面临巨大挑战。

(1)入湖河道整治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综合治理体系。

近年来,大理州利用中小河流治理、水利防汛等方面资金,对弥苴河邓川段、永安江右所段、清碧溪大风桥段、波罗江凤鸣至石龙段、凤尾箐大沟沙漠庙至入湖口段等部分河段进行治理。但目前已经实施的治理工程主要是针对局部重点河段,没从全流域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像苍山十八溪等小溪流,因为没有响应的治理规划导致向上申请资金的难度较大,故入湖河流的整体治理率偏低。同时,入湖河道除已治理河段外,大部分河段仍处于天然状态,现状行洪能力不足达不到防洪标准;入湖河道中存在大量刚性阻水建筑物,对于河道行洪及生态保持均有不利影响;部分河流上游内水土流失严重,沙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下游河道内存在大量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开展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洱海治理与保护工作,现有的投资力度仅仅能满足河道的防洪需求,无法达到综合治理效果,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洱海入湖河道的资金投入力度。

(2)流域管理不能适应入湖河道治理及洱海保护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洱海流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为依法保护和治理洱海提供法律保障[7],但社会群众认识程度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民主治理和公共监督体系,对相应的水事违法行为惩治不严,依法治水、管水的能力严重不足,没有形成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参与和监督的模式,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尤其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未在流域内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区域内的取用水仍处于粗放式管理,源头区取水户缺乏有效监管,沿岸居民农田灌溉方式落后,总用水量超过实际所需水量,部分原本可以通过河道入湖的清水转化为污水进入洱海,苍山十八溪这种现状尤为严重。

(3)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入湖河道入湖污染负荷尚未有效控制。

洱海流域是滇西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大理重要的人口聚居区,经济社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GDP增速一直保持在8%以上。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方式改变、高强度种植业发展、环湖旅游业“井喷式”无序发展、来洱海旅游人数暴增等因素导致洱海流域污染负荷快速增加,而污染治理未跟上污染物排放的速度,致使入湖污染负荷增加。同时,流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布局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农村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而现有的工程体系无法削减新增的入湖污染总量,尤其是主要入湖河道治理工程现状无法有效削减入湖污染量,部分入湖河道由原有的清水通道退化成污水通道,河道内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4)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由于人为活动干扰造成湖泊水质下降,水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稳定性减弱,对洱海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受以往资金投入及治理理念限制,入湖河道均以防洪通道建设为主,忽略河道内水生态、水景观建设,入湖河道无法作为清水通道更起不到净化入湖河道水质的效果;湖滨带生境干扰性波动频繁,乔木以柳树为主,挺水植物以茭草、芦苇为主,物种单一;底栖中软体动物缺失,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生态条件较差;湖滨带整体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降低。缓冲带缺失,未能对人类开发和干扰活动起到调节和缓冲的作用。

洱海陆地生态系统退化,目前洱海流域森林覆盖率为34.0%,但不同区域的林地覆盖情况差异较大,南部片区和西部片区相对较好,东部片区最差。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有大面积土地被开垦为旱地进行种植,西部苍山山体存在矿石开采现象等,流域陆地生态多样性亟待保护。

5 结语

本文从入湖河流水环境及发展趋势、水质现状评价、河道治理状况3个方面对洱海入湖河道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洱海入湖河段存在入湖河道整治资金投入不足、流域管理不能适应入湖河道治理及洱海保护的客观要求、入湖河道入湖污染负荷尚未有效控制、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这四方面的问题及挑战,希望为今后洱海入湖河道的治理决策以及相关的规划设计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猜你喜欢

入湖洱海河流
太湖流域上游降水量对入湖总氮和总磷的影响
环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特征及入湖污染负荷估算
阳澄湖环湖河道总磷通量变化分析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河流
洱海太湖石
流放自己的河流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