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教学交互活动探究
2019-10-24孙群杰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给师生交互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既可以为师生的教学交互提供多种途径, 也可以满足师生之间更多不同的、个性化的需求。
一、从交互到构建
在师生教学交互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我们强调在积极自主参与的条件下,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互补、互助, 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共同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可以说, 师生教学交互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 直接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否落到实处, 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在课堂内外真正实施。而信息化技术, 在实现师生交互方面可以起到突出作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我们以驻马店市实验中学的“3461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作为研究对象, 也作为实施基础。这里的“3”指的是三种具体的合作形式:教师间合作、学生间合作和师生间的合作, 确保“3461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顺利进行的基础就是这三种合作;“4”指的是四种课型:预习课、展示课、复习课、习题课, 也就是一个单元或主题的四类课型;“6”指的是一节课分成六个环环相扣的环节, 即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解疑、盘点收获、达标测评, 这主要体现在展示课中;“1”指的是每周进行一次“双基”过关, 俗称周清, 是为了检验教学的效果, 便于查漏补缺, 保证教学质量。
二、从合作到和谐
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合作中理解、掌握新知识,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合作中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期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 使学生全面发展。这种课堂的叫法不一, 但结构基本类似, 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我们研究的目的, 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 增强教学交互活动的效果, 使这一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1. 在教师间的合作方面
我们强调, 只有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合理分工, 才能增强教师间的凝聚力, 顺利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是为教师间的这种合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搭建了统一的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教师在备课中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充分发表, 反复酝酿, 在制作形成导学案时既考虑到共性又兼顾到个性, 对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教研水平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在学生间的合作方面
我们认识到, 只有真诚合作, 才会使学生开展真正的互帮互助, 做到取长补短, 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智慧得以发挥, 情感得到共鸣和交流。他们在共享成功喜悦的同时, 增进了团结和友谊, 提高了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感, 被助者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人感到温暖, 助人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则使人产生自信。利用信息技术,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可以共享课程资源, 充分发表自己对课题的认识, 互相补充、更正、交流对知识的把握和看法。这种交流完全突破了原来课堂的局限, 从课上到课下, 从校内到校外,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学生实现了碎片化学习, 也实现了随时随地的沟通和交流, 使合作式學习真正变为可能。
3. 在师生间的合作方面
我们相信“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做到师生之间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 是平等对话者之间互动互学、相互协调、相互欣赏、共同进步的关系, 是我们实现课程目标和教育目的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胆展示和质疑变得方便、快捷、高效, 教师的课前预设在课堂内得到实现, 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也可以更多、更快地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师生间的交互完全打破了时空限制, 特别是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途径得到教师的帮助, 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更多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需求,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从应用到高效
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师生之间的交互变得简单、方便、实用、高效, 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便于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还符合教学实际, 既考虑整体, 又兼顾两头, 促进学生个性特色发展;也符合教材要求和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 以生为本, 把握教材, 深挖活用, 适当拓展;还符合训练为主、精讲多练的原则, 有利于实现重点突出、强化训练的目标;更体现了关注个性的原则。在当前大班额客观存在的前提下,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变成可能。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互动模式使师生在新的环境下, 让学习过程变得灵活而又透明, 让每个学生的参与过程随时得到关注和评价, 学生的学习热情、潜能、特长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不自觉地实现了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真正发生了由“填鸭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互动模式的引入, 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陶冶了学生热爱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操, 使他们获得了传统课堂没有的感受, 进而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交互模式研究, 教师在网络使用中不自觉地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开阔了眼界, 不断得到新知识的补充。在研究中, 我们通过开展专题培训, 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既向大家传授了先进的理论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手段, 又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交流和研讨, 大家集思广益, 互相取长补短, 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既融洽了同事之间的关系, 增进了友谊, 又在集体的智慧中提升了个人的科研能力。
总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 交互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普及, 真正实现了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 突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把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教育就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实验中学)
(校长:孙群杰,男,1969年8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1998年当选原驻马店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兼职委员、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区政府行风评议组组长,2004年被评为驿城区“十佳青年”并当选“驻马店市优秀校长”;2007年被评为“驻马店市教育十大领军人物”,再次被评为“驻马店市优秀校长”,当选驻马店市二届人大代表,并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开发区十大杰出青年,被命名为“驻马店市首届青年五四奖章标兵”;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0年第三次被驻马店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校长;2011年被授予“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命名为“驻马店市拔尖人才”,并被河南省公安厅聘为特邀监督员,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驻马店市文明市民标兵”称号,并当选驻马店市第三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