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对接雄安新区问题研究
2019-10-24徐春莲
徐春莲
摘 要:安阳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主动对接雄安新区,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和雄安新区不同时期的建设与发展重点,在2018—2022年雄安新区核心区建设期间对接重点是安阳优势资源“走出去”,在2022—2030年雄安新区建成期间对接重点是把雄安优质资源“引进来”。
关键词:对接雄安新区;走出去;引进来
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安阳紧邻河北,应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主动对接雄安新区,拓展转型升级与未来发展的空间。
一、安阳与雄安新区的比较分析
安阳要对接雄安新区,就需要对两个区域的相关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双方的优势、差异和需求,判断对接的切入点、可行性,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双方互利共赢。
在战略定位方面,雄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要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1]。安阳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突出转型升级一条主线,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人才强市三大战略,开创建设富强、创新、文明、平安、美丽安阳新局面。安阳要借力雄安,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的战略目标。
在综合交通网络方面,雄安新区有“四纵两横”高铁交通网,有“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有即将建成的雄安通用机场;安阳有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瓦日铁路组成的“双十字”枢纽,有“五纵三横加三环”的高速公路网,有正在建设的豫东北机场,铁路、公路和航空都能与雄安互联互通。
从产业基础与发展重点来看,雄安新区将以高端高新产业为主,布局发展生态农业、现代生物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服务业等现代产业体系。安阳产业基础坚实,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国家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冶金、建材、煤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生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正在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精品钢及深加工、文化旅游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从产业发展布局来看安阳有多领域可以与雄安展开合作,可以成为雄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从创新资源来看,雄安新区拥有来自北京、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优质创新资源,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成为全国高质量發展的样板。安阳有7所本专科高等院校,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9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9家,双方在可以在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
二、核心区建设期间对接重点是“走出去”
按照国家计划, 2018—2022年是雄安核心区基础建设的高峰时期,是安阳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等 优势产业“走出去”的最佳机遇期,让安阳制造的品牌叫响雄安。
(一)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安阳是河南的北大门,雄安新区的“铁、公、机”网络建设将很快与安阳的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安阳要把“交通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打造京—津—雄—豫“物流带”,建设晋冀鲁豫接壤地区货物的分拨转运中心,打造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把京津冀需要的物资尤其是雄安核心区建设期间需要的各种物资配送到京津冀和雄安,再把京津冀的物资发往晋鲁豫。
(二)打响安阳制造的品牌
安阳要抓住雄安新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借势发展优质企业,扩大安阳钢铁、建材、高端装备制度产业的市场,以安钢、凤宝、合力冷轧为代表的钢铁企业,以贝利泰、新喜润为代表的陶瓷企业,以胡波、中联为代表的水泥企业,以铁路器材、利达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企业,以方快、豫鑫为代表的锅炉企业,以艾尔旺、利浦筒仓为代表的环境工程企业,以鑫盛、睿恒为代表的数控机床企业,以安阳锻压为代表的锻造设备企业,以斯普机械、德众、苏氏精密制造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等等,都能够借助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打响安阳制造的品牌。
(三)提升林州建筑品牌影响力
安阳林州是“中国建筑之乡”, 林州建筑与红旗渠精神一道,是林州对外最响亮、最亮丽的两张名片。目前林州建筑企业已经雄安新区设立林州建筑行业协会,下一步,安阳要大力支持林州的建筑品牌入驻雄安,帮助更多的建筑企业走出去,在雄安设立分公司,推进建筑业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通过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标准的要求和众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把林州建筑公司打造成绿色工程企业,让林州建筑引领潮流,走在时代前列,进一步提升林州建筑品牌的影响力。
(四)向雄安输送花卉苗木
雄安新区将融合城水林田淀等特色要素,打造都市田园风光,形成花海景观、林带环绕的良好生态[2]。安阳市龙泉镇有1700多年的花卉栽培历史,是全国著名的“花卉之乡”,花木种植面积大,而且有花卉批发市场和高标准育培中心,安阳要利用雄安新区花卉苗木的市场规模需求空前的历史机遇,尽快做好对接向雄安输出花木的准备,扩大花木产业规模,注重品种的多样性,培育优质苗木,掌握好培育、定植及出圃时机,确保在数量、质量及时间上的准确对接,让龙泉花木品牌叫响雄安。
(五)扩大人才与劳务输出
针对雄安新区基建时期的劳务需求,结合安阳的精准扶贫工作,针对雄安建设急需的建筑、电工、驾驶、烹饪等方面的人才与劳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特色劳务品牌,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雄安初创期间,条件比较艰苦,要鼓励安阳的企业家和各种人才奔赴雄安,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扎实苦干,努力奋斗,闯出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雄安新区建成期间对接重点是“引进来”
2022—2030年雄安新区建成期间,众多高端、优质创新资源将落户雄安,安阳要大力引进这些创新资源,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一)大力引进雄安新区的高技术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雄安新区将建设数字城市,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阿里、百度、腾讯等已经入驻雄安。安阳作为一个工业城市,需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正在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也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同时,安阳也在朝着智慧城市方向发展,这些都可以引进雄安新区的相关信息技术产业。
2.现代生物产业。安阳的生物医药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市场,有翔宇医疗、科伦药业、路德药业等一批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生产企业,同时在建多个智能化养老基地,可以借助雄安新区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发力量或研发成果,应用、发展安阳的生物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
3.新材料产业。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雄安新区将对生物医学、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新材料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并使之产业化,安阳作为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基地,可以与雄安新区相关的基础研究展开对接,将产业化基地落户在安阳。
(二)大力引进雄安新区的高端现代服务业
一是金融服务。安阳目前的金融服务以银行、保险等业态居多,证券、信托、租赁等业态相对较少,可以引进雄安新区的金融服务业,进行金融创新。二是智慧产业。安阳的物流、教育和医疗都需要进行数字规划和智慧化升级,可以引进雄安新区智慧产业帮助优化本地资源配置。三是科创服务。安阳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有孵化中心、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但是在科创服务方面还是短板,可以借助雄安新区的科创服务围绕创新链构建服务链。四是商务服务。安阳有钢铁、建材、纺织服装、果蔬城等专业市场,可以借力雄安的设计、咨询、会展等商务服务,把这些专业市场打造成为知名品牌市场。五是文化旅游产业。安阳具有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文游产业是安阳的主导产业,应以品牌战略为导向,可以借助雄安新区的文创平台,打造安阳的文化名品,提升文化旅游档次。
(三)大力引进雄安新区的现代生物科技农业
雄安新区将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现代生物科技农业。安阳是个农业大市,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借助雄安新区的生物育种改良安阳的小麦、玉米、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农业产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依托内黄果蔬城,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色优质的“菜篮子”“米袋子”;依托汤阴食品加工基地和滑县烧鸡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让安阳的农产品品牌叫响全国。
(四)学习借鉴雄安新区软环境建设
雄安新区除了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更有一流的软环境。安阳要学习雄安新区,创造更加开放友好的软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吸引人才和投資。在住房制度上,雄安新区将以租为主,百姓变成“城市股东”,集体参与分红[3],安阳在城镇化过程中,新建社区也可以以租代售,降低外来人口落户安阳的成本,留人聚气,增加城市吸引力。在城市管理方面,雄安新区采用数字化管理,城市“智脑” 调配需求,也值得安阳借鉴。
四、做好顶层设计与实施保障
一要科学制订对接雄安新区战略规划。要紧密结合安阳的区位优势、产业布局和发展空间,组织专门的人员,深入实地调研,广征良策,科学制定规划,明确战略目标,把握对接的重点,强化对接措施,指导对接实践。二要设立常态化联络对接机制。要成立对接领导小组,下设与雄安新区常态联络办公室、行业协会、企业家联络协调办公室等,分功能、分产业、分行业建立对接机制,全市一盘棋,形成合力,脚踏实地持续推进,确保对接取得实效。三要建立对接网络信息平台。实时跟踪双方供需最新消息,对数据采集进行分析,对受众精准投放信息,实现供求精准对接。四要定期跟踪评估。包括合作意向、合作项目、入驻企业等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体制机制渠道是否畅通,定期开展对接评估,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促进两地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王敏,齐雷杰,等.奋进新时代 建设雄安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指导《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编制纪实[N].人民日报,2018-4-27.
[2] 张志峰. 雄安迎着春光再出发[J].中国产经,2019(4):60-65.
[3] 范晨光.雄安新区住房模式与房价调控[J].中国房地产,2019(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