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汉朝是一家公司……

2019-10-24

南方周末 2019-10-24
关键词:武帝盛世平民

赵曈

复旦大学史地所侯杨方教授的新书《盛世》剖析了两段对现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历史。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降,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两百余年的帝制时代,西汉开辟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社会的第一个盛世,真正界定了“盛世”的涵义:国内政治长期稳定和平,经济实力持续发展,国力强盛,威服四夷。西汉盛世以武帝封禅泰山、宣帝设立西域都护为标志,其带来的高度的民族认同意识与稳定的核心区版图是中国文明经久不衰的精神、物质基础。康乾则是这类盛世的最后一个高峰。在此期间,准噶尔被灭,中亚的西域新疆被纳入帝国版图。此外,入侵西藏的廓尔喀被击败,驻藏大臣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沿用至今的“金瓶掣签”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蒙藏活佛的私相授受,《钦定西藏章程》的签署更反映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和绝对掌控,也是西藏成为中国领土最有力的证据。

历史的车轮不可倒退,车辙即是它为后来者留下的珍贵遗产。所谓“前车之鉴”,就是历史所独有的借鉴意义。盛世是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巅峰,它可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管理经验”。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其中的规律,才能真正领会到历史的魅力所在。本书将官僚视为职业经理人,目的即在此。贵族和酷吏对国家的看法完全不同,对于贵族阶层来说,他的个人利益、家族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体的,自他出生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不出意外,这些权力和地位将一直伴随他进入坟墓;对于酷吏来说,他的职业只是谋生的工具,所获得的权力和地位都具有时效性,这世上又有几个人能拒绝权力的诱惑呢?可以明确的是,社会制度与具体的时空环境并不是造成酷吏具备上述独特属性的直接原因。在一切权力制衡的角逐中,扮演着跷跷板角色的人性往往才是关键:领导层拥有绝对权威,监督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职业经理人为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防止领导层的过分集权,另一方面则保证了社会的流动性。利益、资本、人才,随着职业经理人的不断更替而实现了流动和交换。这是作者结合社会经验和历史所得出的结论。

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侯杨方教授认为,武帝时期的汉王朝就像一家处于上升期的公司,皇帝毫无疑问是董事长,世家贵族就是公司董事会。他为公司制定的方针是:兼并其他公司(征服四夷),开拓市场(开疆拓土),建立全球顶级商业帝国(万国来朝)。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武帝需要一批具有冒险、进取精神的精英,而公司董事会大多靠手中的股权吃老本,仅靠他们根本无法实现既定目标。因此,公司面向全社会实行公开招聘,凡是有才能的人皆有做高管的机会,自此非公司利益集团的平民精英开始介入高级管理层。由于武帝承诺,完成相应的KPI就可获得丰厚报酬(封侯),未完成轻则降级(除爵),重则开除(死罪)。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使得这些员工积极提出大胆且富有挑战性的方案,帮助公司完成“并购”,并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第250页)然而,该激励机制的弊端也初现端倪。那些尝到甜头的员工开始在领导面前见风使舵、溜须拍马,以期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水。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主父偃。

主父偃本是齐国人,来长安后投在卫青门下却一直未受重视。走投无路的他决定放手一搏,直接给武帝上书,不料当天就受到了召见。武帝甚至感叹两人相见恨晚,随后命其为郎中,更是在一年之内四次提拔主父偃,最终任命其为中大夫。主父偃也的确是一位饱学之士,在他提出的建议中,最重要的当属“推恩令”和“收复朔方地”,他也因此深受武帝重用。此后,主父偃急功近利的心态便暴露无遗。他前脚逼死齐王,后脚向诸侯索贿,最终被人告发。武帝惜才,本想饶其一命,结果与主父偃互为竞争对手的另一位平民精英公孙弘进言,指出齐王仅因生活作风问题遭诛杀,皇帝如若不杀主父偃,便会被世人认为是贪图诸侯的钱财。武帝闻言最终还是杀掉了主父偃。

像主父偃、公孙弘这样的平民精英,可谓“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他们常因个人利益,既会彼此猜忌、互相残杀,也能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行事没有原则,也容易得志猖狂。世家贵族子弟由于优渥的家庭背景,很轻松地就能获得升迁,因而不理解,也看不起平民精英的做派。例如,出身“十世公卿”家族的汲黯就十分瞧不上时任丞相的田蚡,认为他全靠裙带关系上位,因此拒绝向其行跪拜礼。此外,这些平民精英的职位升得越高,董事会(世家贵族)对公司(汉王朝)的掌控越弱,平民精英与世家贵族之间开始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对于握有最高权力的武帝来说,意味着他的决策权将更受重视、更加集中,因此比起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武帝更倾向于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样一来整个公司(汉王朝)就拥有了一套较为高效、稳定的运行机制。这也是两个盛世能够长久繁盛的原因之一。

历史终究还是过去式,没有人能亲眼证实我们所理解的历史是否真正地发生过。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历史认识所参照的价值或利益并没有普遍有效性,而是因时而异的。”(雷蒙·阿隆《历史意识的维度》)正如考古学中的标准器,文献学中的善本,如何寻找历史学中的可靠参照物,亦是研究历史所无法回避的话题。本书作者侯杨方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史、人口史以及历史地理,在他看来,“历史有一个时间线,时间线不可错乱,地理是空间线,空间线也不可错乱,时空交织就是历史地理”。而他对地理位置的“精准复原”,便是为了追求历史中的现实感,这样身临其境所获得的具体感受能有效避免以现代观念看待千年以前的古人所产生的错位感。比如,太初年间,李广利领兵征伐大宛并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翻越帕米尔高原,然而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却因李广利投降匈奴而鲜少被提及。侯杨方教授曾多次前往李广利远征途中经过的地区,他途经的那些草甸、沙漠和戈壁几乎没有混入任何现代物质文明的产物,可以说与两千年前没有区别。站在山口时,就能体验到古人当年翻越葱岭有多么艰难。这种史料和实地的互证也是对学界的研究热点——历史书写的呼应。

猜你喜欢

武帝盛世平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盛世钟声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盛世之美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