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

2019-10-24欧晓理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民生养老体育

欧晓理

社会领域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落地实施,我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砥砺奋进,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砥砺奋进,不断加强社会领域发展改革,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养老、体育、社会服务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使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一)教育领域

1949—1976年,教育事业恢复发展。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1951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大调整,使绝大多数省都有了综合性大学和工、农、医、师范院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相继颁布,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初步建立。1976年与1950年相比,我国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从3075万人增加到2.23亿多人。

1977—1991年,教育改革开始起步。1977年,邓小平同志作出恢复高考和派遣留学生等重大决策。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分配制度等改革任务。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1992—2012年,教育公平得到重视。1995年、1998年,国家相继设立高等教育“211工程”“985工程”,面向新世纪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2006年,对农村学生实行“两免一补”。2008年,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提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并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明确实施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框架。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明确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同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深化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制度的基本安排。2018年,我国各类教育在校生数已达2.64亿多人。

(二)卫生领域

1949—1977年,新中国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方针。在城市建立职工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在农村建设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培训乡村医生,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参与除害防病活动。

1978—1991年,医疗卫生事业调整发展。1978年,卫生事业开始注重加强管理,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扩大医院自主权,推动卫生事业现代化。1991年,实行“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同时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方针。

1992—2012年,医疗卫生改革持续深化。199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扩大医院自主权。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展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随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实现“全民健康”为目标,按照“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會、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推进建设健康中国。2018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4万张,卫生人员1230.7万人。

(三)文化旅游领域

1949—1977年,新中国文化开创探索。1949年,提出“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195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并将其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在探索中逐步建立了新的适应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文化管理体制。

1978—1991年,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1979年,邓小平发表“黄山讲话”,拉开了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序幕。这一阶段旅游业发展更多的是体现产业属性,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创收外汇。198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将旅游事业明确为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1992—2012年,人民群众文化旅游需求不断满足。1999年,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假期分别放假3天,并调整相邻周末形成7天长假。2008年,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我国法定节假日天数增加为11天。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作出了重要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了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呈爆发性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激发文化发展动力,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2018年,我国有公共图书馆3173个,文化馆站44464个,博物馆4918个,艺术表演团体17123个。

(四)体育领域

1949—1977年,新中国新体育局面开创发展。1949年,组织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体育号召。195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成立,体育运动广泛普及。

1978—1991年,中国体育走向世界。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0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冬季奥运会。1984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夏季奥运会。1990年,新中国首次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

1992—2012年,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发展。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为中国体育增添了一笔永恒的财富。2009年,设立“全民健身日”。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强国建设积极推进。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消费的若干意见》,推动中国体育深化改革,打破制约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壁垒。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繁荣发展体育文化,积极推进国际体育人文交流,体育事业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1173个。目前,我国有4亿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五)养老领域

1949—1978年,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起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通过接管和改造救济机构、设立生产教养机构等方式开展以救济为主的工作。1956年以后,救济性福利机构中的一部分成为专门收养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残老院,并明确其为社会福利机构。1959年以后,残老院更名为社会福利院或养老院,进一步突出了救济福利性质。

1979—1992年,老年人福利服务向“社会福利社会办”转变。1979年,孤老职工自费收养工作的开展,使城市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对象首次冲破“三无”对象的局限。1984年,国家开展提倡社会福利事业由国家包办向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转变。1992年,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老龄化问题不能走欧洲福利国家的路子,还是要走中国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路子。

1993—2012年,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形成。1993年《民政部 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首次提出“养老服务”概念。2005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首次明确“养老服务”为产业业态。2012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在国家法律层面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养老服务迈向多元综合发展。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务院层面部署推进涵盖多领域、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业发展。2015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首次部署推进医养结合工作。2016年,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表述修改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2018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6.38万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合计746.4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40%。

(六)社会服务领域

1949—1978年,社会服务起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于1953年、1956年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1965 年,《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大力推行火葬、坚持改革土葬、不断改革旧的殡葬习俗、把殡葬事业统一起来四项重点工作。

1979—1991年,社会服务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1985年,第一个殡葬管理法规《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颁布。1988年,正式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审议通过。同时,孤儿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儿童福利的对象范围和福利内容不断拓展。

1992—2012年,社會服务兜底保障制度逐步健全。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颁布实施,保障我国残疾人平等享有教育的权利。2006年,《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印发。2007年,制定了《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暨蓝天计划》,儿童福利服务体系逐步健全。2008年,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2016年,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2017年,《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发布,为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2018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在规划、土地等10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和落实举措。2018年底,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托养和综合服务的设施数已达到4069个。

二、翻天覆地,开创社会发展崭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社会领域发展改革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美好生活、不断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历史。

一是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2017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达到761万人,是1977年的28倍;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比1982年提高了将近6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8%,小学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3.5%,超过或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7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占全球总规模1/5。2012—201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六年超过4%。

二是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十三五”以来,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深化医改前的40.4%降到30%以下,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30/10万降至19.9/10万,婴儿死亡率从13.1‰降至7.5‰。

三是文化旅游事业与产业双丰收。1949年,全国各类图书馆只有55个,博物馆21个。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713个,比1949年增长56.7倍。2018年出版各类图书95亿册(张),比1950年增长34倍。1993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864亿元,2018年已达到5.97万亿元,是1993年的70倍左右。

四是公共体育与体育消费能力大幅度提升。全国体育场地由1974年的2.55万个到2013年的169.46万个,增长约65倍。体育场地面积由1995年的7.8亿平方米到2013年的19.3亿平方米,增长147%。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1995年的0.65平方米到2013年的1.46平方米,增长124%。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4.6%,体育消费总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吸纳就业超过500万人。

五是养老服务发展实现历史性变革。新中国成立初期仅依托几百家救济机构开展老年人救济工作,改革开放初期保障不到500万特殊困难群体,目前已覆盖3000多万特殊老年人群体,面向约2.49亿老年人。1978年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仅8000多家,2018年已有注册养老机构2.97万个,社区养老设施4.66万个,互助型养老设施8.73万个,93%的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六是社会服务兜底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国殡葬管理所、火葬场、殡仪馆等殡葬服务机构从1986年的1360个到2017年的4132个,增长204%。残疾人康复机构从1996年的875个到2018年9036个,增长9.3倍。同时,全国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364个,总建设规模578.3万平方米,总投资176.9亿元。

三、不懈追求,积累民生发展宝贵经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把人民的“小事”放在心上,把人民的“福祉”作为担当,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改革始终。“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在教育、卫生、民政、文化等领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二是思虑全局,谋划长远,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视野树立“大民生”观。实践证明,要民生而不要透支民生,要福利而不要过度福利。统筹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最大限度改善民生,又要以实际情况为约束条件,不吊高胃口,不过度承诺,一步一个脚印,让民生保障延伸到未来。

三是丰富供给,增添活力,推动公共服务实现从政府“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完全依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时代已经结束,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已然开启,要善于集合众力改善民生,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降低准入门槛,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是转变方式,融合业态,不断满足新时代下日益多元化多样化的民生需求。进入信息化时代,移动终端、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催生了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互联网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我们要采用全新的方式提高供给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扩容。

四、不忘初心,续写美好生活时代篇章

民生期许殷殷,奋斗未有穷期。下一步,要继续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发展工作的部署,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民生工作越来越有温度。

一是维护公平正义,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均等享受,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实打实地做,循序渐进地推,持之以恒办好民生实事。

二是激发社会潜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严格划定政府边界,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试点示范等举措,在社会养老、家政服务、社区助餐、体育健身等领域,不断丰富扩大有效供给,切实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三是促進融合创新,探索“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智慧化、精准化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可及性和便捷性,构建智慧服务体系,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促进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四是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服务标准和评价。制定国家、行业、地方、基层服务机构四个层面的标准,开展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评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服务对象诚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

回看历史,70年的成就蔚为壮观;展望未来,社会发展进入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乘势而上,勇于担当,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猜你喜欢

民生养老体育
养老生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我们的“体育梦”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