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

2019-10-24吕洁

唯实 2019年10期
关键词:赣榆环境保护生态

吕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连云港市赣榆区位于黄海之滨、海州湾畔,丘陵、平原、沿海各占1/3,62.5公里海岸线纵贯南北,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素有“黄海明珠”美誉。近年来,赣榆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始终秉持“环境是最大民生”的理念,紧紧围绕治气、治水、治土和各项年度重点目标任务,采取过硬举措,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新路径。

一、把握三大关键,念好环境保护“紧箍咒”

赣榆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持续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向制度要生产力,切实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内在动力。

注重提升创新力,强化制度约束。一是建立环保评议机制。创新出台《赣榆区实行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经济开发区、各镇党政负责人以及承担生态环境工作重点任务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每年年底就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向区委、区政府述职,并进行集中评议,牢固树立结果导向,做到真述真评、真考真用。二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整合各相关单位执法资源,由区委、区政府统一调配,随时按需精准出动联合执法,实现监管无盲区、对接无缝隙,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同时,健全资源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司法强制措施在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工作中的适用。三是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动法律顾问参与环保工作重大行政决策的研究、论证,以及行政复议、出庭应诉、重大突发事件和各种纠纷的处理,对决策议案进行合法性审查或法律风险评估,确保各类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有效。

注重激发活力,强化管理约束。一是坚持放管结合。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授权赣榆经济开发区独立行使两项环保行政审批权,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同时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厘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强化权责体系建设,形成权责统一、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坚持服务至上。深化“企业接待日”“千名环保干部结对帮扶”等活动,及时回应企业诉求,針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广泛争取各类激励政策和项目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保工作,帮助解决涉及的环保问题,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三是坚持信用评价。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环境标准,以及履行环保责任等情况进行评价打分,由优到劣依次以绿色、蓝色、黄色、红色、黑色进行标识,确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对于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实行贷款受限、差别电价、加收污水处理费等惩戒性措施,切实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注重传递压力,强化责任约束。一是构建工作网络。先后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单位和各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区长任主任、相关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和各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并确定各自职责和具体议事规则。二是推行分级负责。实行由区、镇政府主要领导直管环保制度,并担任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点位长”和相关河流“河长”。全面落实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包镇制度,区级层面主要解决涉及全局发展的重大环保问题,镇级层面则负责具体问题的整改落实。三是精准考核问责。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共性清单,增加其在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制定出台《赣榆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建立并对照清单分解责任,视工作完成情况、履职到位情况及产生的影响,给予相应处罚,切实提高问责实效性和精准度。

二、强化三大实招,打好环境保护“组合拳”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赣榆区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精准施策,全力打好“组合拳”,确保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水气土共治。一是工程治水。按照“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绿岸”思路,围绕入海河流整治、提高断面达标比例等重点,大力推进2019年度64个治水工程,全力推动21个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通过实施沿岸污水处理设施、截流闸、污水管网、河道清淤等工程,水体环境明显改善。目前7条入海河流月测值全部达标并消除劣V类,4个省考断面全面达标。有序开展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小塔山水库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上移工程,建设莒城湖水厂和莒城湖应急备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达到100%。二是管理治气。全力开展“降尘治车”蓝天保卫一号行动,以PM2.5浓度下降、优良天数比例上升为标准,围绕燃煤锅炉、餐饮油烟、重点行业VOCs、机动车尾气污染和秸秆综禁等重点进行整治,落实钢铁、化工等行业错峰生产要求,全面实行建筑工地“八个百分百”和预拌混凝土企业“四个全部”要求,空气质量全面提升。2019年1—5月,PM2.5浓度同比下降3.6%,空气优良率达72.4%。三是综合治土。加强对产废和经营处置企业的管理,持续开展“减存量、控风险”专项行动,对土壤污染源集中的化肥农药施放过量、重金属化学危害物堆放、工业化工“三废”处理、地膜回收和垃圾处理等领域加强管理和处置。完成农用地详查样品检测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2018年危险废物动态申报率达100%,库存量削减达70%。

区镇村联动。一是紧盯目标,同向发力。全区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区等创建目标,强化纵向联动和横向配合,同心同德共同发力。同时,注重延伸创建活动触角,将各项创建工作延伸至基层镇村,延伸至千家万户,凝聚起更广泛的力量,共同推动创建工作快速落实。赣榆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区,所辖的宋庄镇创成国家级卫生镇,5个镇、3个村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4个、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村18个,市级生态村351个。二是强化引导,共树新风。注重开展各类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全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共建共享的生态价值观。全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坚持绿色出行、绿色就餐,倡导简约适度消费。积极引导居民生态旅游、绿色出游,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由村(社区)在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分拣分类,然后镇进行压缩,区进行转运处理。三是数据共享,协同转办。充分借力全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对环境问题线索全流程精准监督,按照属地镇和部门职责,及时对环保、住建、农业农村等20余个部门,以及15个镇、2个园区进行分办。通过预警、通报、曝光等形式,督促各镇、各职能部门履责履职,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污染防治综合监管体系。通过同步上传现场检查、行政处罚、整改核查等处置信息,实现实时动态监管,及时、高效、规范处置问题线索,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自2019年初平台正式运行以来,共收集、转办各类环境问题线索804条,已办结633条。

防管养并重。一是注重源头预防。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执行专家预评审、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绝不因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的生态环境,2016—2018年,共拒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76个。加强河流水质、空气质量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的重点点位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第一时间做好涉及环保类舆情的管控疏导工作。二是注重过程管理。全面推行“双随机”抽查机制,将全区858家环境监管企业纳入随机抽查企业名录库,对企业达标生产、技术改造、停产整顿等重点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加大监管频次,提升督查强度,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全面提升事中监管效果。三是注重后期养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生态红线矢量化管理,将全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划分为5大类11个区域,共455.15平方公里。完善生态红线考核和生态补偿制度,启动水环境区域补偿试点,完成车辐山、滕官庄矿区等多处废弃塘口修复治理。

三、突出三大导向,做好环境保护“压舱石”

赣榆在做好环保工作的过程中,坚持当前与长远并重,注重稳健不漂浮,既把当前的问题解决好,更注重探索研究,实现更长远、更可持续的发展,全力压实生态发展基础。

突出问题导向抓整改。一是狠抓交办问题。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其“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强化清单管理,明确具体的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建立整改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做到问题不解决坚决不放过。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共收到交办信访问题23批次共47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并按时整改完成。2018年“回头看”督察期间,共收到15批次20件交办件,全部受理办结,交办信访件较2016年第一轮督察下降60%。二是狠抓突出问题。全力推进“专项治乱”行动,围绕河道“两违三乱”、牛羊屠宰行业屠宰点不规范及废水直排、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泥鳅养殖行业尾水超标、地下水无序开采等“十乱”突出环境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累计关停取缔400余家不合格、整改不到位的“小散乱污”企业,整治问题企业500余家,有效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多发态势。三是狠抓信访问题。把信访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及时对环保信访问题成因、特点和态势进行研判,强化属地镇责任和区领导带部门包案制度,共同做好化解稳控工作,逐一抓好整改落实,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矛盾纠纷、信访热点难点问题,依法维护群众正当的环境权益。

突出效果导向抓执法。一是强化执法规范性。规范执法流程和程序,对于相关执法行为提前告知、明确标准,严格实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即时上传污染源定位、违法行为及图片视频等信息,有效实现环境执法工作智能化、規范化和精细化。面向社会聘请环保政风行风监督员,将环境执法人员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强化执法刚性。坚持一个标准执行到底,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坚决将环境污染的闸门关死,对于违规企业和各类违法行为,该整顿的坚决整顿、该关停的坚决关停。2016年至今,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798件,行政处罚577件,配套办法案件341件,处罚数、处罚金额、配套办法案件数逐年递增。三是强化执法协作性。积极参与苏鲁边界环境保护联合会联席会议,交流边界污染防治工作经验,协商解决跨界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拓展跨界区域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新内容,先后与临界地区签署了《赣榆区边界区域环境保护联合联动工作备忘录》等文件,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制度和规划编制沟通机制,及时就跨区域污染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并对边界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及时通报会商。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督促作用,共同签署《鲁苏边界跨区域检务工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协作,联合打击跨区域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为。

突出长远导向抓提升。一是提升园区环境。提升园区规划标准,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实现由单一工业园区向集公共服务、平台载体、政策支持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园区转变。大力推进化工园区整治和“减煤”“减化”行动,加大淘汰取缔高风险、高污染、低端低效产能力度。截至目前,共关停化工企业13家,严格落实“两断三清”要求,杜绝二次污染。制定完善柘汪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整治工作方案,1万吨/天化工废水处理、污泥高温熔融气化、园区循环化改造等18项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二是提升产业质量。引导产业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定位进行布局,持续完善西部林果、中部高效种植、东部工业和海淡水养殖的产业布局,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力度,不断推动石化、钢铁及装备制造等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招引符合产业定位和环保标准的大项目、好项目,紧盯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软件服务等高成长、高附加值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发展“生态+”经济、低碳循环经济,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三是提升基础能力。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推动环保技术由实验室走向运用,不断提升科技治污、精准治污能力。着手建立专业环保队伍,强化教育学习、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加大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力度,做到巡查高效、监测精准、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全面锻造一支敢于担当、能打胜仗的环保铁军。

(作者系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赣榆环境保护生态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赣榆与我
繁华尽落看古城
My Hometown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