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社联动”催生共建共治共享雨花样板

2019-10-24陈平彭雷

唯实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服务

陈平 彭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不断深化“三社联动”机制,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大胆探索实践、创新群众观念,走出了一条培育社会组织、助力社区治理的特色发展之路,对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凝聚更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14年雨花台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获得高度评价,认为值得在全国推广。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雨花台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寻找居民参与的最大公约数,逐步探索出党建引领下,具有雨花特色的社会组织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路径。

搭建组织架构。为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他们建立健全了三级党建架构,层层压紧压实社会组织党建责任。在区级层面,构建“一委一园一中心”工作模式,成立雨花台区社会组织党委,明确主体责任,依托雨花公益众创空间和区级社会组织,“党务+业务”协同发力。在街道层面,明确各街道(园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责任,党总支书记由街道分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兼任,负责抓好辖区内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和指导督查工作;在社区层面,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明确社会组织承担的具体任务,服务内容涵盖社会事务、文化体育、健身康乐、志愿服务、交通疏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爱等各个领域。通过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平台载体和服务机构协同联动制度,拉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网络,确保社会组织的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发挥堡垒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统筹推进区域化党建、社会组织党建和社区党建,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自治机制,实行社区党员向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党员向社区“双报到”机制,让“党旗”在社会组织项目中高高“飘扬”。夯实党建引领下的“三社联动”机制,调动各类资源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通过建立全区“党建项目”库,推动“书记项目”落实落地。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成立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站,联合社工和各类党群志愿者,在全区建立起118支、超过2万人的社会组织党群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各类服务。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优质、贴心的专业服务,让群众在感动中加深了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凝聚党心民心正能量。

创新治理模式。总结“党建+文化”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经验,完善翠竹园社区民主自治“四方平台”建设模式,梳理提炼成具体化、流程化、特色化社区治理工作法,在全区各街道(园区)、社区全面推广。引导街道、社区从实际出发,挖掘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结合环境整治和小区出新改造等,强化社区文化引领。通过国际化社区试点,开设社区红色夜校、道德讲堂、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提升社区治理特色品质。深化实施“精品社区”建设,制订《精品社区建设与评价指南》,调研论证确定每个社区治理主题和特色路径,通过项目牵引,带动居民广泛参与,推动形成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

理顺平台,协同机制不断优化

在“开放设计、立体扶持、落地生根、全面承接、持续发展”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下,区委、区政府从理顺平台入手,强化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利好,数量种类不断增多,社会影响逐步提高,“三社联动”的协同机制不断优化。

提供政策支撑。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中国“社会组织创新特区”,制定了登记管理、资金扶持、培育发展等12个系列配套文件,稳妥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后,他们又高起点谋划“三社联动”制度平台,先后制定《雨花台区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实施意见》《雨花台区社会组织“红色导航”行动计划》《雨花台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雨花台区精品社区标准化实施方案》《雨花台区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提供政策支撑。

加强场地建设。社区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落脚点。雨花台区着力加强社区办公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明确规定社区办公用房不低于1/2用于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性服务。同时,社会组织落地社区享受“四个优先”,即:社区资源优先提供社会组织使用、社区服务优先考虑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组织优先落地社区开展活动、公益项目优先落地社区开展服务。在此基础上,高水平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街道管理、社区使用,开展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党建服务、公共服务、协商议事、网格管理服务等。

培育社会组织。不断加强街道(园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公益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街道(园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全部委托第三方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接运行。在全国率先提出由社区层面设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并實现100%覆盖率,发挥社会组织联合会的衔接作用,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着力解决现有体制下社区与社会组织对接困难。实现从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向社会组织综合服务转型,建成集社会组织培育和评估、信息政策咨询、公益项目采购、公益资源整合、社会创业研究等多位一体的专业支持平台。2012年,在全省率先建成“雨花台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第三方运行,出壳后立足雨花辐射全市。2016年,升级打造“雨花公益众创空间”,获评江苏省社会组织十佳公益服务项目。全区登记各类社会组织从2013年的不足200家增加到目前1010家,增速全市第一。

着眼需求,服务质量逐渐提升

新型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雨花台区社会共治体系的重要力量,他们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核心,解决民生问题为目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群众幸福指数逐渐攀升。

健全反馈机制。他们通过网格化管理、民情大走访、12345工单、社区微信公众号、掌上社区APP等渠道和方式,全面梳理民生需求问题,报送至街道(园区)级平台中心整理汇总,然后上报区中心,区中心再对各街道中心上报的服务清单进行筛选,作为每年申报市、区公益创投、精品社区建设、薪火计划等项目资助的依据。最后区民政局牵头,将筛选确定的相关需求一方面反馈给相关部门作为其政府采购服务项目的参考依据,促进相关社会政策完善;另一方面,反馈给所在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作为其通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开展项目资助时的参考依据。同步协助社区建立完善需求反馈考核评价机制,保障居民合理诉求得到落实,提升社区决策和治理水平。

统筹服务项目。根据需求和现实存在的民生问题,统筹设计“三社联动”的服务项目,并通过项目运作,满足群众现实需求。每年年初,梳理部门对应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修订完善政府部门职能转移目录,区民政局发布申请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目录,实行费随事转和购买服务。年度区公益创投、精品社区建设等项目正式实施前,按照“对象要准、需求要清、服务要实、目标要明”的要求,区部门、街道(园区)、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多方统筹设计项目指引清单。在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托区中心和各街道级中心,建立项目库和专家库以及孵化培育基地,将孵化培育的重点转型为项目孵化、项目开发、项目培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项目动态,组织专家定期开展立项评审、中期评估、结项评估。

完善考核体系。建立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评价标准的“三社联动”考核制度,加强社区居委会对其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评估和监管,组织社区居民对社会服务机构、社区工作者和社工人才服务效果的评估评价,制定以群众满意度测评为主的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实施办法,不断完善联动有效实现机制,引导和推动精准服务。围绕社区养老、社会救助、区域自治、特殊人群服务等方面,做到两个明确:明确在社区每年30万元的为民服务专项经费中,不低于50%用于社区服务项目化运作;明确社区办公服务用房80%用于养老、青少年、公益慈善、调解治理服务等。通过社区协商议事平台,采取社区为民服务项目提案大赛等方式,开展精准服务,让居民从服务需求到服务项目设计全程参与,并采取投票方式决定年终考核等次。

突出治理,功能效应充分发挥

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社会治理的落脚点是解决问题,雨花台区各类社会组织扎根基层,围绕社会治理中的一系列问题解难帮困开展专业服务。

注重统筹推动。他们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直面基层社区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议事园”“市民讲堂”“社区沙龙”等途径,畅通民主协商渠道,探索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的程序和方式。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的为老服务、为少服务、为残服务、为困服务。坚持“财政扶持、企业资助、基金会支持、公众捐助和自我造血”的多元机制,每年由区财政预算安排2000万元社区建设资金,设立社区型基金,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型基金全覆盖,先后与微软、汇丰银行等数十家企业合作,为社会组织链接企业资金超过3000万元。

搭建议事平台。根据社区的资源禀赋,探索622社区议事协商工作法,即:社区公共事务和服务60%以上由社区议事协商解决;20%以上由社会组织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解决;20%以下通过转介和其他途径解决。引导和支持社区制定科学适用的社区议事协商规则,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实施“微项目”“金点子”“提案赛”等微基金项目,探索“线上协商”新模式,将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纳入同一个在线平台,通过在线沟通、互动和回应等方式,广泛开展线上民主议事协商,缩短沟通时间和空间。

凸显自治功能。街道层面把涉及社区居民利益诉求的决策事项充分整合,规范社区协商的内容、主体、形式和基本程序,增强居民议事协商能力,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实施社区微基金,逐步形成居民参与社区共治的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以社区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为主体的睦邻互助会,立足小区院落与楼栋,开展邻里事邻里议,实现邻里协商微自治,提升社區自治效率和水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它意味着由过去偏重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更加重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参与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上述雨花台区培育社会组织助力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对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凝聚更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服务
石器时代的居民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