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集体主义:“铁军精神”的核心
2019-10-24姚冬玮耿步健
姚冬玮 耿步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用忠诚和热血淬炼出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宝贵精神财富——纪律优良、听从指挥、不畏死亡、甘于奉献的“铁军精神”,革命的集体主义贯穿其始终。在新时代从严治党的形势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新长征中,这种精神依旧可以实现跨时间跨地域的革新。深刻理解革命的集体主义,并以其为核心在新时代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对于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铁军、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革命的集体主义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核心
所谓集体主义,是指主张个人不损害集体利益、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集体利益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众所周知,集体主义思想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以共同劳动的社会方式进行生活资料的生产,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求得生存,是早期集体主义诞生的雏形。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所阐述的集体的本质就在于多数人共同社会劳动而形成的整体观念,是一种“类”的社会结合体,属于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而革命的集体主义作为特定革命时期的集体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形成和阶级斗争的历史是分不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离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集体力量,就没有无产者个人的利益和个人解放。中国共产党由于其无产阶级的属性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注定了必须以革命的集体主义作为其最根本的原则。
1.革命的集体主义的灵魂: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王奇生的《革命与反革命》一书记载,中国的一些早期革命者认为,中国人的革命迥异于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西方革命是为了解放封建体制下备受束缚的人民,而中国人民的自由度在王朝时代远高于西方,高自由度导致较低的团结性,从而限制了集体力量的充分发挥。因此,中国的革命需要形成集体主义。革命早期,我们党尚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面对挫折和困难,广大党员舍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让位集体利益,充分发挥了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中央苏区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闹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根据地的广大群众经过革命教育也逐渐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价值观念,积极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大潮中,在中共早期的革命战争中都可以看到人民群众的身影,抢救伤员,搬运物资,等等。毛泽东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在本质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体实质上就是我们所说的集体,正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引领着这个集体中的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根据地这一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被这个集体中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自觉地投入革命活动中,从而继承和弘扬革命的集体主义的无私奉献精神。
2.革命的集体主義的原则: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
“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是革命的集体主义的总原则。“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革命价值原则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道德要求,也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一般地说,“集体主义”中的“集体”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代表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集体”,另一层代表的是团体、单位的“部分集体”。革命的集体主义中集体既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这个“整体集体”,也指人民军队这个“部分整体”。每个“部分整体”的成员首先要无条件服从“部分整体”的利益需要,但最终又都要和所属的“部分整体”无条件服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这个“整体集体”。在中国的革命年代,共产党人的集体主义更为严谨,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就是批判和防止自由主义的著作。事实证明,中国革命之成功需要亿万人松散的小农经济结合下的集体前行,离不开“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的革命集体主义原则,尽管革命的集体主义牺牲了部分个人的自由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民主逻辑,然而置于时代背景下审视,自由主义让位于集体主义,是历史实际下的必然走向,是成就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关键法宝。
3.革命的集体主义的基础: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
任何一个集体,要想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尊重和维护集体成员即个体的利益。所谓的集体利益,也只有事关每个个体的利益并能够满足每个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集体利益。也只有真正的集体利益,才会赢得个体的情感认同与自觉维护,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建立真实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体——社会主义国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朝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迈进,从而确保每个人都能过上自由、富足、幸福的生活。在历次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心连心,因而也能够使“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这一革命的集体主义原则能够得到更多民众的认同,从而自觉地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这种初心和使命真正体现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也从更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追求的高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没有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就无法支撑共产党人和广大群众坚持革命集体主义的原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无私奉献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即便是人民军队,尽管打仗肯定会导致军人的牺牲,但从不轻易地为成就集体利益而要求战士作毫无意义的牺牲。在平时的生活中,部队集体对于每个军人都充满关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从而愿意守护这个集体,并为这个集体的利益和这个集体所追求的崇高的事业而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
二、以革命的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抗日救亡的战争年代,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主体的人民军队,诞生出像钢铁一样的精神品质。特别是新四军,在其历史沿革中铸就了以革命的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铁军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移跟党走、坚决听从党指挥”的铁的信念
因北伐战争而出名的叶挺独立团(即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被誉为“铁军”。后来随着叶挺出任抗日战争新组建的并受我党直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军长,新四军开始了第一次的“铁军精神”的重塑。新四军革命战争的历史及对后来的影响表明,“铁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不朽的功勋。以“铁军”精神铸就的新四军之所以在革命战争时期战无不胜,其根本原因在于接受党的绝对领导,坚决听从党的指挥。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本源来说代表着革命战争时期的集体利益。革命的集体主义就是要解决革命战争时期中最现实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就是人民群众争取利益的呼声,而叶挺所领导的新四軍,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部队,就是革命的集体主义的个体,其建军主旨必然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与新四军的宗旨的一致性,表明革命的集体主义中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和谐统一,而新四军的建军宗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一致,也是每个军人能够“矢志不移跟党走,坚决听从党指挥”的内在原因。
2.“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铁的团结
从“铁军精神”一路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可以发现,最初的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后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南方各省红军和游击队,到最终的新四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靠的就是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铁的团结。只有强调“志同道合”,才能在新四军的建设和战争实践中将无数个战士的心汇聚到一起,并使这些战士能够自觉投入当时最为惨烈的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当中。可以说,“志同道合”就是革命集体中的个体力量的大汇合,汇合的原因就是每一个战士心中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自觉追求。“生死与共”体现在无产阶级革命集体当中,每一位战士都能将个人的全部生命贡献给无产阶级的革命解放事业。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部队依靠团结力量,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军队所表现出来的同仇敌忾、并肩战斗、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的革命友谊正是由革命的集体主义中的集体精神所迸发。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新四军“铁军精神”里显现出来的精神就是志同道合、生死与共,自觉将军队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团结与互助作为自身的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共同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3.“军令如山、步调一致”的铁的纪律
叶挺独立团创建初期,展现出“铁军精神”中独有的纪律严明的特点,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深刻展现出“铁军精神”的纪律品质。纪律的要义在于形成钢铁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两军相遇勇者胜。所谓勇者,如果没有铁一般的纪律,没有达到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地步,即使数量再庞大的军队也不会成为勇者。革命战争时期,军队纪律展现了人民军队特有的精神风貌,从而使人民军队获得人民的真诚拥护迅速发展壮大。人民军队铁的纪律这一特性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先进性。“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纪律要求是人民军队政治纪律的重要方面,它明确了党和军队的关系以及军队内部的关系,将党和军队的思想及行动统一起来,确保了军令能在军队中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从而保证了军队组织指挥的协调统一。党对于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一切行动听从党的指挥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同时,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开展铁的纪律教育,引导官兵主动认清铁的纪律的重要意义,强化遵规守纪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
三、弘扬以革命的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四军“铁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要成为一名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需要用“铁军精神”磨砺坚强意志,用“铁军精神”筑牢思想堤坝,用“铁军精神”塑造高尚人格,使“铁军精神”成为激励我们攻坚克难、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黑格尔曾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对一个民族与国家而言,精神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精神引领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特定的行业和职业人员,如军队、公安等,特别是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共产党员,都应该深刻领会革命集体主义之要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其精神内核,思考并践行以革命的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铁军精神。
1.丰富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这是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核心素养
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从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爱国主义永远是“铁军精神”的主线,以革命的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铁军精神”,必须充分体现为国、为公、为民族、为社会、为整体的社会奉献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时代所涌现出的“雷锋精神”“王进喜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和“黄大年精神”等,都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无私奉献,将个体利益让渡于整体利益,始终坚守民族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中央最新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赴当年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江西于都,再次宣誓党的初心和使命,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革命精神。”他还说,“我们到这个长征出发地,就是来体验红军当年出发的情况。现在我们正走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靠什么?靠长征精神,靠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靠以革命的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铁军精神”,把爱国、奉献、牺牲刻在自己信仰上,融入自己的奋斗中。
2.培养科学理性,这是弘扬“铁军精神”的重要前提
革命的集体主义提倡的是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先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十分注重科学理性。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思想和行为越来越超越国家的界限,世界上每一个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到地球上的其他个人,因而在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的过程中,既要反对“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又要反对“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因此,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应首先着力于人的科学理性的培养,将“铁军精神”中的实事求是原则貫彻到“铁军精神”之中。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方面建设也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力量。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弘扬“铁军精神”必须加强科技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铁军的必然要求。由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人民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促进人民牢固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民实事求是地创造性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因而科技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全国上下注重科学技术,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新时代弘扬铁军精神,不仅仅是继承以革命的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铁军精神”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将现代化建设的必备素养与传统革命精神相结合,发挥科学理性在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中的作用,为新时代“铁军精神”建设增添新的革命素养。
3.树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与国家共同理想,这是弘扬“铁军精神”的关键之举
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思想和精神的支柱,各行业、各职业人群的精神价值观直接关乎着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性质。首先,我党特别重视主导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在于人民性,人民性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集体利益必须时时刻刻体现在弘扬现代“铁军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党的主导价值观是什么,意味着我们党的各项事业是为谁服务。弘扬新时代的“铁军精神”,一定要将革命的集体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价值观来抓,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弘扬“铁军精神”中的指导地位。其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必须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新时代的国家共同理想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理想信念意味着在弘扬“铁军精神”的过程中应该以革命的集体主义为思想遵循,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每个志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都应该正确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到每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更应该自觉坚持革命的集体主义,并在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的过程中努力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焕发起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本文系江苏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弘扬铁军精神 服务两聚一高”(17DDA006)阶段性成果〕
(姚冬玮:南京市第二医院党委办公室;耿步健: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彭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