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效果的对策研究
2019-10-24王炜郑悦
王炜 郑悦
摘 要: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运用,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结构升级,加快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的融合,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研究“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对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选取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區的5县7乡作为调查对象,研究黑龙江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效果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3-0028-03
一、问题的提出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四化”协同发展的关键内容,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使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一步的融合。“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容涵盖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产品再加工、销售等全过程;“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部门包括生产、研究、教育培训、行政管理、流通和服务等各部门[1]。
二、黑龙江省五县七乡“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情况调查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最好的肇源县福兴乡、和平乡和大兴乡3个乡,以及产业融合发展较好的庆安县丰收乡、同乐乡、致富乡和新胜乡4个乡,从县和乡两个层面,研究“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展模式,分析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效果提供对策建议。
(一)样本选择和问题设计
首先,对当地政府职能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互联网+”现代农业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其次,对农户抽样调查,针对5县7乡的农户发放问卷500份,收回5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92份,回收率为98.4%。其中,接受抽样调查182人为城镇户口,占比37%;310人是农村户口,占63%;其中40—50岁的参与者167人,占34%;30—40岁148人,占30%;20—30岁130人,占26.4%;50岁以上47人占10%,受调查者多为中青年人。最后,针对典型农户和农业管理人员进行调研,调查受访者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了解程度、“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途径和形式、从何种途径了解和采用“互联网+”手段、在农业生产和销售取得的收入中通过互联网手段取得的收益所占比重,以及制约其运用互联网进行农业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与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等。
(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采用形式
1.政府层面
(1)肇源县搭建“四网合一”(即农业信息网、农技推广网、经管总站网、绿色食品网)信息平台。开辟了测土配方施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等一系列专栏。如测土配方施肥专栏,已录入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分析数据4万多个,录入农民信息17 000多户,覆盖了所有乡、镇、村。全县农民通过电脑,可及时查询到每块耕地的理化指标和施肥配方。
(2)庆安县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实施生产环节监控和可追溯。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7处,视频监控农业生产21处,达到生产环节实时监控可追溯。建立“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21个,累计投入资金3 000多万元,基地全部实现视频监控。其中,久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民族规模经营园区被确定为省级“互联网+农业”样板示范基地,农产品已入驻黑龙江大米网。
(3)萝北县加快精准农业信息系统应用。当地企业与京东商城、天猫商城、邮乐电子商务平台、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官网等多家购物平台进行合作,开通萝北地方馆,萝北县的大兴降雪儿南瓜系列产品、渔米河大米、兴龙峡大米、非转基因杂粮、开江鱼等22种特色产品在京东萝北馆上线销售。全县1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入线上销售阵营,涉及农产品200多种,针对青年农民、村级干部举办“现代农业创业和互联网+农业培训班”,打造懂经营和管理的农民企业家。
(4)宝清县以“一个平台、两个系统” 为技术手段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一个平台、两个系统”(即远程视频培训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民购销网络服务平台),构建省、县、村间高效安全的网络来传递农业的相关信息[2]。方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晋升为“升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8%。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51个,2个合作社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录。组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19个,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8%。
(5)克山县加快组织合作社创新,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2017年,克山县建成了全省首家微信电商平台“克山印象”掌创商城,入驻企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35家,开设微店1 400个,发展推客2 300人,上架农产品15个品类,销售15 257单,实现交易额100多万元。
2.农户层面
(1)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认识程度
34.4%被调查者认为“互联网+”有助于农业转型升级,27.4%被调查者认为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24.7%被调查者认为有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或农产品的销售者主要通过网站、专题辅导班和电视等媒体途径了解“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相关政策和信息,占比分别是28.2%、20.6%和18.4%;通过官方微信号、宣传资料和布告栏等其他方式的占比分别是16.7%、12.8%和3.3%。可见,政府对“互联网+”现代农业宣传度手段较为传统,微信、公众号等新型传媒手段运用不够,“互联网+”的意识和手段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农户的生产和生活中去。
(2)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手段运用
五县七乡农户中通过再加工获得销售收入的占比42.4%,农产品直接批发销售的占比42.7%。其中,12万—14万元收入的家庭中,采用互联网销售的比例占30.3%;14万—16万元收入的家庭占25.2%;16万—18万元收入的家庭占28.7%,18万—20万元收入的家庭占10%,家庭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采用比例5.9%。数据表明,中等收入的家庭相对重视互联网手段的应用;而收入较高的家庭反而采用的较少,说明通过互联网渠道促进农民家庭收入,无论在思想意识上还是在实际应用范围上都比较有限。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效果的评价
通过访谈了解到,受访者比较肯定“互联网+”现代农业对其生产、生活产生的有利影响,按照有利影响评价排序,被调查者认为,第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方便购买农产品;第二,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第三,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第四,助力智慧农村信息服务;第五,有助于了解农业的相关政策;第六,助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第七,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受访者根据重要性排位,人才匮乏和政策制约是阻碍当地“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比33.7%和25%。其次是管理者和农户对互联网认识的制约,占比22.7%;最后是资金的缺乏,占比18.5%。可见,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推进中人才和政策的支持是最受关注的要素。
(一)“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制度设计有待加强
目前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仍以政府推动为主,无论在网站建设、信息平台搭建、技术手段应用等方面,政府都是主体地位,农户是附属地位。“互联网+”今后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哪些环节、在不同发展阶段该采用哪一种对策解决问题、以及政府部门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中有关的职能定位、如何激发农户的应用积极性、“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产业链怎样衔接建立等都缺少系统的计划,政府规划作用不够,缺乏政策与财政的扶持。由于制度设计不健全[3],导致其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与专业性指导,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另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不完善,当地基层政府没有结合特色产业、经济水平、社会需求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性,或者不能有效推进信息关键技术的突破,利用农业大数据整合、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工作,缺少切实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就会出现政出多门、各种网站“一哄而上”的局面,形成碎片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
(二)“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财政投入不足
从整体上看,互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普遍不高。一些县、乡虽然持续增加了农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由于拖欠账款较多,想要迅速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非常困难。原因在于:一是县乡村三级财政困难,难以有充足的资金用来发展现代农业。二是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还偏低,能够用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是很少的。虽然近几年省、市和县在农民培训、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技设施建设方面都加大了投资,农民的文化和素养水平有所提升,新型农业应用技术也大面积地运用和推广,农业科技设施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和运用新技术能力普遍很低。由于在农业物联网设备上花费资金昂贵,农民自身很难承受,加上农村公共信息村级服务站建立与设施装置迟缓,使信息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难上加难[4]。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农村金融服务始终未能紧跟经济发展的水平。电子商务企业初创和发展中会采用民间借贷形式进行融资,但这种融资方式风险大、成本高。目前,各种农业相关的金融机构在承包地、宅基地、林权等抵押贷款、小额信贷、村级共同基金等金融产品与服务上进行了创新。但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依然由政府主导,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的影响,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困难。
(四)“互联网+”现代农业专业人才智力支持不够
根据调查,5县7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首先,农业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较少,技术开发能力不足。其次,信息分析方面專业人才稀缺,各类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最后,处于基层的信息服务人员其素养普遍偏低,所需复合型人才较少,想要把握农业经济运行规律就很困难。如,根据双鸭山农业局的调查数据,宝清县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约是7年,初中文化及以下水平的劳动力占比为76.92%[5]。相关部门领导没有深刻意识农村信息化对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性,更有甚者觉得建设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就算完成任务,没有重视信息的维护与更新。因为“互联网+”现代农业专业人才不足,阻碍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处于低级阶段
第一,物流仓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成本高,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网点普遍较少。第二,农产品的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需要完善,农产品在质量、技术、标准化、品牌化等方面缺乏标准。第三,追溯体系不完善。第四,同质化竞争现象大量存在。很多网络平台大体上采用网络分销的方式,提货现场销售,造成产品的相似性,导致彼此之间因为价格而发生争执的场面。第五,营运资金不充足。农村电子商务企业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一)制定“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各级政府应该根据“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制定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的规划。制订“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方案,争取在重点技术与基础方面有突破性进展,推进农业和互联网深层次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部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在产业发展上,通过制订“互联网+”的标准、规范,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全产业链的过程中,使其和农业的生产、管理、加工、质量监管、销售等深度融合,打通一二三产业,形成通畅的产业链。
(二)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通过贯彻实行“宽带中国”战略,农业和有关部门增加“互联网+”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搭建的投资,促进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普及网络应用,改善网络环境,消除互联网应用障碍,进一步使农业网络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状况得到解决。积极展开对农业和科研部门平台、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的建立,从速推进信息进入农村的每一家住户。
(三)加大互联网发展的金融支持
政府作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投资主体,还需要拓宽金融扶持的力度。增加财政支持,鼓励各级商业银行、商业保险公司、电子商务企业在供应链金融、商业保险和其他方面的探索,扩大电商企业融资渠道,引导、推动创业与基金的投入,加大力度扶持农业电子商务电商企业的发展。政府积极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惠民政策,使民间社会资本可以更好地投资“互联网+”现代农业领域,突出“互联网+”点对点方式、一点对多点方式和多点对一点方式的强项,让“互联网+”农业金融涉及的范围更广泛,显示出“互联网+”在普惠金融方面的优势。
(四)加强“互联网+”现代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农业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的联系,设立互联網农业相关专业。基层农业生产单位可以依托科研院所和农业方面的互联网企业,创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培养更多的互联网农业技术人才。加快培养“新型农商”,继续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通过互联网,依托大数据平台,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体,提升“互联网+”效率,创新“互联网+”形式,共享“互联网+”资源,创建现代农业产业的网络信息平台,以此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振兴龙江经济。
参考文献:
[1] 谢东升.“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机制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6.
[2] 隋国龙,史元.宝清县农村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91.
[3] 徐瑛.基于互联网+视角的新型农业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4] 徐翠兰.对“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7):187-189.
[5] 张晓雯,眭海霞,陈俊江.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7,(2):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