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动能

2019-10-24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33期省管干部进修班

唯实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启东发展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33期省管干部进修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多次强调,江苏要发挥制造业集群规模和全国领先的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启东地处长三角核心圈,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处于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加速发展的“黄金期”,以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启东将积极探索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在“巩固、增強、提升、畅通”上下功夫,不断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做出贡献。

一、加快动能转换,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启东市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配套日趋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近年来,启东按照“转型、集聚、特色发展”的要求,全力构建以生命健康科技、海工及重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精密机械等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生命健康科技产业集聚了药明康德、德国拜耳、尚华医药等一批龙头企业,盖天力、白加黑、达喜等知名品牌产品。海工及重装备产业以江苏省首批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十三五”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依托,形成了海洋石油钻井装备制造产业、海洋特种船舶制造产业和海上能源装备及重型装备产业三大板块,已有中远海运、振华重工、中集集团等20余家船舶海工巨人抢滩列阵,“希望6号”“天鲲号”等大国重器相继驶出。电力及能源装备产业已吸引大唐电厂、广汇能源、韩华新能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布局。精密机械及电子产业是启东传统优势产业,年经销电动工具及相关五金工具约占全国市场的60%。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转变,初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9.7∶50.6∶39.7演进为2018年的6.8∶47.5∶45.7,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调优产业激励扶持政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工业应税销售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列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27位;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423.8亿元,增长50.3%。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3.8%、38.8%,产业体系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区域示范市等称号,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12位。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78件。创新平台加快布局,成立了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启东研究院,南通市首家离岸孵化器也成功运营。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5家,连续多年入围江苏县市人才竞争力前十位。

二、紧扣三大变革,探索现代产业体系新路径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明显、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新形势下,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抓住“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个“牛鼻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支撑启东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坚持以质量变革为主体,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产业发展质量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要以质量变革倒逼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出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培育品牌效应,促进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海工及重装备、生命健康科技等主导产业“由单到全”集群式发展,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由小变大”延链式扩张,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从“启东制造”到“启东智造”继而向“启东创造”的转变。聚焦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楼宇经济等领域,推进现代服务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构建“生命信息”为先导的智能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加快推动健康服务业融合化、特色化发展,建设大健康服务示范区,着力打造生活性服务业品牌。立足启东江海资源禀赋,发挥恒大文旅、长泰海滨城等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渔家风情、乡村田园等精品民宿,加快构建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格局,打造长三角高品质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推进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力打造优质食味水稻、高效蔬菜园艺、生态林果花卉等5个10亿级特色产业。大力推进质量品牌提升,把更多精力聚焦到发扬“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上来,加速实现从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

坚持以效率变革为导向,提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产业发展效率是资源利用程度及投入产出效果的直观反映,要通过提高企业效率、坚持绿色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技术效率、收益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从而带动产业整体效率提升。构建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的评判机制,推进实施“百强工业企业”“30强服务业企业”评选活动,针对亩均税收、亩均销售、单位电耗税收等指标,进行企业绩效分类,制定差别化政策,实现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倒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严格产业准入,把投入产出比作为决定企业投资取向的重要衡量指标,让高效要素投得进,低效要素退得出;实施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引进符合优先发展新兴产业方向并对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起关键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在开工竣工、市场开拓、设备投资、产业引导资金、物流补贴等方面予以扶持奖励,力争到2020年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40个,其中百亿级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不低于120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0家。

坚持以动力变革为基础,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动力变革不是在现有的旧结构下寻找稳增长的“药方”,而是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结构下寻找新动能、新增长的源泉。一是推动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全面推进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形态创新、模式创新等为重点的全方位创新,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着力培育壮大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赢得产业升级的先机和主动。二是推动由粗放分散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变。充分发挥园区平台主阵地作用,按照“一特三提升”要求,加快推进园区创新转型,全力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园区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对全市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加强重点园区平台产业规划,按照“一主一新”的要求,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加快产业项目集聚化、集群化,逐步以“企业链”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切实提升园区平台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智能制造普及率,推动园区发展真正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推动由总量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减乘除”四篇文章,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新路子。全力推进化工园区整治,以环保标准倒逼低效落后产能退出,推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把滨江医药化工园作为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长三角生命科技创新基地、健康产业聚焦区、滨江休闲宜居新城。

三、聚力多极支撑,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发展

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核心,在政策引领、营商环境、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增强启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活力。

强化政策引领,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积极策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主动对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大都市圈“1+7”空间协同规划,充分结合各类政策红利的加速释放,高起点规划产业布局,推动产业体系加速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启东实施计划和启东市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生命健康科技、海工及重装备、军民融合等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实施梯度培育100亿、50亿、20亿、10亿级规模工业企业的“1521”大企业培育计划,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类政策,综合运用财政激励、信贷支持、减税降费等措施,梯度培育一批工业应税销售50亿级、20亿级、10亿级企业,打造更多的“灯塔型”标杆企业、“隐形冠军”和行业“小巨人”,不断壮大产业整体规模和影响力。坚持以陆海统筹发展金融服务创新启东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持续压降企业融资成本,鼓励支持企业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高质发展“沃土”。巩固拓展“2440”改革成果,全力攻坚“2330”改革(指实现企业2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3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30个工作日内取得一般工业项目投资建设施工许可证),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不见面审批”,进一步擦亮政务服务启东品牌。积极探索项目容缺审批、容缺建设、容错免责“三容机制”,健全代办帮办服务体系,畅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为项目落地提供全过程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坚持“放管结合”,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快建立事中事后现代監管体系,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为企业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组织开展“进千企、走万家”活动,为企业提供好“店小二”式精准服务,真正当好企业发展的助手、产业转型的推手。

细化人才服务,激活科技创新“引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人才“高精尖缺”导向,制定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引导优秀人才向重点产业、行业流动,实现产业集聚人才和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推动“人才新政30条”落实落细,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长效机制,重点培育“领军型企业家”“高技能人才”和“事业型人才”队伍;提供特色化、精细化服务,让人才在启东有荣誉受尊崇、有地位受褒奖,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坚持以产业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平台为载体、项目合作为纽带,全力链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朋友圈”,实现“政产学研金才”更加精准高效地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合作创新平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高水平建设一批产业公共平台和区域孵化平台,更大范围地吸引创新资源集聚。

(执笔人:葛志娟,中共江苏省启东市委副书记、启东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启东发展
中江挂面:银丝飘香九百年
赚钱养家还是陪伴妻儿?一个男人的悲剧选择
男人选择:赚钱养家还是陪伴妻儿?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哈哈镜真奇妙
香港硕士追爱深圳“的姐”,等待你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