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创新激励机制探讨

2019-10-24李晓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专利权激励机制知识产权

□熊 莉 李晓明 张 璟

在国家推动创新战略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大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各地不断涌现。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合作组织,在实践中也出现诸多问题,如效率低下或有名无实、组织松散和临时、成员有机会主义倾向等。背离了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协同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的初衷。同时,目前关于产业联盟的研究在组织框架和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多,如何针对联盟的特性进行创新激励的研究较少。因此,如何从制度和机制的角度来激励联盟的高效运行、提高联盟绩效就成为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在对江苏省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提高联盟运行绩效为落脚点,研究联盟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联盟合作创新激励系统。旨在为促进联盟的合作创新能力的实现、促进联盟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并实现联盟绩效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

激励机制实则是一个解决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机制。也就是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采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制定相应的制度法规或政策条款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组织的参与者的个体利益与组织目标相统一,从而达到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并且同时实现组织目标。所以激励机制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指引成员的工作方向。激励机制的关键是利益分配机制,分配制度将个体的工作绩效与组织的目标体系联接起来,即达到特定的组织目标(即绩效标准)将会实现成员个体目标。

激励机制设计的标准是使激励机制的运行富有效率。因此,各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将贯穿于组织激励机制运行的全过程,特别是组织在设计目标体系时对各成员真实需求的了解,务必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信息沟通,将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联接起来。激励机制运行的最佳状态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个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在制度的设计者对组织成员信息了解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联盟运行激励机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结合原则。在激励机制中,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成员个体目标。具体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来说,共同的目标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体到成员来说,企业作为创新任务的核心主体,负责技术转化、新产品创制和示范性研究任务,并提供配套资金和工程性技术人才支撑。高校和科研单位按企业需求组织紧密型研究团队,在研发人才、研究条件等方面提供支撑。在每个成员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联盟的目标也自然会实现。

(二)公平合理原则。公平原则主要体现着联盟成员之间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联盟成员参与联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益,虽然不一定是经济利益,还有研发能力、核心竞争力、人才等方面的利益,但不论是为了什么利益,要使成员之间实现合作,获取协同效益进而实现绩效最优化,就必然要求对合作利益进行公平的分配,否则会导致成员参与积极性下降而背离联盟成立的初衷。同样,对于联盟的运行成本和大量的研发费用,也必须在成员之间合理地分担,发挥联盟分散风险的作用。

(三)协同原则。联盟运行的本质就是让知识和创新资源在联盟网络中多向流动,产生协同作用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关于知识转移的研究比较受认可的理论是Szulanski的四阶段模型,分为初始、实施、调整和整合四个阶段和知识转移源、知识接受方、知识转移内容、知识转移途径、知识情境五个要素构成。产业联盟的协同创新过程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都是知识源,知识源提供的知识与信息,经过四个阶段转移到作为知识接收方的企业,被吸收利用并实现技术创新。联盟的创新能力就在这样的正反馈循环中不断提升。

协同原则具体体现在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和信息共享。目标一致体现在联盟内成员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因此需要将联盟的目标进行分解,实现成员目标与联盟目标的统一。优势互补体现在各成员在联盟中应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相应的目标定位和智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协同效益。信息共享是规避机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因为在一个群体中,有的成员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隐瞒一些信息,有些成员又想采取“搭便车”行为,会影响集体决策的效率进而影响联盟的合作绩效。因此,充分的信息共享对于联盟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四)适度开放原则。任何组织的开放程度都有一个合适的度或者阈值,开放度太低,系统的自组织功能就不能正常起作用,开放度太高,系统又可能逐渐走向混乱和无序。联盟的激励机制中的适度原则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制度的适度开放上,过度的保护会阻碍知识转移和协同创新,因此需要在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之间设置一个合理的均衡点。

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

产业联盟激励机制构建的目的主要是使联盟组织的功能有序地发挥作用,增加有序度,遏制无序度,从而提高联盟的组织效率。激励机制的目标和核心是联盟绩效的提升,联盟绩效主要体现在新技术的开发、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成员企业财务业绩的提升。在激励机制体系中,人才、知识、资金和信息等资源组成联盟的资源支持系统。联盟的实际活动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开展的,而知识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活动重要保障,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是联盟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因此构建联盟激励机制主要是项目管理机制、产权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组成的激励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激励系统

(一)项目管理机制。

1.项目管理概述。在管理学领域中,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在资源有限定条件时,在项目活动的管理过程中,运用相应的工具和方法,以实现项目需求和目标的过程。具体项目可能是一项工程、一项服务或者一项研究课题等。可以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看成是一个技术创新项目团队,产品和技术研发是联盟的主要任务,它与传统的实体组织不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是开放式虚拟化的研发团队,拥有更多更丰富的产、学、研方面的资源,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来解决问题,但并没有固定的集中的工作地点。

2.项目内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项目主要由科研项目和产品项目组成,科研项目主要包括项目申请、审批、立项、研究和结项等过程。产品项目具体包括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产品试制、产品生产和销售等一系列子项目组成。不管是科研项目还是产品项目,甚至是联盟的组建、运行、控制和解散等各项工作环节都可以参照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管理。

3.项目实施过程。一般来说,项目的实施过程需经过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如图2所示。启动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立项申请、组建项目组、项目策划等工作;计划阶段主要是定义项目范围,工作分解,活动排序,资源、时间、成本等的估算并形成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进度计划表、风险管理表和沟通计划表等;在项目实施阶段要及时进行沟通、监控和项目状态报告,以及项目可能发生的变更管理;在收尾阶段主要是对项目进行评估和验收,对项目进行总结。

图2 联盟创新项目实施流程

(二)知识产权激励机制。

1.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知识分享和资源共享是联盟发挥作用的关键,相关企业也因为共享而获取核心技术、分散风险,进而增强竞争力。但是,在共享的同时也存在知识泄露的风险隐患。有的参与者就此“搭便车”,不愿付出更多努力而坐享其他参与者带来的资源和技术。因此,在成立联盟的时候必须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控制好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既不能过度保护而影响合作机制的功能发挥,也不能因过度放松而产生“搭便车”行为使平台失去作用。知识产权制度能为知识的生产者提供动力和激励。因此在联盟激励机制的构建方面,必须建立以知识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

2.知识产权激励的体现。联盟的知识产权激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合作研发过程中,联盟各方投入的各自的知识资源的保护问题,目的是防止非所有权人对其他参与方的知识产权的滥用;二是合作研发过程中新创造出的共同知识资产的产权界定和利益分配问题。对于前者,如果参与者投入的是专利,将受到法律的保护。若投入的是专有技术如技术秘密,那么在使用过程中较易泄露,为保护技术秘密不被窃取,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可以建立保密技术和文件档案,制定相关的保密工作制度,相关人员与单位签订保密协议等。

3.共同创造知识产权的激励措施。

(1)专利权方对非专利权方的货币支付。专利权方对非专利权方的货币支付是指共同创造的知识产权由其中主要的贡献者作为专利申请人成为专利权方,参与研发各方通过协商,由专利权方对其他参与企业所做的辅助贡献给予一定的货币补偿。货币支付的方式可以是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根据使用专利而获得实际经济效益后按一定的提成分期支付。提成的基础可以按专利产品的销售额,提成的方法可以使专利价格与使用效益相联系,将参与各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可以较好地体现贡献收益、共担风险的原则,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发展。

(2)专利权方对非专利权方的股权支付。通过各方商定,专利权方依据参与各方贡献的大小将其报酬折为专利权方的股票。参与方将从股利分红和股价升值中获利。这种方式也能较好地体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3)专利权方对非专利权方的混合支付。专利权方对非专利权方的混合支付是指专利权方先支付部分货币给其他参与方。剩余部分从专利产品的销售额中提成支付或采用股权支付的方式。

(4)专利权方对非专利权方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专利权方许可非专利权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专利技术或成果。根据各方在专利创造的贡献大小收取或免收许可费。联盟内部单位之间还可以实施专利的交叉使用许可,也就是互换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使用权,有利于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

(三)利益分配机制。

1.Shapley值法模型。利益分配机制是激励机制的核心,直接影响联盟的稳定性。利益分配公平是联盟成员共同的愿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动态联盟,每一个参与者各自在研发、设计、制造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贡献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并互相协同以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Shapley L.S.提出的用于解决多人合作对策问题的Shapley值法模型可用来解决动态联盟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不是平均分配,也不是按投入比例分配,而是根据合作方在动态联盟效益产生过程中的重要程度来分配,因此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Shapley值法的思想。在一个联盟中,有不同的合作方式组成小联盟,根据其对应的收益函数得出最佳利益分配方案。成员应获得的效益等于该成员对其每个参与联盟的边际贡献的期望值之和[5]。

3.算法的一般形式。M代表联盟,v代表收益函数。成员可以组成若干的小联盟S。

博弈(M,v)的SHAPLEY值将联盟的利益v(M)按照下述公式进行分摊:

xi(v)是对于联盟中的成员i的利益分配函数;s表示联盟S中的成员个数,v(φ)=0;w(S)表示概率,总和为1;v(S)是对于不同的小联盟S的边际收益,即成员加入联盟而增加的收益。

4.案例分析。举个例子来说,假设联盟中有A、B、C三家企业。单干每家收入200万元,A、B合作收入1,400万元,A、C合作收入1,000万元,B、C合作收入800万元,三家合作收入2,000万元。问三家合作时如何合理地分配2,000万元的收入?2,000万元如果三家均分,每家得666.66万元,对于A、B两家来说,小于A、B合作时的均分收入,因此可能不愿加盟。那么要怎样分配才能合理呢?

用公式语言描述该问题为:V({i})=200,i=1,2,3;v({1,2})=1,400,v({1,3})=1,000,v({2,3})=800;v({1,2,3})=2,000。求x1(v),x2(v),x3(v)。利益分配的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动态联盟利益分配计算表

将表1最后一行各自的利益相加,可知x1(v)=800。同理可得,x2(v)=700,x3(v)=500。因此三家合作得到的利益比单独一家或两家合作得到的利益更多,于是大家都愿意加入联盟,联盟的稳定性也更好。

(四)政府激励政策。产业技术联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同时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看,政府也有必要对联盟给予支持和激励。政府应该在基本设施、政策、税收及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以充分调动联盟的积极性。从国外来看,英国早在20世纪初就成立了支持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的研究协会,随后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和推广。政府将制度和资源配置结合起来,才能引导联盟形成合作的长效机制。产业联盟从筹备到建成到发挥作用,是一个动态进程,政府在参与过程中也需要根据联盟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相应的最关键的支持。目前在联盟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可以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不同联盟间及联盟成员间的互相学习,促进联盟尽快建立适应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接下来政府应该为联盟优化外部环境,比如,建立好的信用环境,积极协调企业进行合作研发,通过立项等形式给予大力资助等方式鼓励联盟大力开展创新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创新绩效,应采用联盟内部和外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内部激励主要从联盟技术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设计、联盟共创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分享机制设计以及联盟成员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等方面进行;而外部激励主要是政府对联盟的激励和支持政策的制定。

猜你喜欢

专利权激励机制知识产权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论实用新型专利权终止对同日申请的发明专利授权的影响
——兼评专利法第九条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论FRAND原则对标准必要专利权行使的限制
论专利权无效判定的基础
专利权与生命权如何平衡?——白血病患者陆勇案引发思考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