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安全性与情绪状态的影响分析
2019-10-24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453002叶静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453002)叶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7~75(58.4±7.5)岁。研究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8~76(57.2±7.4)岁。两组基线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专业小组,辅导循证医学和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讲解循证理念,重点辅导解决循证问题的方式。(1)提出循证问题:讨论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预先评估其常见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头痛、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的患者,需要对其安全性予以评估,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小组成员负责综合记录全部问题,总结此类患者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心境状态不佳、安全认知度不高、对临床治疗存在懈怠感。(2)制定护理措施:综合提出的上述安全性问题,逐一分析和制定循证措施,疾病引起的不适感、患者自身安全意识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以问题为依据对文献进行查询,综合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效果以及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对最适宜的安全防控措施进行选择和改进,促使其符合科室护理需求。(3)审慎评估科研证据的可行性:需要对制定好的护理措施是否适用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评审,同时对其实施过程中可能导致的问题、实施效果等进行评审,审慎评估过程需有上级护理人员参加,将其中可行性部分保留,改进不足部分。(4)开展和落实循证护理:①安全认知度不高。告知和指导培训患者的防跌倒意识,发现头晕症状时需缓慢坐立,尽可能使回心血量减少,减少左心室负面影响,条件允许者予以吸氧。②心境状态不佳:帮助坚持治疗效果却不佳者分析原因,文献报道[1],药物种类、剂量、患者日常生活行为等与此类患者关系密切。通过与医师沟通的方式改进药物和生活习惯;增强并发症自护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认知。③对治疗存在懈怠感:相关研究发现[2],病程和用药史≥5年的患者,其治疗积极性明显降低,同时懈怠感明显增强。可通过发放高血压病危害宣传册、家属监督辅助、微信交流等方式督促患者规范用药,定期开展病友心得交流会,对坚持治疗的成功案例进行积极选择。(5)评估循证护理实施效果:总结已经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其需求予以评估,以新出现的问题为依据通过查阅取证的方式制定处理问题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护理期间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PANAS(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评估患者消极积极情绪评分,分值与情绪表达强烈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加以处理,消极积极情绪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各以()、(%)予以表示并各行t检验、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附表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消极积极情绪评分(,分)
附表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消极积极情绪评分(,分)
组别 积极评分 消极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2) 18.87±2.39 24.21±2.67 32.53±4.09 27.24±3.45研究组(n=52) 19.13±2.31 28.98±2.85 31.99±3.98 23.77±2.96 t 0.5640 8.8077 0.6823 5.5045 P 0.5739 0.0000 0.4966 0.0000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消极积极情绪评分两组干预后消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积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组间予以比较,研究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 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8%(2/52)显著低于对照组19.2%(10/5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x2=6.0290,P=0.0140)。
3 讨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循证护理是在准确评估和掌握高血压住院患者常见风险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其可显著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通过认知干预、心理疏导等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
本次实验中,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的积极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循证护理可积极改善高血压住院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