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影响观察
2019-10-24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郭锋杰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郭锋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ICU中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7例,观察组男45例,女42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6.5±2.4)岁;对照组男46例,女41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6.3±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管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导管固定。待气管插管后,采用医用胶布予以固定,并标记管道距门齿的距离,密切监测导管插入深度,以观察导管是否发生移位、滑脱;对气管切开者,于每次更换敷料时,需将气管切开系带打死结,以预防导管滑脱;每次护士换班时需再密切检查导管是否固定稳妥,并判断通气情况。②气道温湿化。根据患者痰液及分泌物黏稠度,将呼吸机湿化器温度调节在50℃左右,吸入温度与人体温度相接近,并尽可能减少管道内冷凝水,以维持气道温湿度。③预防感染。建立人工气道后,在应用湿化器、更换管路等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遵循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每日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防止口腔内滋生细菌,避免口腔内细菌被吸入气管进入肺部而引发感染,对使用呼吸机者可采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清洁;避免短时间内频繁更换管路,每次更换管路时可控制在≥7d,以降低污染发生率,但对明显可见的管路感染,如管路中出现血、呕吐物、脓性分泌物,则需及时更换管路,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鼻饲期间,当胃部潴留量超过200ml时,需暂停鼻饲,以免发生误吸造成感染;每日空气紫外线消毒,室内地面及物品用含有84消毒液的清水进行清洁,并对痰液培养进行药敏实验,以选择针对性地抗菌药物治疗。④吸痰护理。把握吸痰指征,若患者气道内分泌物较多、气道内有大水泡音、气道压和血气分析有异常改变、流速容量呼吸环有锯齿改变,则需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吸痰时采取侧卧位,采用声门下吸引密闭式吸痰,进食后1h内不可吸痰,以免造成呕吐和误吸。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神经外科ICU入住时间;②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损伤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将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损伤对比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05%)、气道损伤发生率(5.57%)均低于对照组(18.39%、14.9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近年新兴的护理操作模式,运用循证医学,将已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整合,从而为患者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强、针对性的护理服务[1][2]。本研究在神经外科ICU室中开展集束化护理模式,针对潜在风险进行针对性护理,将加强导管固定,以预防导管移位、滑脱;气道雾化时,通过维持气道温湿化,避免人工气道温度变化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整个人工气道期间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口腔、呼吸机管路、控制鼻饲量等方面的管理,以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密切把握吸痰适应症,并加强吸痰操作干预,保证护理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损伤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集束化护理可缩短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脱机时间,并可促进患者早期离开ICU,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损伤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神经外科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早期拔管撤机、缩短ICU入住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损伤的发生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