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并发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9-10-24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450100李宁红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450100)李宁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4例血液透析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尿毒症的诊断标准[1];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原发性心、肝、肺及肾等器官系统疾病;②存在精神障碍以及语言沟通障碍者;③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者;④参加其他研究调查者;⑤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退出本研究者。
1.2 护理方法 (1)对照组:入院后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其紧张、不安等情绪。遵照无菌原则对患者展开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透析期间有无发生不良反应并定期评估患者具体状态;(2)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层级护理模式:①护理部参照建立临床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制度,根据每层级护士不同学历、资历、专业能力以及职称安排工作。根据层级管理要求将护士分为护士长、护理组长以及责任护士,并分配好工作。护理组长安排责任护士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护士长对血透室护理质量进行把关。每层级均做到明确分工;②根据各层级护士不同资历对其进行专业技能考核以及培训,并进行评分;③护士长需每日落实护理质量的把控,每月定期组织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活动,对本解读那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整改措施。两组患者均使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FX10低通量透析器进行透析。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是否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状态,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其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③两组患者出院后均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具体条目为“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描述,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其中头痛4例,眩晕3例,恶心2例,呕吐2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其中头痛2例,眩晕1例,恶心1例,呕吐0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χ2=4.267,P=0.039)。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
注:a与护理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2.28±10.14 36.19±8.41a 48.94±9.86 42.68±7.62a研究组 42.94±10.19 30.21±6.05a 49.12±10.02 36.25±5.12a t 0.260 3.265 0.072 3.968 P 0.796 0.002 0.942 <0.001分组(n=3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88%)优于对照组(78.13%)(P<0.05)。
3 讨论
本文旨在研究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并发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麻醉苏醒后,对照组心率、血压较前升高,观察组心率、血压较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较观察组心率、血压升高情况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说明观察组采用的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层级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