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感染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9-10-2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475003段红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475003)段红光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730000)范津菘
重症感染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死率的严重疾病,真菌感染、腹腔感染等均为重症感染的常见类型。临床研究显示[1],炎症系统激活是导致重症感染患者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故而,临床上通常将保护血小板、纠正患者凝血功能等作为治疗该类患者的关键。如今临床上逐渐将小剂量肝素应用于该类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就小剂量肝素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重症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3~69岁,平均(54.8±4.3)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2~71岁,平均(53.7±4.5)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ICU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以2003年美国重症医学会重症感染的治疗指南为依据进行实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小剂量肝素治疗,即给予患者3~4U·Kg/h肝素注射泵持续静脉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d及14d的生存率;②于治疗第1d及第7d分别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③比较两组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处理方式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以()、[n(%)]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与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28d的生存率分别为87.5%(35/40)、75.0%(30/40);对照组分别为67.5%(27/40)、52.5%(21/40);两组对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9、4.38,P=0.03、0.036)。
2.2 两组血小板计数、PT、APTT比较 治疗第1d,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第7d,观察组患者PT、活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3 两组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0.6)d、(24.3±3.0)d;对照组分别为(11.8±1.3)d、(29.5±3.2)d;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32.246、7.498,P=0.000、0.000)。
附表 两组血小板计数、PT、APTT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2],早期加强对重症感染患者血小板保护及凝血功能纠正的重视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近些年来,临床上逐渐将肝素应用于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中,该药物具有较高的抗凝功能及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将其应用于重症炎症患者的治疗中可发挥良好功效,且该药物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并可对血管新生情况进行调控;且基于患者肝素治疗后,其可作用于补体系统的多个环节,从而可达到抑制系统过度激活、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及粘附、预防血栓形成,对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帮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4d、28d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d,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第7d,观察组患者PT、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小剂量肝素方式对重症感染患者实施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且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