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提升措施研究
——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

2019-10-24赵娟娟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调查结果健康状况体重

□ 赵娟娟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1 前言

民以食为天,而营养应为食之灵魂。人类从胚胎发育直到生命结束,营养都是其物质基础。营养水平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更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经济水平及文明程度的象征。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人才,他们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对营养要求较高,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对大学生学习、成长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高等院校若能普及营养与健康教育,则更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故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调查研究大学生的营养认知、行为、态度及健康状况,总结提升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水平的措施,为高校开展营养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法学、会计、英语、烹饪与营养教育以及烹调工艺与营养等9个专业,以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86人、女生261人,受过营养相关教育的100人,未受过相关教育学生247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并收集有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础信息(专业、年级、性别、身高与体重)、基础营养认知题目6个,饮食及生活行为题目11个,健康状况题目5个,营养态度题目5个与措施建议题目2个。共收回有效问卷347份。

体质状况判断:利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Tndex,BMI)进行判断。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2(m)。

表1 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结果

表2 大学生饮食及生活行为调查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质状况调查

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总体上看,该大学生群体的体质状况不乐观,仅有大约58%的学生为健康体重,体重过轻比例高达27.67%。从性别方面分析,体重过轻女生(31.80%)远远超过男生(15.12%),而超重和肥胖的占比则是男生超过女生。李宁等人针对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开展的营养状况调查结果也呈现类似规律[1]。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受当前社会“以瘦为美”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女生常将“减肥”挂在嘴边。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见表2),在体重管理方面,认为“越瘦越好”的男生有2.33%,而女生有10.73%,这可能是导致女生体重过轻比例高的原因之一,而男生更追求保持健康体重。另外,在吃宵夜习惯方面,整体上女生的情况要好于男生,其中“吃的次数比较多”的男生比例要远高于女生,分别为12.79%和6.51%。常吃宵夜无疑会增加能量在体内的蓄积,以致体重增加,这也将导致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较高。

表3 大学生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调查结果

3.2 营养认知水平调查

大学生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调查结果见表3。

整体上,营养基础知识回答正确率较高,且受过营养相关教育的学生的回答正确率均高于未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普及率较低,总体上有46.11%的学生没有听过,听过并阅读过的学生仅有14.12%,其中受过营养相关教育的学生对其的了解情况要乐观一些,但仍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没听过或听过但不了解,说明传统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营养认知水平,但教育效果有待加强。

3.3 饮食及生活行为调查

该学院大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具体表现为:经常考虑食物搭配的学生仅占14.41%;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且进餐次数和时间随意,比较固定的有37.1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出应注重食物多样,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在12种以上为宜,而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59%的学生可以做到;可以坚持每天吃水果的学生仅有6.05%;10.95%的学生晚上11点之前睡觉;但大多数学生烧烤或煎炸食品摄入的较少。受过营养教育与未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表现差异不大,说明短时间的课堂营养教育还不足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对饮食行为与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认知水平上,较少付诸实践,想要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需要结合多种方式,并持续不断地给予提醒与指导,促使学生知行合一,积极主动改善不良饮食与生活行为习惯。唐咏梅等人对河北联合大学本科生的抽样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随着营养与健康教育学时数的增加而逐步提升,但行为方面的改善还不理想。作者也表示,教育是知、信、行逐步转变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行为质的改变[2]。

3.4 健康状况调查

本研究从是否经常“生病、牙龈出血、便秘或失眠”,是否经常感觉“精神疲倦、对事物提不起兴趣”5个方面调查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90%左右的大学生健康状况较好,但遗憾的是,仍有9.51%的学生失眠次数较多,10.95%的学生不论是否休息好,都经常感觉精神疲倦、对事物提不起兴趣,学院应对此加以重视,重点关注该部分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给予适当建议和帮助。

3.5 营养态度调查

在营养态度方面,大部分的学生会关注养生知识,86.7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高校开展营养与健康相关教育活动,且84.44%的学生愿意接受此类教育,改善自己的饮食行为习惯。“大学生获取营养与健康知识的途径分布情况”及“大学生对营养与健康教育途径的接受程度”调查结果见图1和图2。结果表明,学生更愿意利用闲散时间,通过大众媒体了解和学习养生知识。如今,大学生已成为“微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喜欢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与网络文章等获取信息和交流,高校应顺应大学生及时代的特点,抓住“微媒体”这一途径,以更加灵活、方便、高效和个性化的方式传播营养与健康理念及知识[3]。

3.6 措施建议

大学生希望学校的教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动手搭配营养餐、参加有奖竞赛、参与研究项目、线上互动等。也有不少同学表示,营养教育应通俗易懂、有趣,以学生自愿的方式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另外,学生们也呼吁学校食堂能少盐少油、经常更换菜的品种、增加营养配餐建议或营养套餐等,希望食堂餐食能更加健康与美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整体体质状况不乐观,偏瘦学生较多,尤其是女生,学院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改善体质状况,追求“健康美”;大学生基础营养认知水平较高,且受过相关营养教育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明显提升;饮食及生活行为习惯较差,将会影响健康,学院应加强宣传教育及管理,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仍有约10%的学生容易失眠或精神疲倦、对事物提不起兴趣,应重点关注此部分学生,提供多方面帮助,尤其关注其心理健康;绝大部分学生营养态度积极,愿意接受相关教育改善健康状况;当前大学生更喜欢有趣、操作性强、参与度高且可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的教育形式,如公众号、网络课程、宣传小资料或视频、线上活动、讲座与科研项目等。

图1 大学生获取“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途径调查结果

图2 大学生对“营养与健康教育途径”的接受程度调查结果

4.2 建议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开展营养与健康教育已是大势所趋。高校应主动适应当前大学生及时代特点,积极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多种方式并行、切实有效地开展营养与健康教育活动,如:由专业教师团队创立公众号,定时推送健康小知识,举办线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建立相关网络课程,鼓励学生课下学习并可累计学分;在学校公共场所做宣传,如校园广播插播小知识,食堂电视机播放视频,食堂(餐桌、窗口)、超市、校医院、校园宣传栏与宿舍楼等放置、粘贴宣传资料;请权威专家开展讲座、设立营养与健康相关研究项目、创立兴趣角、举办实践活动(营养调查及评价、进社区知识宣传、编制营养食谱与体重管理等);学校加强引导与管理,保证食堂食物的营养与卫生,为学生健康提供坚强后盾。

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需要多部门和组织共同协作开展,除了基础知识学习外,还应包括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与推广[4]。希望各教育部门及高等院校都能加以重视,共同提升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认知水平,促进行为改善,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大学生。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健康状况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称体重
你的体重超标吗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学生学习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我为体重烦
过去十年中国城乡居民WHOQOL-10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