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上不同形式天幕场景的比较研究
2019-10-24常辉柱
常辉柱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讲究编导音舞美的通力协作与相互配合。就一台戏而言,以上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与疏漏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舞台呈现,因而身处其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需要不折不扣地将自己分内的工作完成。作为艺术工作者,特别是一名奋战在扬剧舞台美术领域三十余年的“老将”,自己虽然并未取得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成绩,但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种种琐碎事宜。如对于舞台上天幕场景的如何恰当使用、不同形式天幕场景之间的优劣势比较、天幕场景运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等,都是自己在平时工作中较为关注的内容。本文试对这一命题加以探讨。
所谓戏曲舞台上的天幕,指的是舞台最后方悬挂着的大布幔。它的作用是辅助演员的表演和对特定场景的烘托。为此,舞美工作者需要首先设计出与故事发生意境相一致的图案画面,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灯光的交替配合,最终创设出与剧情主旨高度契合的演出阵地,以期让演员和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恢复古装戏的编排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包括扬剧在内的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天幕场景主要经历了如下三度历史沿革。
一、不同时期的三种天幕场景概述
1、人工手绘式天幕场景
人工手绘式画面是传统戏曲舞台上最初使用的天幕场景,时间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戏曲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百花齐放”的艺术工作总方针,用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到艺术生产之中。虽然早期舞美工作者可利用的资源和设施极为有限,但为了创作出合适的天幕场景画面,我们毫无怨言地逐一落实与推进制作环节中的各项细碎工作。大体步骤包括:首先研读剧本,在剧作者、导演等人的启发下,深刻领会剧情的梗概和主旨,在脑海里勾勒出与其相一致的图案画面,然后将自己拟绘制的风物与编剧、导演等其他同仁进行沟通,在思考成熟并取得相关人员认同之时将其小样绘制在图纸上。一旦所绘制的图案得到相关编创人员同意,就将设计好的相关场景在偌大的天幕上逐笔绘制而成。一般而言,天幕的尺寸至少达到15 至16 米乘以7至8 米,因而绘制工作对于业务能力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如果不是训练有素的美工,完成这一工作是有相当挑战和难度的。
2、幻灯片式天幕场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幻灯技术从蓝图变为现实。一时间,幻灯片被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众多不同的场合,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受此启发,舞美工作者也开始尝试将幻灯片技术运用到天幕场景的个性化使用之中。经过数次的更新和演练,幻灯片式的天幕场景一般是这样得到运用的:首先,准备一块不带任何图文内容的白色布幔作为“背景”,然后绘制数张形神兼备的幻灯胶片。正式演出时,不同的场次就放置与之对应的胶片,通过对色彩、亮度、舞台前区灯光的灵活选择与巧妙设计,最终在白色布幔上展示出栩栩如生的场景画面,从而实现舞美为剧情服务、为演员助力的初衷。
3、LED屏式天幕场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再度升级变革,更多的科技手段和技术在戏曲舞台上得到运用,LED 屏式的天幕场景就是其中的一个明证。通俗地讲,LED 屏式天幕场景就是利用现代光学显示技术,把众多的发光二极管组成能够显示图像和文字的背景设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上述两种只能呈现静态画面所不同的是,只要参数选取适当,此种天幕场景能够展现出更为生动逼真、同时也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动态画面。
二、三种天幕场景的优劣势分析
三种天幕场景都有它们各自的鲜明特色和独到优势,但另一方面,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工手绘式天幕场景的运用,是与传统戏曲的复兴之路如影相随的。它是传统戏曲复兴伊始的一项“自主创新”,是传统戏曲人在物资匮乏之际“自力更生”的智慧结晶。如同传统的水墨画一样,人工手绘式天幕场景是意与型的高度统一,是美术工作者在一笔一划精雕细琢以后最为清新自然的呈现。用时下的话讲,人工手绘式天幕场景是匠人精神的展示。只有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探索,我们才能有机会欣赏到那一幅幅如同画卷般鲜活飘逸的人工手绘式天幕场景。
当然,我们必须要看到,它的优点实则也是它的“缺点”。至少,在当前这一较为浮躁的社会里,如果要这样逐戏逐场次地完成从酝酿到绘制的一系列纯手工操作,且不说是如何的费时费力,能否有与之要求相符的、而且愿意去逐笔勾勒的美术工作者,这是需要打上问号的。
幻灯片式天幕场景的运用,是与幻灯片技术相伴相生的。事实上,从最近的舞台实践看,我们已经基本不再使用这一技术和道具。这是因为,它对于演出现场的物理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具体地讲,它要求现场的投射距离较长,如果剧场的长度不够、幻灯片的绘制技术不过关,它的画面呈现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此外,如果是白天的演出,幻灯片式的天幕场景也不能得到使用。再次,播放幻灯片的相关机具也因极为笨重而不易携带,而且它们的能耗也往往是非常惊人的。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大部分的戏曲演出团体都已经不再使用幻灯片作为天幕场景了。
LED 屏式天幕场景是紧跟当前科技发展潮流的一项创新,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的特点也是分外鲜明的,对此不再过多叙述。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在它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被引入到传统戏曲的天幕之时,它的“先天劣势”也是必须要被正确认识的。首先,相关设备的购置需要一笔金额不菲的投资。众所周知,剧场的天幕面积一般是比较大的,如果要使用该种天幕场景,那么就需要按照天幕的总面积度身定制LED屏。从目前的市场价格看,对它的投资是很多的剧场和专业院团所不能承受的。此外,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看,购置以后的安装、运营维护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其难度和成本也是不容乐观的。其次,从传统戏曲所具有的美学角度看,LED屏式天幕场景是与其“基因”是相悖的。时至今日,依然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和观众对于它的引入持有着保留意见。再次,其所具有的能够展现动态质感的最大优势恰恰又是传统戏曲舞台上的一个“大忌”,因为这样做是一种“搅戏”的行为,即使不算做喧宾夺主,至少也会使中国戏曲的传统意境和独特魅力会受到显著的削弱。
三、结论
对于包括扬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工手绘式的天幕场景是迄今为止最佳的选择。因为它形神兼备,因为它与传统戏曲的文脉底蕴是一致的、与传统戏曲的存在土壤是共生的。它不会让传统戏曲失去本真的韵味,相反能让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得到最大化的展现。虽然时代在变,观众的审美视角也在转变,但与传统戏曲相关的客观规律却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人工手绘式天幕场景就是题中之义。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天幕还是用手绘布天幕比较合适。当然,怎样才能更为高效、更为经济实惠地绘制出既生动逼真同时又不要付出高额投资的天幕场景,这也是我们需要去竭力思考和具体落实的。
但是,从目前的演出实践去看,在特定的场合之下,受特定演出条件所限制,LED屏式天幕场景倒也是退而求其次之时的最优选择。例如,在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街道进行普及式宣讲演出时,在类似于南京博物院的小剧场进行交流演出时,我们所能够得到的演出场地是有局限的。这些演出场地或相对狭窄,或已经安装配备了大型LED 显示屏,因而此时如果再为了所谓的艺术效果而将偌大的布幔铺陈在相对较小的空间之中也是不合适的。遇到这类演出时,只要具体的画面选取得当、相关人员的操作合理,LED 屏式天幕场景实际上也能让观众有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
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关心下,正值中国传统戏曲进入到又一轮快速发展的“绿色通道”之时,作为新时代的舞美工作者,我们必须要体现自己的艺术担当,对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天幕场景在内的诸多工作付诸积极思考与探索,竭力将舞台的画风变得更为精美、更为绚丽,为一台台高质量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如期完工保驾护航,为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