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略·过程·眼光·责任

2019-10-23浦玉宇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统计眼光责任

浦玉宇

【关键词】统计 策略 过程 眼光 责任

统计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统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为常用和实用的工具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形成相应的统计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材安排的内容比较简单,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因而很多教师常常忽视统计的教学,究竟统计的教学要承载些什么教学功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关于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获得一种策略

在统計教学中,学生对统计的需要是因为教师的指令性要求所产生的,还是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际需要所产生的,对学生的发展有本质的区别。教师指定下的统计活动至多只能培养一种统计技能,在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实际生活中,如果不能具有统计意识,并自发产生统计的需要,即使拥有统计技能,也会不知何时应用、如何应用。所以,在统计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统计的需要,如何引发学生统计的需要,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从统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片段1]:(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师:观察一下它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块?

(多媒体演示猪八戒吃饼干的动态的情景图)

师:谁来说说猪八戒吃了哪几种饼干?(板贴: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有几块?

生汇报结果。

师:他们说的都不一样,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数清楚,怎么会这样?

生:吃得太快了。

师:好,那就慢一点,我们再看一遍好吗?这次可要数清楚了。(再放一次)现在知道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饼干各有多少块吗?你们数清楚了吗?(学生欲言又止的样子)

师:这次放慢速度了,怎么还是数不清呢?

生1:吃得很快。

生2:饼干被猪八戒吃掉了,我们记不清了。

师:看来猪八戒吃饼干,吃掉了就没有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原来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统计是不行了,那怎么办呢?

(学生顿时安静下来,随即有学生兴奋地举起了手)

生1:可以用笔记在纸上,最后再数数,这样就不会没有了。

生2:我画饼干的形状,一样的画在一起。

生3:我想一会画,一会看,可能会来不及,可以请旁边的小朋友看,说形状,我记。

在这里,教师巧妙地利用这个情境设置矛盾,让学生感觉到再使用以前所学的“分一分、数一数”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了,于是自然激发学生迫切“另找办法”的念头,在这种情感驱动下,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寻找到了新的统计策略。由此看来,这种策略的获得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给予的,而是学生在“自我需要”的状态下获得的,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它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简单的传授式教学所能同日而语的。

二、经历一种过程

“重视经历,强调体验”,是小学各册统计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统计一般包括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这几个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几个环节即便教师反复强调,若缺乏了学生的亲自实践和经历,也无益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把教学的目标聚焦在“统计结果”上,忽视了组织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完整丰富的统计过程,导致了学生对于统计的理解是“填写统计表或画统计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课本上的一些统计活动,作为一个过程来让学生体会和经历,而不是使学生只关注统计的结果。

[教学片段2]:(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中的练习)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参加兴趣活动吗?谁来说说你喜欢参加哪类体育活动?

(生兴奋地自由交流)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喜欢每类体育的各有多少人?那我们可以来怎么样?

生:来统计统计。

[教学片段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中的练习)

师:我们下面来进行一个“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统计,想一想先要怎么样呢,再要怎样呢?

生1:先要问问组里每个小朋友最喜欢什么体育活动,然后一个一个记下来。

师:是的,要先去调查一下情况,收集有关的数据。记录在调查表里。

生2:还要数数喜欢这个体育活动的有几个人,喜欢那个体育活动的有几个人。

师:好的,收集到数据后还要分类整理一下,看看每个体育活动各有几个小朋友喜欢。

生3:最后可以把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师:对呀,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中,这样我们看起来方便又清楚,然后我们就可以对这张统计表中的情况进行分析。

比较以上两个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片段2中的统计活动是教师直接下指令的,至于统计需要经过哪些环节都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学生对于活动的体会肯定是肤浅的,没有多少印记的。而细细分析教学片段3,我们不难看出,尽管是低年级的教学,教师还是用心地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大致的统计过程,在教师精心的谈话和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为什么要统计?”“怎么样统计”的思考过程,这样的认识来得丰富、深刻,难以忘怀。长此以往,在这样一次次的亲身经历的活动中,学生的统计能力会逐步发展。

三、学会一种眼光

在统计的教学中,获得数据不是统计的最终目的,制作图表也不是统计教学的唯一任务。分析统计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地判断与预测,才能体现出统计的价值。所以,我们在强调统计过程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并对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决策,让学生学会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现象。

[教学片段4]:(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条形统计图》中的练习)

(教师呈现无锡近几年的若干个旅游景点“五一”黄金周的旅游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师:说说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

师:如果你是旅游局局长、交通局局长或是在景点附近经营饭店的老板,看了这张统计图会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如果我是旅游局局长,我估计今年的旅游人数可能还会继续增长,可以开辟一些有无锡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

生2:如果我是交通局局长,我会提前关注道路的状况,到时多派一些人员进行疏通,保障旅游线路的畅通。

生3:如果我是饭店老板,我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确定我的饭店开在哪儿。

生4:如果大家都把饭店开在旅游人数多的地方,那么生意也会不好的,所以我觉得还要去实地考察一下已经有的饭店数量,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

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的热烈,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不知不觉感受到了统计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他们会尝试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统计的角度来分析数据,理解统计图后所隐藏的信息,提出自己对于现实问题的一些想法,形成用一种统计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的意识,而这些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远比那些反复地填写、计算来得有意义得多。

四、感受一种责任

每个教学内容都承载一定的教学功能和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又可以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大类,在统计方面也同样如此。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显性目标上,只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填写统计表或制作统计图,能否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解决一些问题,能否对图表中的信息作一定的分析”等这些内容的训练,漠视了另外一些练习题的处理,从而使得其中蕴涵的强大的教育功能尽失,教学的隐性目标无法落实。

例如,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中的练习题(见下图):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在班级里交流。

又如,四年级下册《我们的生存空间》中安排了“影响人类生存空间的因素还有哪些?查阅图书或网上查找资料,把你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这一练习,不少教师在处理这类练习的时候要么一带而过,随便让学生说说而已;要么索性忽略不做。其实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在于题目的本身,而是试图通过这样富有现实意义话题的交流或实践活动来赋予学生更多的收获,实现其丰富的隐性目标。学生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積累,结合统计图表的一些数据,自然会得到一些值得关注和反思的东西,学生的目光由课堂转向社会,学生的思考由数学知识延伸到社会问题。他们会由国土面积想到保护土地资源,由空气质量想到环保问题,由家庭用水量想到节约问题……尽管学生的想法可能还是比较粗浅的,但他们的体会与感触就不会是语言文字的卖弄,而是源自他们心底真实的情感反映。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能深深地感受到一份社会责任感,从小奠定“做个好公民”的积极情感。这样我们才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才是学生终生受用的。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统计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激发学生自我寻找策略的需要,要注重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统计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隐性价值,从而让统计的教学彰显出更多的魅力。

猜你喜欢

统计眼光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心态决定眼光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期望嘱托责任
想着孩子的眼光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