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信仰的缺失与真空

2019-10-23严方舟

世界文化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众神影子信仰

严方舟

美国奇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在《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中提到:“幻想小说其实是提供了一面透镜,让你比一般的角度更好地观察世界。”奇幻小说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创造一个虚拟世界,使读者站在客观的、全新的立场来审视现实世界,发现并关注从前忽略的事情。尼尔·盖曼(1960— )在其奇幻小说《美国众神》(2001)中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创建了一个如史诗般宏大的空间架构,将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神明置于同一时空之内,营造了一个以现实为基础、以神话为依托的神话世界;通过对众神形象的塑造以及众神之间因信仰而产生的矛盾与战争的书写,反映美国当下社会精神信仰缺失的危机状况。

旧神们的悲惨现状——多元文化的共生与并存

《美国众神》是围绕主人公影子的故事展开的。影子没有父亲,母亲在他16岁那年病故,妻子劳拉是他唯一的亲人。在监狱的3年里他用大部分时间来想念妻子,然而他出狱时才发现妻子劳拉与好友罗比在偷情时发生车祸并双双身亡。万念俱灰的影子接受了一个名为“星期三”的男人提供的工作——当他的专属司机,负责接送他到世界各地。然而影子并不知道,这位“星期三”先生的真正身份是奥丁——北欧神话的主神、知识与战争之神。他周游世界的目的是挑起新神与旧神之间的争斗,来获得更多的信仰,以便在新神并起的现代社会维持自身的强大。他让影子载着自己去游说各地神灵,让他们同意并参与自己“疯狂的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影子见到了许多存在于神话故事中的旧神,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神祇在美国的土地上被主流神祇所排挤,被现代人所遗忘。为了维持生存,他们只能去做最卑微、最下等的工作。

美国是宗教教派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宗教汇聚的成因之中,移民是最重要的因素。各国的移民在进入北美大陆时都带来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小说借埃及神灵艾比斯之口清晰地描绘了美国的移民史:“如果你问我,爱尔兰人是不是早在中世纪就来到了美国?他们当然来过了!来过的还有威尔士人、维京人……还有中国人,也多次到达了今天的俄勒冈州,他们管那里叫‘福山。”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在融入这片土地的同时也不断推进着美国文化与宗教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多元文化就是指以宗教为核心的不同群体与族裔所表现出来的文化。

神祇的多元化是作品的一大特点。旧神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肤色,也代表不同的宗教信仰:“这里有来自旧时代的神:拥有老蘑菇般棕褐色皮肤的神,鸡肉般粉红色皮肤的神,还有秋天树叶般黄色皮肤的神……有火魔神伊夫里特、比奇斯小精灵、巨人族,还有矮人族。”这些神祇来源于爱尔兰、北欧、埃及、希腊、印度等不同的神话体系,不同的神祇汇聚到一起导致了非主流宗教的被排斥现象。小说中殡仪馆合伙人杰奎尔(杰奎尔在英文中的含义是“胡狼”,而胡狼是埃及神话中死神阿努比斯的象征)的话道明了非主流宗教的生存现状:“早在我们刚刚到达这片绿色土地之前,不管那是一百年前、一千年前,还是一万年前……我们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可美国并不在乎我们的到来。要么被收购出局,要么死撑下去,要么就滚蛋。”在美国宗教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主流宗教和非主流宗教的教徒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先入为主的主流教派考虑的是如何捍卫已有的地位,并使自己的教派在这一过程中发扬光大;后来的非主流教派首先考虑的则是如何使自己的教派生存下来,其后才是发展问题。小说中,非主流宗教被主流宗教排挤得几乎没有了生存的余地,古埃及、古印度等地的主神们现在居然沦落到只能当司机、开殡仪馆、做妓女维生。尼尔·盖曼对旧神生活现状的描述正是对现实多元文化背景下非主流宗教文化艰难生存的折射与投影。

人性的在场与神性的缺失——信仰崩溃下的人与神

影子

作为本书的主人公,影子一出场便显示出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在影子看来,被关在牢里最大的好处,也许是唯一的好处,就是让他产生了一种真正的解脱感,一种已经深深坠入谷底的感觉……每天在牢里醒来时,他不再感到恐惧,因为他再也不必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反正该发生的昨天都已经发生过了。”影子的生活极其简单,母亲去世后,他的生活中只有妻子劳拉陪伴,在出狱后得知妻子身亡,就抱着闲暇无事的心态,答应了星期三的请求为他工作。刚出狱的影子对世界的规则是迷茫的,对所有事、所有人都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而在目睹星期三对旧神的鼓动、对新神的欺压与不屑后,他清楚地认识到新旧神祇们的生存现状。当听闻众神在这个信仰缺乏的时代是如何维系生计的,他的自我意识逐渐苏醒,开始思考星期三的行为动机并主动关心神祇们的生存状态,直到最后为星期三守灵被缚于梣树而死亡。

死后影子的另一重身份,即奧丁之子——北欧光明之神巴德尔的意识复苏。此时的影子虽是神之子,却依然保留了人类的记忆,并在死而复生后继续履行着作为人的义务与责任:他赶到新旧神交战之地及时阻止了战争的爆发,又找到劳拉并遵从她的愿望让她彻底死去,接着回到湖畔镇杀死了赫因泽曼恩——一个每年冬天都要杀死一个孩子作为他的祭祀的家神。恢复了神祇身份的影子本可以对新旧神之间的战争置之不理,就像他苏醒时说的“我接受过审判,一切都结束了”,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去阻止这场战争并说出“我宁可做一个普通人,也不愿做一个神灵”这番话。作为神祇中的一员,影子不仅对神祇们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还去收拾神祇们为了争夺信仰而挑起的诸神之间、神与人之间战争的诸多烂摊子,不得不说这是对为争夺信仰而不择手段的神祇的赤裸裸的嘲讽。

星期三

星期三的真实身份是北欧神话中知识与战争之神奥丁。在现代各种高科技新神层出不穷并不断抢夺人们信仰的境况下,为了获取更多的信仰、增强自身力量,奥丁与狡诈之神——洛基联手对所有新旧神祇设下了一个巨大的骗局,企图挑起新旧神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无关乎哪方获胜哪方失败,只要有伤亡,就会增强奥丁的力量,多一份祭祀信仰。为此他不惜设计自己的儿子——影子的人生。从影子进监狱,到狱中的生活,再到影子的妻子劳拉车祸身亡,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的背后总能看到奥丁的身影。神祇在人们心中大都是具有神力、充满斗志、公平公正、护人佑人的形象,绝不会像奥丁这样因私欲而危害众生。而奥丁作为一位主神,却将自己的神力与智慧用于与新神的争斗和对人类的欺诈上(星期三曾在银行伪装成安保人员骗取现金),从而丧失了作为神祇的权威性。

贯穿于《美国众神》整部小说的无论新神还是旧神,都以人的形象出现于世人面前,像人一样艰难求生:比奇丝(《圣经》中的示巴女王)为求生存只能在昏暗的小房间里当妓女;精灵伊夫里特在美国当上了出租车司机,他的抱怨简直和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毫无差别;甚至神祇还会对人类下手(科技小子在开篇不久就绑架了影子),会为了获得信仰而你争我抢大打出手……这反映出神祇们像人一样怀有欲望和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这种神性趋恶化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本性与欲望的折射与放大。作者在描述神性缺失的同时也反映出人们信仰崩溃的真实现状。

神祇的信仰需求——当代信仰的缺失与真空

在《美国众神》中,神祇以信仰为食,信仰越多则力量越强;相对的,信仰越少则力量越弱,甚至会与人类一样走向死亡。因此抢夺信仰就成为新旧神矛盾的焦点,也是整本小说所要突出的重点。小说中的旧神泛指通过移民从不同地域带至北美大陆的宗教神祇,他们的产生与自然万物、宗教仪式、习俗规律等有关,存在的历史也久远绵长。然而随着文明的衍化,以及人类对自然、对宇宙万物的经验和知识的日积月累,对宗教的崇拜与依赖感却日益下降。尤其近代以来,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这大大改变了人们对自身、对世界的看法,使得人们开始陷入对科学与技术的狂热追求之中。

小说中的新神们就此应运而生,例如信用卡之神、高速公路之神、互联网之神、电话之神。新神的产生与受到的狂热追捧自然大大削减了人们对旧神的信仰与崇拜,而依赖信仰维生的旧神们不得已只能从不体面的、低贱的工作中谋求信仰以度日,曾经的高高在上与如今低贱不堪的对比更显现出现实的荒诞可笑。而看似在这场无声的竞赛中取得上风的新神们实际上也并未好到哪里去。所谓新神,即伴随科技发展而产生形成的神祇,他们的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科技。大多数新神都诞生于美国独立以后,如较早的有传呼机之神和霓虹灯之神等。影子形容他们为“肥胖而愚蠢的家伙”,坦言新神仅仅是比旧神在这个时代更重要,便膨胀起来。的确,除了旧神们的争夺,新神们本身也有严重的危机感:“有一个像过去的铁路大亨,穿着过时的西装,马甲上垂下怀表的链子。他身上有那种曾经辉煌、现在颓唐的神态,眉头紧皱。还有汽车之神,一群孔武有力、表情严肃的人,黑色手套和铬合金牙齿上沾满鲜血……连他们似乎也有些不安,因为世界正在改变。所有新神身上都有一股傲慢自大的神态,影子看得出来,但也看出了他们的恐惧。”社会在不停地向前发展,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剧变,新神们已经意识到,除非他们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除非他们能不断地更新和优化,否则他们的时代也终有结束的一天。作者借影子之口道出了这一事实:“旧的神灵被冷落、被遗忘。新的神灵快速崛起,同时也被快速抛弃。转眼之间,他们就被甩到一边,为刚剛诞生的下一位伟大神灵让路。你们有的已经被人遗忘,有的害怕自己有一天被人遗忘,成为过时的神,还有的也许已经厌倦只存在于人类的一时兴致中。”

新神们的焦虑与恐惧折射出现实生活中诞生在美国这片大陆上的信仰所面临的巨大冲击。在时代的发展中,科技与经济的高速进步为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极大便利与享受,人们逐渐沉迷于对物质的追逐以及与这种追逐给身体带来的愉悦感之中。在享乐欲望的驱使下人们逐渐陷入对所造物的崇拜之中,进而更加执着于对科技造物的研发,却抛弃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造成精神世界的坍塌与信仰迷失。小说中不止一次透过不同人之口阐明这一精神危机,影子反复梦见的水牛头说:“若要存活,必须相信。”甚至最后影子自己也对这一现象有了体会:“影子想,人就是这样。他们有信仰,但是却不会为他们的信仰而承担责任。……他们用幽灵、神明、电子和传说故事填满他们无法把控的黑暗。他们想象出某种东西,然后相信它的存在,这就是信仰,坚如岩石的信仰。”事实证明,人没有精神信仰是无法存活的,精神信仰的力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然而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也不会等任何人改变,就像影子说的:“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美国众神》通过新、旧神之间矛盾的建构,展现出美国现实社会物质文明繁荣、精神却极度荒芜的信仰危机。在物欲时代,物质的发展与精神信仰的追求早已严重脱节,拜物主义在不停地消耗着人们的精神力并腐蚀着人们早已真空的精神世界。如何找回信仰、重获信仰是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小说带给人们的深刻思考与启示。

猜你喜欢

众神影子信仰
祈 祷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众神归位
祈祷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