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德育教育的思考
2019-10-23孙亚萍
孙亚萍
【摘 要】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个性成长,帮助他们形成良好道德观念。本文主要分析了幼儿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幼儿德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育;德育园校;合力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多元的观念产生碰撞,也给我们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道德缺失的现象蔓延到社会各阶层,出现滥用公共资源、违反公序良俗等现象,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社会面临的道德危机,弘扬道德新风尚。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诸多教育工作者将升学的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德育被教师、家长打入冷宫。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是个性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讲真话、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教会幼儿讲究个人卫生、热爱劳动、真诚待人。
一、幼儿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存在偏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会对孩子产生诸多的影响。受应试教育观的影响,家长“唯分论英雄”,认为教育越早越好,为幼儿报各种补习班,违背了幼儿的心智成长规律,忽视了幼儿人格的培养。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父母寄超负荷教育让孩子适应以后的发展需求,幼儿在精神上难以体验到快乐。
2.幼儿园德育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幼儿园重视手工的制作,有的幼儿园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很少有幼儿园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儿童发展的第一要务。幼儿教师在幼儿德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教师对幼儿的主体性的认识不足,以既定的目标要求幼儿,以严格的评价制作限制幼儿。
3.家园配合有待加强
德育既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又应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家园同步,才能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一些家长不闻不问,将幼儿的教育问题全部交由教师负责,或不容忍教师批评孩子,导致教师不敢管教孩子,放任幼儿的不当行为。
二、优化幼儿德育的有效策略
1.家庭教育是基础
古时人们注重个人品行修养的塑造,将幼儿的德育培养置于首位,编著了《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读物,将道德教育与幼儿的日常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孩子卫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明行为。教会幼儿孝亲敬老,懂得长幼有序,体谅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讲卫生、不挑食、早睡早起,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要懂得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学会接人待物,懂得文明礼仪,做一个文明高雅的人。幼儿要具有仁爱之心,能与人友好相处,互助互爱,善待花草树木,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幼儿要具有一定的责任心,能爱护公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幼儿要遵守纪律,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很多家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但却忽视内部精神环境的构建,指责、打骂孩子,对幼儿个性的塑造造成不良的影响,给孩子造成永久的创伤,父母关系的不和谐也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家长要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举止、谈吐,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如果家长说一套做一套,不身体力行地做一件事,不注重身教的力量,就难以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家长要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有担当的形象,对幼儿的教育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不一味说教,要注重方法,正确对待幼儿的理解能力、情感发展方面的差异,不盲目将幼儿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当幼儿表现好时,家长可以用奖励的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强化幼儿的道德行为,但奖励有时也有负面效应,物质的奖励应与精神的奖励相结合,如果他们经常看到物质奖励,就会滋生“可以用钱买道德行为”的错误看法。家长可以为幼儿制定品行的记录表,再根据他们的良好表现加以适当的奖励。惩罚也是常见的德育手段,适当的惩罚可以帮助幼儿纠正错误,但家长要控制惩罚的力度,惩罚不能让孩子从根本上做出改变。暴力惩罚会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让幼儿盲目地服从权威。
2.幼儿园是德育的重要场所
相对于父母而言,幼儿教师更专业,他们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客观地对待幼儿。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要关爱每一位幼儿,要重视幼儿道德自律的培养,从幼儿的主体出发让他们做出道德选择、道德判断,与幼儿交流道德规则,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活动,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自己的道德意识。
幼儿的认知能力极为有限,幼儿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选择德育内容,要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养成饭前厕后洗手的习惯,要懂得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学会感恩,有自控能力,具有自强的品质。幼儿教师的言行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影响着幼儿道德品行的养成,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幼儿、感染幼儿。教师要将个人物品摆放整齐,不乱丢乱放,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幼儿。教师要以游戏为媒介,让学生不自觉地习得道德知识,提升道德情感。让幼儿阅读故事,扮演情景剧,如通过《孔融让梨》中角色的扮演形成谦让的美德。幼儿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道德情感为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要对他们不当行为进行纠正。教师要将德育渗透于一日常规活动中,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让他们学会问好,在就餐时能珍惜粮食,离校时学会排队,争抢玩具时学会谦让,争吵时学会宽容。
3.家园合作,形成德育合力
幼儿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要在入园、离园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向家长反应幼儿的行为表现,指出他们的不良习惯与个性缺点,共同讨论教育良策,提高幼儿德育的成效。幼儿园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家长园、开放日向家长讲授育儿知识,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从而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幼儿自主意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德育融于日常教学中,让幼儿的道德行为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偉.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新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2]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