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分析
2019-10-23刘琼花
刘琼花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前置性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能够激发的学习热情,能够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地入到课堂中,为即将到来的讨论做好思考准备。本文就简要的分析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设计前置性作业。
【关键词】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让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对象。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小学数学的前置性作业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为了改善这一教学限制,教师需要从更加灵活的角度设计前置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前置性作业的最大价值。
一、把握教学起点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表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未来需要学习什么。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并且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教学。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起点并非是课堂开始的那一刹那,而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掌握和生活学习的经验。而前置性作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自己的认知起点、认知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生成一定的自我知识,完成预习。例如,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分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颇有趣味性的前置性作业——给学生几个不一样的图形,例如,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将其中的一份涂成了彩色;再比如,一根长为一米的跳绳,将其切割成五段,并将其中的三段涂成彩色;再比如,一个长方形,将其分成了8个均等分,将其中的6块涂成了彩色。然后让学生尝试从分数的角度来描绘涂色部分占所有部分的比例。在了解了分子和分母的定义之后,学生能够非常轻松地写出第一个圆形描绘的分数是1/4,类似的,第二个图形描述的是3/5,第三个图形学生也按照之前的规律写下了6/8。虽然这样的写法并不是错误的,但是实际上这一题能够用更加简洁的方式表达,也就是3/4,这是分数的一个后续教学内容——分数的化简。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辨别错误的教学资源,也能够让教师明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在哪些方面遇见障碍。再比如,进行分数的教学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引入单位1的概念,但是很多学生无法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单位,他们认为只有多个单位才能够进行分割和分組,这也是教师需要进行教学的起点所在,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前置性作业,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起点,很好的连接新旧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前置性作业也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一旦遇见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就想去探索、去寻觅。因此,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要着重重视学生的内在性需求,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明确他们的主体地位。所谓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作业的题型是否多样,方式是否新颖,内容是具有创造性的还是重复性的。作业的形式也不仅仅拘泥于书写,可以是口头表达、绘图、表演等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前置性作业的丰富程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节课的内容的时候,为了方便学生推算出圆的周长公式,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研究性表格,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圆的半径,测量多个对象,并且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这一节课的前置性作业,就可以让学生首先进行思考:通过这个表格的设计和测量,你知道了什么知识?你可以用什么样的知识来说明你得到的知识?你能够通过本节课的知识来简要的分析为什么车轮一定是圆形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主动探究的地位,他们不再被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试验方法,完成实验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的学习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构建知识框架
因为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知识,能够为后续的数学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好知识的框架。教师也可以利用前置性作业来完成这一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例如,在五年级的数学课程中,需要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这样一道题目:16.9÷26=?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难度,因此这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填写:
这个题目是学生之前就学习过的内容,因此他们很快就能够完成这个表格,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加入本节课学习的带小数的除法,同样,还是一个表格:
这样的前置性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除法知识,从整数的除法计算牵引到带小数点的除法计算中来,这两者在计算过程中遵循的法则和规律是不变的,这样学生就能够打破对于新知识的陌生感,消除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自主地完成对于新知识的探究。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和应用,利用前置性的作业来帮助学生激发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