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教育现状下的思政课教学思路探究

2019-10-23梁群

科教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思路思政课职业教育

梁群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思政课是教育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怎样上好思政课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怎样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取得实效性进行了探索研究,为高职思政课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提供了一定思路。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思政课 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53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Thought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LIANG Qun

(Guangzhou Kangd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provided powerful talents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tatus and ro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educating students to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How to tea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well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how to innovat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how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ness, which provides some idea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become the key course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thoughts

國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做出了新时代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总体要求与目标和具体指标,同时做出了七项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要求。随后广东省下发了《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文件中要求做大做强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到2021年,新增高等职业教育学位12万个以上。这让我们感到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配合职业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有了解问题、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积极应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新时代职业教育现状

(1)办学规模。新时代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世界最大,据统计,到2018年為止,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中职学校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3%和39.4%;高职(专科)院校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6.63%和40.05%。

(2)职业教育基本情况。2018年我国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愈加鲜明,组建了1400个职教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

(3)社会贡献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贡献率不断提升。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

(4)公平度增强。职业教育公平显著增强,中职学校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和40%的学生;高职院校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和25%以上学生。近三年来,850万家庭的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业教育提升投入不断增加,2018年我国在职业教育上投入高达187亿元。

近几年我国在不断的加强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改革,以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针对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压力也随之而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自己任务的艰巨,因为我们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立德树人。

2 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高等学校思政教材已经做过多次修订和完善,但是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五花八门,不如专业课程重要”。比如教师教学方法有改进的课堂上很热闹,但缺少实际内容,教师教学方法没有改进的照本宣科、应付了事等等。这样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一个普遍现象:出勤率低,上课效果不好等。思政课也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普遍不重视。这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一方面原因在于思政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学生较多,大部分都在100人左右,上课秩序混乱,学生普遍把注意力都转移到手机、网络等上面;再有,有部分教师不负责任,不注重课堂管理;还有就是部分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差,不能够深入到学生中间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原因则是高校大学生大部分都偏重自己的专业课程,对于思政课这类公共课程,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的现象。

(2)教学模式呆板。思政课课堂上普遍存在着僵化、老套、呆板等问题。具体表现为课堂互动少、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没精神、非常不活跃;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一种模式,一种语调,甚至从头到尾,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放,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等等。这些现象在高校思政课课堂上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课堂极其缺乏生机和活力。

(3)教师心理疲惫。面对普遍不重视的现象,且还是大班教学与课堂管理难的问题,教师无能为力。再面对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部分不学的高职院校学生,教师无奈、束手无策。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时事政策变化快,教师还要面临不断学习、更新理论知识,还要面临职称、考核评比(教务处、督导、学生评教)等,一系列问题很容易导致思政课教师心理疲惫,上课更没精神。

(4)课堂效果差。学生学习不主动,部分教师想互动,没有学生配合,学生身在教室,灵魂却不知去向,更有甚者不看不记,不思考不努力,一上课就拿手机上网、玩微信、看视频、打游戏等。这样的课堂根本不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无法达到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学目标。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立德树人、不容辜负的好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五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主要力量。因此,面临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我们思政课教师应该了解职业教育现状,擅于研究职业教育下的学生特点,做到知己知彼,既做到“有教无类”,又做好“因材施教”。

3 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上好思政课也是至关重要,而要解决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首先是要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因为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力量。只有解决了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问题,才能考虑如何上好学生的思政课,如何让学生主动、认真、喜欢上思政课。这就要求我们思政课教师要有创新思维,摆脱僵化思想,开展新颖的教学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建设:

3.1 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

时代在快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职业教育也在快速发展。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和职业教育学生特点,不断的学习更新理论知识,要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够传授给学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最新的理论知识,才能培育出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人才。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六个方面: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身为思政课教师要有信仰,才能站好政治立场,保持清醒头脑,才能教育学生有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和保持清醒头脑;要有高深情怀,心怀国家和民族,才能教育学生心怀国家和民族,才能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创新思维,才能够改变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从而给学生深刻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有广阔的知识、国际和历史视野,才能够给学生讲出生动、深入、具体的古今中外的国家发展之比较,讲清楚人生道理;要严于律己,课上讲正面理论,约束学生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而不是课后发表一些负能量的言论;要树立高尚的人格,如果自己人格不正,就不能树立威严,更不要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了。因此,身为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要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从而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

3.2 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3.2.1 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踐”的僵化观念

高职生跟本科生都使用同一套思政课教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针对高职生实际情况,不能单一的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身为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国家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来进行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录取分数偏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上课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3.2.2 探索生活化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首要要求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富有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职业素养。要想培养出社会满意的职业院校人才,思政课是关键课程。只有既教好理论知识,又做好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社会满意的职业院校人才。因此,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上我们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具体有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目的也是要求学生能够“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给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借鉴。因此,可以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只有把教育生活化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领悟和提升,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通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任教师几方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达到提高思政课教育实效的目的。

(2)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职业素养在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并未把职业素养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而思政课教育的主要目的则在于促进学生价值观与心里健康的进一步发展,二者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上都是一致的。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具体可以跟学校团委合作,在团委和社团组织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工作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培养。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在学生专业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教育。

(3)搭建以“思政课程”为主,以“课程思政”为辅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和不重视思政课的现实情况,我们必须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机制,集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力量,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搭建以“思政课程”为主,以“课程思政”为辅的协同育人模式。“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专业教师要配合好“思政课程”发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还有党办和学生处也同样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要真正形成多渠道、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

(4)构建红色教育实践平台、培育时代新人。高职院校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之一,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当代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重要阵地。把红色文化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展,利用红色文化基地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构建红色教育实践平台,开展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完成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搭建思政课网络育人机制的互动平台。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感觉到学生对手机、网络的迫切需求。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利用网络来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使网络育人“活”起来,推动思政课传统教育模式同信息化技术高度融合。通过网络阵地,打破传统授课局限性,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领域和传播方式拓宽。作为思政课教师,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在使用网络平台的同时要注意网络安全,防止学生思想被洗脑,偏离正确轨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政课是承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责任重大。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要能够落实到实处,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和学生的期盼。我们要牢记使命,加快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努力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晓哲,陈占安.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2(4):36-37.

[2] 杨亚楠.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0).

[3] 刘炜.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的困惑与解惑 ——谈快乐思政课堂的构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2).

[4] 袁金祥.新时期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9(4).

猜你喜欢

教学思路思政课职业教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