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2019-10-23黄莉

教育界·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藏戏民族团结民族

黄莉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除了做好日常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外,还应重视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关键词】乐;情;魂;感性;理性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校是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坚持专项教育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学科教学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优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少数民族很多文化已进入我国“非遗”,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比如白族扎染、藏地藏历年、苗银、维吾尔刺绣、彝族火把节、土家摆手舞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民族历经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富含着一个民族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态度。肯定各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了解各民族的生活,对于我国实现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具有深远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除了做好日常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还应重视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教学为例,就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低年段,抓文中之“乐”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小学低年段从一年级开始出现的课文《快乐的节日》《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到《看雪》,都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乐”字。拿《快乐的节日》来说,全诗表达的是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充分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受少年儿童在祖国的怀抱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欢庆》和《我们成功了》更是表达了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当中包含着全国各族人民的福祉。当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被激发起来后,教师应该适时指导学生: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带给各族人民的是更加稳定和幸福的生活。要渗透民族团结教育,首要是让每个民族的学生懂得爱国,以国为家。每个民族的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中国,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血浓于水,不可分割。二年级的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更是表达了祖国各地少数民族人民的“乐”:高山族的人民为宝岛而乐,葡萄沟的维吾尔族人民为丰收而乐,傣族人民为与周总理过泼水节而乐。而所有的“乐”都是表达各族人民不分彼此在一起的“乐”以及满满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时,让学生感受祖国各地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体会一家亲的情感,让他们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感受祖国幅员辽阔,并向往这些地方,为的是让各族人民在交流中逐渐地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更好地融合。

二、中年段,抓文中之“情”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到了中年段,民族团结教育更重要的是关注“情”的教育。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开学上课的情景,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一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充分表达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情感。教学时要先抓住各族人民的不同,即每个民族的穿戴各有特色,每个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看不同民族的服饰,再播放音频让学生聆听不同民族的语言,最后创造各民族儿女走在一起共同学习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在一起和谐自然的氛围。课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三篇课文,描写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描写的是华夏各地美不胜收的风景名胜。以上这些课文展示的无论是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象还是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都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和自豪所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受到景美物美的熏陶,从而渗透他们的华夏情、团结情。

三、高年段,抓文中之“魂”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进入高年级,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更为重要,这个时候的教育应该是抓文中“魂”的教育。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组最具代表性的表达民族团结教育的文章。尤其是《草原》一课,叙述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景,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和款待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作者从牧民兄弟们迎客、握手、敬酒、唱歌、表演等方面感受到蒙古人民的热情和心灵之美,字里行间感受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亲人般的情。教学时教师可借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看、听、说感受在作者淳朴的句式表达中字字句句透出的是民族团结的情怀,这种情怀虽朴素但已透入心扉。这为六年级第二组课文了解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埋下了伏笔。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等课文表现的是民族的风土人情。这些课文已经上升到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个层面。要实现民族团结,欣赏尊重各民族习惯、民族特色非常重要。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把“尊重”放在首位。特别是《藏戏》一课,对于非藏族的孩子来说,藏戏中的面具显得很可怕,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孩子们了解这些面具的由来和意义,像京剧一样,藏戏的面具表达的也是人物性格的善、恶、忠、奸。这是汉藏共通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体现。在《无私的奉献》中,对党的好干部孔繁森进行了解读,他离开病弱的妻子与年迈的母亲,历经十载两次进藏,和藏族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被孔繁森的精神感染后,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文中“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这句話。与此同时,在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关于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描写,这些课文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表现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亲如一家、紧密团结的情感。

四、结束语

总之,民族团结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着相当大的比重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思考、接纳和融入。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振吉,刘佃会,张在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J].课外阅读(中下),2012(13):318.

[2]刘其顺,张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10(06):23-24.

[3]潘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挖掘内涵 渗透民族团结教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189-190.

猜你喜欢

藏戏民族团结民族
古老藏戏新生机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MINORITY REPORT
雪民间藏戏艺术团:传颂雪域文化的魅力
旦增益西的藏戏梦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