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探究

2019-10-23李清敏

科教导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诚信新时代大学生

李清敏

摘 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保证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基础。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新的利益关系形成,传统的制度、风俗、道德、信仰、舆论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在新的、成熟的道德体系尚未成熟之前,社会在旧的道德规范下运行,围绕着利益分配不断地调适,现代社会的诚信问题正是伴随着社会伦理的失位而产生。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诚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37

Research on the Way of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LI Qingmin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641100)

Abstract Honesty and credit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it has been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life, the basic moral requirement, and the foundation of ensuring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social order.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market economic system, our society has entered a transitional period. The formation of new interest relations has impacted and challenged traditional systems, customs, morals, beliefs and public opinions to varying degrees. Before the new and mature moral system is not yet mature, the society operates under the old moral norms, and constantly adjusts arou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The problem of honesty and credit in modern society is accompanied by the dislocation of social ethics.

Keywords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2014年10月,習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无论过去或现在,都将永不退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对诚信进行了重要阐述,为我们如何在社会生活、外交关系、时代价值取向方面展现了多维视野,提供了基本遵循。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要积极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文化意识的交织日益紧密,各种不同的价值理念也随着各种契机进入中国,尤其是一些关于诚信意识的错误引导,极大的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养成,对传统高校的诚信教育造成严重的影响。诚信做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公民做人做事的底线,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更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因此,在新时代加强对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可以让其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1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早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高校正式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青年进入高校成为了可能。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区域,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可以保证校园的和谐稳定,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最终走出校园成为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如今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注重专业的学习和提高,还要培养自己综合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但遗憾的是高校大学生中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毕业时为了包装自己而夸大宣传自己的学习及应用能力,造成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了怀疑。尽管目前这样的现象属于大学生中的少数,但如果长期放任不管,影响有可能不断增大,最终造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因此,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帮助大学在多元化的社会竞争中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导向,让大学生成为诚信的代名词、社会诚信的晴雨表、风向标。

2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方面缺失主要表现在学习层面、经济层面、就业层面、日常交往层面、网络层面等五个方面,尽管目前影响不大,但如果放任不管,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1)学习层面的诚信缺失。经过高考洗礼的大学生们在校园里充分享受着与高中时代紧张学习完全不同的宽松校园氛围,理所应当的认为大学就是享受放松的地方,于是大学生们走上了上课不带书,带书不记笔记,记笔记为应付的固定模式,甚至部分学生翘课、谈恋爱、搞社团,完全把学习抛在脑后。期末为了应付考试,采取小纸条、传答案、看手机等作弊形式,使其教师无法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达不到检验的目的。在毕业时学生为了多快好省,把论文粘贴成各种“大杂烩”,这些都暴露了大学生在学习层面的问题。

(2)经济层面的诚信缺失。近些年,国家为了让更多的青年进入大学,充分照顾贫困学生,为此出台了相关的贷款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关怀,是科教兴国的战略需要,为的就是让大学生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大学学习。但遗憾的是一些贷款的同学出现了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时还款的情况,不但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正常进行,还对学校信誉产生了影响。还有部分大学生家境条件并不差,但为了获取助学金,想尽各种办法开贫困证明,骗取学校的助学金,挤占贫困学生获取的名额。

(3)就业层面的诚信缺失。大学生在高校经过系统学习后,必然要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何应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所有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故意编造一些大学的经历,伪造一些虚假的证书,为的就是在求职时占据有利地位。还有一些大学生刚刚进入工作岗位,就抱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法,工作不久就萌生了“跳槽”的想法,最后往往因为薪酬原因随意辞职,造成工作单位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产生质疑。

(4)日常交往层面的诚信缺失。大学生在大学交往过程中抱着谨小慎微的态度,往往在无形中拒人于千里之外,对陌生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无法与周围的同学打成一片,造成自我的封闭。与同学的交往中说话过于随意,答应的种种事情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做到并不认为是问题。更有甚者在大学谈恋爱时,说话做事不符合事实,没有真正认识到大学恋爱的特殊性,丧失了最基本的诚信和道德修养,更有因为恋爱不得出现诋毁、辱骂的事情,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校园稳定。

(5)网络层面的诚信缺失。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三观,大学生对互联网这样的新鲜事物尤其推崇,每天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网络上。在虚拟世界里大学生可以随意发表言论,查阅网站信息,在一些论坛和贴子里不考虑实际发表不实言论。更有一些大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技术制造木马程序,从中获利。很多大学生简单的认为网络是虚拟不存在的,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肆无忌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更有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忽视了现实社会的诚信。

3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其诚信的好坏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幸福。因此,要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的探究,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1)注重采用多种活动营造诚信校园氛围。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要上好大学生的“思政课”,通过课堂讲解、视频案例让学生明白诚信的意义和作用,真正认识到诚信对自己未来的影响。举办大学生诚信演讲比赛、诚信活动月等活动,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实际行动把诚实守信内化于心,最終落到实际行动上。还要强化校园新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向大学生传达诚信的重要性,让其在不知不自觉中接受诚信教育的熏陶。要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讲案例、共同讨论、学生发言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校园、网络等方面的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诚信认同和自我保护意识。

(2)注重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诚信问题是关系国家、社会的根本问题,失去诚信个人将无法立身,社会将无法运行,因此要强化社会、学校、家庭的联动。从社会层面营造出一种诚信的风气和氛围,把诚实守信作为衡量每个人价值的基本前提,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意义和重要性。高校在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时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在校园形成浓厚的诚信环境,让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人心,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等制度约束大学生的行为。高校教师及辅导员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高校诚信教育上好“诚信课”。同时要注重家庭诚信教育的孕育,大学生的父母肩负着最重要的教育职能,摒弃以往的重学习轻教育的错误思想,真正的言传身教,上好大学生诚信的第一课。

(3)注重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奖惩机制。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主要依靠人们在生活中的自律,只能起到指引的作用,但无法真正发挥约束的职能。我们也深深的明白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绝不可能仅靠学校和社会来完成。因此,要以完善的诚信体系和奖惩作为保障,对违背诚信的行为进行监督、引导,使大学生尽早的走回诚信的道路,对于真正违反诚信触及法律法规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对于诚信表现良好的给予必要的奖励,自觉树立诚信的权威,使违反诚信成为一个高压线,让那些违反诚信的思想消灭在无形中,自觉遵守校园的各项规定。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生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政府网,2014-05-04.

[2] 尚华.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6(05).

[3] 王锐.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J].新西部,2018 (27):150-149.

[4] 程思睿.从大学生失信行为看高校辅导员的诚信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5):27-28.

猜你喜欢

诚信新时代大学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