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人物语言赏析
2019-10-23许泽芳
许泽芳
摘 要 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情感,从而实现语言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读者可以通过语言联系前后语境,清楚地了解相关人物的行为动态和真情实感,从而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随着英语语用学的发展与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运用英语语用学来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本文就主要从英语语用学的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语用学 语言对话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12
Appreciation of the Character Langu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XU Zefang
(Shaox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 Language, as a t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an help us better express our inn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us achiev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language. The reader can clearly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dynamics and true feelings of the relevant characters through the linguist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text before and after, so as to carry out effective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of English pragmatics,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use English pragmatics to appreciate the language of characters in some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language of character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 pragmatics.
Keywords "Pride and Prejudice"; pragmatics; language dialogue
1 英語语用学
1.1 英语语用学概述
英语语用学是一种专门研究语言的认识与使用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如何得体运用语言的学问。英语语用学是一种针对语言含义的研究,随着语义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延,英语语用学也开始崛起。但是英语语用学与英语语义学是有一定区别的,它们所研究的语言意义是不一样的,英语语用学主要研究的是不同语境下的语言意义。由此看来,在英语语用学视角下,人物语境对人物语言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1.2 英语语用学的研究类型
第一,描写语用学。顾名思义,描写语用学就是进行描述的语用学,描述的内容主要是在不同语境中的人物语言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描写语用学具有一定的经验性,描写应用学中的有关语言使用的基本原则、语言和语境之间的有效联系等,都是来源于一定的积累经验。
第二,形式语用学。语言的运用在必要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形式化,形式语用学就是研究该形式化的学问。形式语用学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与理论来对语言的形式化进行有效的分析。形式语用学除了可以研究形式化,还能研究语用的应用范围。另外,形式语用学还可以探讨形式化的方式方法,从中选取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在形式语用学的研究下,可以了解到语用逻辑的相关联系,能够深入分析英语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在语言处理中发挥的作用。
第三,应用语用学。众所周知,英语语用学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当中既包括语言学的范畴,例如一些主要学科(句法学……)、边缘学科(心理语言……)等;还包括一些与语言运用、话语表达等有一定联系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计算机语言、语言学习等领域。所谓应用语用学,就是相关的语用学理论、原则与方法,在各个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1.3 英语语用学的两大流派
英美学派:英美学派认为,英语语用学属于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主要负责研究语言表达意义的一门学科,认为英语语用学与语言学中的相关学科是处于同级地位的。从英美学派所强调的范围来看,英语语用学更加倾向于传统语言学,研究内容通常是与语言的语法结构等。因此,英美学派的语用学被称为微观语用学,除此之外,也有人称它语用学分相论。欧洲大陆学派:欧洲大陆学派对英语语用学的看法正好与英美学派相反,欧洲大陆学派认为,英语语用学是对语言运用的综观研究,反对欧美学派提出语用学和其他语言学相并列的说法,认为英语语用学属于一种宏观语用学。
综上所述,英语语用学在目前虽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语境对于语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有的观点都承认了英语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境作用的学科。
2 小说《傲慢与偏见》创作解读
2.1 小说《傲慢与偏见》作者简介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简 奥斯汀,奥斯汀出生在英国南部,生活在一个牧师家庭中,有很好的文化教养,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为奥斯汀的写作能力打下了基础。奥斯汀从小到大接触的人物以及生活都是比较恬静舒适的,所以她的小说内容多以日常生活为主,没有针对一些社会矛盾的内容。并且,由于女性本身卓越细致的观察能力,奥斯汀的作品真实再现了她所接触的生活场景与生活氛围,其中,爱情故事尤为多。奥斯汀的作品风格大多是轻松诙谐的,她的写作风格破旧立新,对当时的英国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2 小说《傲慢与偏见》创作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原名叫《最初的印象》,是于1796年开始,1797年完成的,但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顺利出版,后来奥斯汀将内容重新改写,并且将小说名字改为《傲慢与偏见》,最终于1813年正式出版。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社会上感伤小说盛行,小说风格大多是矫揉造作,盲目从众现象严重。当时,英国的乡镇还处于一种思想保守、消息闭塞的状态,还未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奥斯汀以自身独特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小说《傲慢与偏见》主要描述了当时状态下的乡村生活与风俗习惯,属于一种风情画式的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以及自身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抨击了当时环境下的金钱婚姻观,表达了作者自身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2.3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创作风格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具有讽刺意义的喜剧小说,属于作者前期的一部风俗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浓重的喜剧色彩,是奥斯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一共讲述了四桩姻缘故事,主要描述了小说主人公之间的爱恨情仇,再现了奥斯汀所处环境的现实,是当时英国文坛中第一部写实世态小说,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环境背景下的风俗人情,在艺术造诣和思想成就上,是其他普通的情爱小说所无法比拟的。
奥斯汀在人物刻画上,基本都是扁平化的,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大都只有一个,并且从一开始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作者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对人物的刻画采用的是白描手法,通过一定的人物道白,来突显出相关人物的性格色彩,这正是《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将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色彩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作者的讽刺艺术更是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有很多人会很片面的认为小说《傲慢与偏见》就是描写了人物的爱情及婚姻,其实不然。《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所呈现的婚姻问题,不是普通的爱情婚姻,而是涉及到经济因素的婚姻,整部作品虽然没有运用专门的词语来描写历史事件,却在一言一语中展现了当代历史气息,这正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出彩之处,也是作者奥斯汀的独特之处。
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人物心理的时候,运用了讽刺手法以及现实主义手法,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乡镇中产阶级的生活情境和世态风俗在小说中完美再现,开辟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促进了英国喜剧小说的进步与发展,创新了当时英国文坛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的独特的描述手法,也是当时英国文学描述手法上首创,对英国文学作品的产生于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奥斯汀发展了女性小说,她对此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作者以及作品无法匹敌的,《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除了能使人心情愉快,还能够引人深思,作者奥斯汀凭借自身细致的观察力、卓越的表现力、独创的写作手法促使了小说《傲慢与偏见》的成功,也促进了英国文学的创新与进步。
3 英語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人物语言赏析
英语语用学研究的是在不同语境下,语言的正确使用。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作者通过描写丰富的人物对话,来深入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色彩、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事的场所背景、情节的推动发展等。本文从英语语用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的人物语言赏析具体如下:
3.1 语言推理过程
从英语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就是,语言意义的明示和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语义的明示还是语义的推理,都是指作品人物的语言所表达的行为目的和话语内含。在人物的语言交际中,明示和推理的过程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进行语言交际的两方中,对于说话人的一方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语义明示的过程,要在这个过程中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与动向;而对于听话人的一方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语义推理的过程,这就需要听话人能够从说话人的话语中推理出说话人的语义,了解说话人的情感与行为动向。另外,在这个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人物通常会选择将对方语言和当下语境做一定的结合,通过一定的关联性来进行语义的推理,从而准确明白对方的目的与意图。下面选取作品中的一段对话来展开分析:
ELIZABETH: Sir, I am honored by your proposal, but I regret that I must decline it.
COLLINS:I know ladies don't seek to seem too eager...
上述对话是小说中柯斯林向伊丽莎白的求婚时,二人之间发生的对话。在这段对话中,伊丽莎白对柯斯林向自己的求婚做出了回应,在二人的语言交际中,伊丽莎白向柯斯林明示了自己内心想法,柯斯林也将伊丽莎白话语结合当时语境,在不断推理的过程中,明白了伊丽莎白不愿意嫁给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语义明示和语义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清楚的了解伊丽莎白对柯斯林的拒绝。
3.2 语言语境含义
只有在恰当的语境中,语言才能发挥它最为交流工具的功能,只有结合正确语境,才能清楚的了解相关语言的正确含义。了解一句话所包含的信息,不仅仅是指了解这句话,还要了解和分析这句话所处的语境,然后通过前面所说的推理过程,来实现对话语信息的全面以及正确的理解。在人物语言的表达上,通常存在明说和暗含两种形式,说话人除了可以明说之外,还可以采用暗含语义的形式来让听话人了解自己的意图。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相关对话片段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DARCY:Miss Elizabeth. I have struggled in vain and can bear it no longer. ……I will put them aside and ask you to end my agony.
LIZZIE: I don't understand...
……
DARCY: I do not deny it.
在上述對话中,达西向伊丽莎白表白并且求婚,达西的语言和面部表情都是符合当时的情境的,但是他言辞中以及表情上流露出的自信,却使伊丽莎白感到生气。结合前后语境,伊丽莎白当时是对达西有误解的,因为之前达西破坏了姐姐的婚姻,并且听信了他人的谗言,所以在伊丽莎白的眼里,达西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达西对伊丽莎白的感情是非常热烈的,但这在伊丽莎白眼里却成了一种傲慢无礼,所以这个时候的伊丽莎白便直截了当的拒绝了达西的求爱。
在这场对话中,站在达西的角度,自己是明示了自身对对方的感情,直接表达出了自身的话语意图,但从伊丽莎白的角度来看,通过对达西的语言和语境的结合,以及之前所掌握信息的组合,伊丽莎白对于达西语义进行了推理,推理结果是认为达西是虚假求婚,意在羞辱自己,这就导致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话语理解产生了偏差,从而说出了一些过激言论,正是这些话,使达西在当时的语境下,心理倍受打击,最后不得不失落离开。作者奥斯汀小说中对于这段对话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伊丽莎白对于阶级爱情的厌恶与反感,体现了主人公对门当户对式的爱情与婚姻的不屑,从而反映出了作者反对门当户对的爱情观念,这段对话硬干表达丰富,言辞激烈,是《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3.3 合作准则的相关运用
合作准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质量准则、数量准则、方式准则、相关性准则。在这里,质量准则方面的运用尤其特别,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按照质量准则来描写人物,反而经常会违背一定的质量原则,再结合一定的讽刺手法,来展现小说的讽刺意义。以小说中曼丽这个人物的对话描写为例,“By all that I have ever read , I am convinced that it is very common indeed…”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曼丽这个人物,喜欢卖弄文字,认为自己非常有学问,但结合《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她的种种行为,会发现曼丽其实是一个思想浅薄爱慕虚荣的角色,这与她自己所说的话语存在很大的反差,在这里,作者就是违背了质量准则,通过语言与实际行为的反差,来对曼丽这个人物进行嘲讽,正是这种违背质量准则的讽刺手法,使整篇小说充满了嘲讽意义。
4 结语
作者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人物对话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作者奥斯汀卓越的语言表现能力,我们在对《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语言进行赏析的时候,需要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从而切实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真实含义。关联理论的在语言分析中的相关应用,促进了英语语用学理论的发展与运用,在对像《傲慢与偏见》这种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人物语言赏析的过程中,充分应用英语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细致、更加深入、更加准确的分析作品和了解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人物情感,体会作品蕴含意义,从而能够提高我们对于此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 吕代珍.《傲慢与偏见》中的语用学渗透——言语行为理论和违背合作原则的体现[J].巢湖学院学报,2007(06):113-117.
[4] 张杨,王超,房国铮.文学翻译与文化视域融合——以《傲慢与偏见》的汉译为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73-76.
[5] 祁玉玲,蒋跃.情态动词may might must的汉译翻译研究——以《傲慢与偏见》五个英汉对照译本为例[J].浙江万里學院学报, 2015(06):49-54.
[6] 廖海娟.《傲慢与偏见》人物对白中的反语解读——从反语构建的视角管窥奥斯汀的反讽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7):147-148.
[7] 李东青.论反讽运用在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艺术张力——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79-81+114.
[8] 陈光先.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读小说《傲慢与偏见》后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7):87-88.
[9] 张录平.感性与理性的婚恋观左右下的婚姻关系——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03):77-79.
[10] 毕宇宏.《傲慢与偏见》与《呼啸山庄》的对比——浅析简·奥斯丁与艾米丽·勃朗特婚姻观的对比[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