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

2019-10-23程慧

科教导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育管理影响力

程慧

摘 要 基于学校组织的特殊性,校长非权力影響力的作用往往要高于其权利影响力的作用。研究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有助于提高校长的领导效能,更好地培养人才。本文在对非权力影响力理论的研究进展与研究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聚焦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研究问题,提出几点提升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建议,指出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教育管理 学校管理 影响力 非权力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07

On the Principal's Non-power Influences

CHENG Hu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 526000)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school organization, the role of principals' non-power influence is often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right influence. Studying the principal's non-power influenc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adership efficienc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train talents better.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status quo of the theory of non-power influe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non-power influence of principal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non-power influence of principals,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non-power influence of principals.

Keyword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chool management; influence; non-power influence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倡导教育家办学。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的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学校管理实践样本显示出不同的校长管理方式为学校发展带来了不同影响,有的校长在师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赢得尊重和信任,被视为道德和行动的楷模,如蔡元培、梅贻琦和张伯苓等校长;有的校长只是一个职位符号,教师对其缺乏信任。校长职权大致相同,管理效果却有较大差异,这是因为在校长的法定职权之外,存在另一种使全校成员对校长产生高度认同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校长自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即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着校长的威信和领导效能。此外,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校管理的特殊性也要求校长具备较强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突破传统的职权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激励团队协作的理念,推行民主参与的管理方式,利用自身品格魅力所产生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去影响和改变教师的心智和行为。研究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对于提高校长的领导效能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相关研究现状

筆者在外文数据库EBSCOhost(斯蒂芬斯数据库)的Business Source Complete和Education Research Complete子集下,以non-authority influences为关键词,可以搜到3718条文献记录;以headmaster non-authority influences为关键词,可以得到28条文献记录。在知网以“非权力性影响力”为关键词,得到1014条记录;以“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为关键词,检索到65条记录,其中包含大学校长的研究21篇,中小学校长的研究6篇;硕士论文7篇,博士论文0篇。根据搜索结果可知,在组织管理学、领导学、政治学等领域内研究非权力影响力的文献较多,在教育管理领域内研究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文献较少;普通期刊较多,硕博论文较少;研究内容浅泛,大多是对校长非权力影响力在认知方面的归纳总结。同时我们发现,我国研究者在校长非权力影响力方面的研究热情要略胜于西方学者,而国内研究偏重于定性方法,缺乏量性研究的支持。

领导的影响力是以被领导者的接受为前提,如果被领导者不接受领导者发出的命令或指示,那就不存在领导者影响力。因此,只有当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产生交互作用时,权力才能发挥影响力。[1]在西方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常常把对影响力的研究和权力混在一起,认为影响力概念应属于广义上的权利范畴。[2]随着研究的拓展,人们把影响力从权利内涵中分离出来,区分为权利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3]被领导者接受领导者的权威,一般出于两种心理原因:一是出于惧怕领导者的职权所带来的压力;或是心悦诚服,积极接受指导,主动完成任务。由领导职权带来的影响力我们称之为权利影响力,因领导人格魅力等其他非职权因素带来的影响力我们称之为非权力影响力。

现有文献对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系统研究较少,对其理论缺乏系统的总结。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需求对校长领导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校长领导理论组成部分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研究,正是发展校长领导理论的需要。它丰富了校长领导理论的内容,促进校长领导理论趋向完善和成熟。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论述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其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2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问题聚焦

2.1 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概念与内涵

校长影响力分为校长权力影响力和校长非权利影响力。校长权力影响力是校长这个职位所产生的影响力,具有强制性、法定性;校长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自然影响力,是由领导本身所具备的品格、才干、知识和情感等自身素质和言行特征所产生的影响力。不同于权力影响力所固有的强制性,非权力影响力的特征主要有:(1)其产生的自然性。非权力影响力来源于领导者真诚的情感,表现为领导者对待下级的态度和沟通方式,并影响着下级是发自内心的接受还是消极被动的接受。(2)其影响的广泛性。非权力影响力往往可以超出领导者的职权范围而产生影响,比如可以影响到被领导者的个人生活、心智模式、职业规划等,或社区和谐、学校形象等方面。(3)其存在的动态性。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领导者只有在领导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修炼,才可能得到被领导者的认可和拥戴。

2.2 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非权力影响力的理论基础、构成要素、作用效果和提升对策等方面。

(1)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魏潘红和广少奎,他们认为非权力影响力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人际关系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伦理学理论。人际关系是指一定的人群在人际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伴随有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人与人之间的较稳定的心理状态,[4]显而易见非权力影响力主要依赖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效果,属于工作场所人际关系。社会控制理论有两种方式: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柔性控制又称为道德控制或非强制性控制,是一种尊重被领导者的方式。在教育实践中仅仅依赖职权所赋予的刚性控制无法达到管理目标,需要进行柔性控制来团结全体教职员工,使其积极主动为学校发展目标而努力。[5]

(2)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在构成要素方面主要有三类不同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含品格、能力、情感、知识等,比如李冬生、潘魏红、广少奎、[6]沈小平[7]和李林林[8]等人;候晋雄和王锦辉[9]则认为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主要有人格魅力、工作能力、坚强意志和宽广胸怀所组成的,并指出其中的逻辑关系:人格魅力是基础,工作能力是条件,坚强意志是保障,宽广胸怀是调节;王志杰认为领导的非权力影响力主要由工作能力、思想品质、领导作风、群众观念和自身形象等组成的。[10]

(3)校长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的作用效果。大部分学者都赞同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远大于权利影响力的效果,是积极的,是权利影响力不能替代的。毛俊青等认为,非权力影响力有导向、榜样、凝聚、感染的作用;[11]胡银生认为在情感方面有引起敬佩、信赖、崇拜的作用;[12]李冬生认为在组织管理方面具有增进凝聚力、激发竞争力、示范引导激励成员的作用;[13]李后成认为在工作绩效方面具有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工作展开和实现双向沟通的作用。[14]由此可见,校长若能发挥好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可提高自己的威信,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效能。

(4)关于如何帮助校长提高非权力影响力,研究者的建议和对策有:转变思路,树立服务意识;[15]根据自身形象和特征,合理提升自身人格魅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并获得师生认同;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来提升非权力影响力。[16]

3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3.1 管理定位清晰

Drucker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的必须要回答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必须要明白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二是工作范畴是什么,三是服务或管理的对象是谁。校长所服务和管理的对象是师生、家长及社会,他的工作范畴包括在符合教育政策和规定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学校效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并带领师生社会上树立模范形象。根据这些答案清单,校长应该给自己和所在学校制定一个明晰的发展定位,并根据这个定位向学校和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3.2 注重个人诚信

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自然界的真理。《礼记·中庸》中记载:“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即只有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动别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认为君子应言而有物,言行一致,身为教育机构的校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树立正道直行,和悦而诤的高贵品格,以君子之风感召师生。

3.3 勇担社会责任

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百年树人的大计,教育的特殊性注定没有立竿见影的速成之路,任何短视的、逐利的政策和行为都无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任何孤立的、明哲保身的政策和方针都会阻碍教育的社会性和系统性发展。作为师生做人做事的楷模,校长应率先垂范,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在社会上勇于承担责任,向社区、城市、国家输出正能量,感召更多的人为社会进步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3.4 积极学习,与时俱进

荀子说“学无止境”,古谚也说“活到老,学到老”,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面对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任何人都须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和体系。教师属于知识型员工,本身具备较高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技能,认知能力强,民主诉求高,管理这类员工更需要校长改变传统的职权思维,具备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建设学习型组织,吸引知识型员工参与到学校发展中来,赢得他们的认同和追随,促使其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发展而计献策。

4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未来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尽管学者们对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概念、特征、情境、提升策略等方面做了部分研究,但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研究仍处于碎片化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出一些研究展望,供学者们参考。

领导方式和风格多种多样,世上并不存在一个最佳的领导模式。只有当我们对员工和任务进行细分,对情景进行识别,再结合自身特质来设计适合的领导方式时,一个校长的领导模式才有可能通往成功。在开发非权力影响力的途径方面,研究者们还可大有可为。

现有的文献仅把非权力影响力研究基础建立在伦理学和人际关系理论等方面,我认为可以扩展到社会交换理论基础上。社会学家霍曼斯认为:任何人际关系本质上都是交换关系,只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精神和物质的交换过程达到互惠平衡时,人际关系才能和谐;只有在互惠平衡的条件下,人际关系才能维持。后来布劳和艾默思对这个理论又进行了补充和扩展。建议以后的研究者从社会交换的角度对校长非权力影响力进行深入解析。

国内学者开展校长非权力影响力领域的研究主要使用定性研究方法,较少使用实证研究,建议后来的研究者多使用实证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何会宁,刘小强.论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14(3):3-5.

[2] Willer D,Lovaglia M J,Markovsky B.Power and influence: A theoretical bridge[J].Social Forces,1997, 76(2):571-603.

[3] 林天倫.中小学校长影响策略现状与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01-104.

[4] 佚名.非权力领导艺术[M].2002.

[5] 魏潘红,广少奎.论学校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教育论坛,2008(30):50-52.

[6] 魏潘红,广少奎.论学校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教育论坛,2008(30):50-52.

[7] 沈小平.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十大要素[J].党政论坛,2008(1):43-45.

[8] 佚名.非权力影响力:权力的另一面[M].2011.

[9] 侯晋雄,王锦辉.关于提升非权力领导影响力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8(6):91-92.

[10] 王志杰.浅谈基层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2(6):55-56.

[11] 毛俊青,马晓莉,孙卓.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6):64-65.

[12] 胡银生.论校长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3(1):48-49.

[13] 李冬生.试论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及其提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1):188-189.

[14] 李后成.浅议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J].西部金融,2011(8):56-58.

[15] 侯晋雄,王锦辉.关于提升非权力领导影响力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8(6):91-92.

[16] 蔡正飞.浅谈新任校长非权力性影响的形成[J].学校管理,2003(4):19-19.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教育管理影响力
My Hobby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