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方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2019-10-23杨国强郭新建
党 东,杨国强,郭新建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 (榆林719000)
慢性胃炎是胃肠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已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为常见[2],其他如吸烟、饮酒、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药物、自身免疫及饮食因素等也可引起慢性胃炎。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范畴。目前临床上单用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差,根治率低,病程反复,所以我们有必要寻求一个治疗疗效较好的药物。笔者在跟师张征老先生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海贝方治疗慢性胃炎(胃脘痛)疗效显著,可以说是药到病除,值得临床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在门诊就诊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随机抽取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50.05±8.75)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45±1.50)年;胃黏膜胃镜观察分度:轻度10.00%(3/30),中度50.33%(16/30),重度36.67%(11/30)。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51.25±9.15)岁;病程1.2~16年,平均病程(4.54±1.35)年;胃黏膜胃镜观察分度:轻度26.67%(8/30),中度50.33%(16/30),重度20.00%(6/3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均在年龄、性别、疼痛评分、临床证候、胃镜观察分级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7年北京发布的《慢性胃炎(胃脘痛)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主要症状:胃脘部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疼痛。次要症状:胃脘部胀满、反酸、嗳气、纳呆、恶心、口苦等。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2年上海发布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及《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2014,京都)》[4]。所有门诊就诊的患者均要依据中西双重标准及内镜和病理诊断标准,且均要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内镜和病理检测确诊为慢性胃炎,所有患者均要签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心脑肝肾功能不全疾患的患者;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症状;自诉为过敏体质;患者不耐受中西医药物。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治疗,包括:奥美拉唑胶囊,20 mg,口服,1次/d,早上空腹服用,连续6周;如胃镜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叶酸片(国药准字H32023302)10 mg,口服,3次/d,连续6周;果胶铋颗粒(国药准字H20052560)1.0g,口服,3次/d,三餐前服用,连续两周;如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可加用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20003263)1.0 g,口服,2次/d,和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20083281)0.5 g,口服,2次/d,连续服用7 d。
2.2 观察组:患者先给予海贝汤进行3个周汤剂治疗,随后给予海贝散给予3个周的散剂治疗,汤剂组方如下:海螵蛸、川楝子各15 g,川贝母、鸡内金、延胡索、白及、草豆蔻各10 g,乳香、没药、黄连各6 g,丁香、吴茱萸各3 g,木香、三七各5 g。随症加减:胃脘胀痛、嗳气频繁者,加代赭石、旋复花;胃脘隐痛、受凉或劳累后加重者,加桂枝、干姜;伴有阴虚症状明显者,加麦冬、石斛;胃脘疼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者,加蒲黄、五灵脂。散剂组方如下:海螵蛸90 g,川贝母、延胡索各30 g,鸡内金、川楝子各50 g,丁香、吴茱萸各6 g,乳香、没药、草豆蔻、木香、黄连各18 g,白及、三七各20 g。上方共为细末,每服6 g,每日分2次,饭前冲服,连服3周,6周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胃脘部疼痛程度、临床证候、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内镜下胃黏膜的疗效变化、血清胃泌素、前列腺素的水平。检测胃泌素、前列腺素水平:早晨空腹使用生化管抽取5 ml患者静脉血,静置血清分离,采用ELASA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as、PGE2的含量进行检测。
4 疗效标准
4.1 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5]:对于胃脘痛这个单一的主要症状进行疗效评价。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痊愈、显效及有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4.2 临床证候疗效评价标准[6]: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除或基本消除,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
4.3 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的判定标准:按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为依据,阳性为无效,阴性为清除。
4.4 内镜下胃黏膜疗效评价标准[7]: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痊愈:胃黏膜恢复正常;显效:胃黏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有效:胃黏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无效:胃黏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卡方±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主要症状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胃脘部疼痛这单一主要症状较前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100%,对照组为66.6%,与之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临床症候改变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的临床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两组治疗后胃镜复查胃黏膜变化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胃镜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胃黏膜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主要症状胃脘痛的比较[例(%)]
表2 两组临床症候改变情况[例(%)]
表3 两组胃镜检查结果的比较[例(%)]
4 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Gas、PGE2含量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Gas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的Gas水平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PG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PGE2水平升高不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4 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改变情况比较[例(%)]
表5 两组治疗前后Gas、PGE2水平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慢性胃炎指胃黏膜发生病变,临床上分型常见的有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它们大都是以疼、酸、胀为主要表现,同时根据不同的伴随症状又略有不同,如胆汁反流性胃炎,除上述表现外同时伴有口干口苦,出血性胃炎可伴有胃部隐痛等。本类疾病类似祖国医学中“胃脘痛”,应用我们祖国医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8]。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认为胃脘痛是病于肝脾,气机升降失常[9]形成于胃的一类证候疾病。《寿世保元》中认为“胃脘痛者,多是纵恣口腹喜食辛酸,恣饮热酒煎炒,复食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累,邪气盘踞其中,或自郁成积,自积成痰,气机壅滞,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故表现为胃脘疼痛,吐酸嗳气,嘈杂恶心等症。临床中以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寒邪犯胃,饮食停滞等证为常[10]。“海贝汤”为张征老先生的家传验方,本方主旨“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化瘀生肌止痛”为其治疗大法,方中海螵蛸、川贝母、白及收敛生肌、制酸止痛,草豆蔻、丁香、鸡内金健脾燥湿、降逆和胃消滞,木香、延胡索、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吴茱萸、黄连左金丸泻肝和胃止痛,乳香、没药、三七化瘀通络止痛,在治疗胃痛胃胀反酸口苦及促进胃黏膜愈合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11],通过疏肝和胃化瘀生肌止痛法可以提高慢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的血流量,使胃黏膜的壁细胞、主细胞及黏膜新陈代谢恢复正常,降低过高的Gas[12]水平,升高具有保护胃黏膜作用的PGE2[13]的水平。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主症、临床证候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胃镜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Gas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PGE2水平较前明显升高,对照组升高不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本方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Gas水平,减少胃酸、胆汁酸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进而保护胃黏膜和缓解胃肠痉挛作用;本方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PGE2水平,刺激胃黏膜生成和分泌PGE2,促进表面生成磷脂强化黏膜屏障,同时保护胃黏膜微循环结构保证黏膜的正常血液供应,从而来实现黏膜上皮的更新和修复达到治疗的作用。另外本实验证实本方具有良好的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和止痛效果。